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1、放大镜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下册1、放大镜课后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放大镜》同步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1《放大镜》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哪一部分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2.( )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A.格罗斯泰特 B.牛顿 C.培根3.下列关于放大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B.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C.用放大镜能看到手上的细菌4.用圆形的鱼缸养鱼,从侧面观赏鱼缸内的鱼,看到的( )。 A.比实际的鱼大B.比实际的鱼小C.与实际的鱼一样大5.下面几种透明玻璃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6.下列透明镜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7.下列关于放大镜镜片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的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B.放大镜的镜片是边缘厚、中间薄C.放大镜的镜片薄厚是均匀的8.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镜功能的是( )。A.装上水的透明塑料袋 B.没装水的透明塑料袋 C.装上水的透明塑料袋9.用放大倍数较大的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图像,看到的是( )。A.较清晰的图像 B.许多点状物质 C.许多条状物质10.用眼睛和放大镜分别看树叶和报纸,获得信息较多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获得的信息多 B.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多 C.二者获得的信息一样多 二、填空题11.小明的爷爷上了年纪,而报纸的字又太小,因此小明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如果你是小 明,请将下面关于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补充完整。(1)放大镜的第一种使用方法:让眼睛和 报纸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直至报纸上的字大而 清晰。(2)放大镜的第二种使用方法: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________,直至报纸上的字 大而清晰。12.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_______琢磨而成的,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 _______ 设计制造的。13.在使用放大镜时,既可以________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________不变,手持放大镜 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如图甲);也可以把放大镜移至 ________,移动________,直至图像大而清楚(如图乙)。 14.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它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 ,边缘________。15.借助________观察到电视机或计算机屏幕画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组成。 16.放大镜是________透镜,能把物体的图像________,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 们获得更多的信息。1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___________)没有关系,和(_______)有关。18.(_________)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19.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视机、计算机的屏幕,观察的结果是不仅图像放大了, 而且还会发现图像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20.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 三、判断题21.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图像的功能。(________)22.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我们看到的细节也越多,但是视野会随之变小。(______)23.放大镜能放大的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有关,越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大。(______)24.放大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______)25.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____)26.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____)27.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____)28.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 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____) 四、连线题29.请将以下两位人物和其对应的贡献进行连线。格罗斯泰斯特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培根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五、简答题30.小明的姐姐从同学家带回来一个放大镜,她很神秘地对小明说:“我能用这个放大镜使纸燃烧起来,你信不信?”“我才不信呢,吹牛!”小明大声地说。姐姐听了,笑着说道:“不信,我们就试试!”他们来到室外,骄阳似火,姐姐将放大镜对着太阳,然后在地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位于放大镜的下面。这时,白纸上有一个小亮点,小亮点处的白纸开始渐渐变黄,随着黄色逐渐加深,白纸真的燃烧起来了。读了这个小故事,你知道放大镜除了可以放大物体的像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吗?(注意:这个实验需要在户外较空旷的地方操作,并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 31.小明说:“把放大镜放于物体前适当距离,即可从放大镜内看到被放大的物体的像,说明物体实际上也被放大了。”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2.说一说从侧面观赏圆形鱼缸内的鱼时,看到的鱼为什么比实际的鱼大。 33.在我们的生活中,与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放大镜有什么作用呢? 六、实验题34.请你从下面提供的材料中选出合适的,设计并制作出一个经济、便携的放大镜。你可以选择的材料:圆底烧瓶、烧杯、水、塑料保鲜膜、透明塑料片、黑色卡纸、白色卡纸、饮料瓶、胶头滴管(1)我想选择制作放大镜的材料是 。(2)我想这样来制作放大镜:(画图十文字呈现制作过程)(3)我能这样解释制作的原理: 。 35.下面是某同学研究“影响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的实验,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以下问题。 镜片种类 镜片特点 是否透明 能否放大物体放大倍数的大小玻璃镜面水平是不能 梳妆镜的镜片 镜面水平否 不能 凸度较小的放大镜中间厚,四周薄是 能 较小 凸度较大的放大镜中间厚,四周薄是 能 较大 凸度更大的放大镜中间厚,四周薄是 能 更大 (1)玻璃和放大镜的镜片都是透明的,为什么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像而玻璃却不能呢?(2)对比实验记录中的信息,请你说说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大。 七、综合题36.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用途,请根据你对放大镜用途的了解,完成下图。 参考答案1.A2.C3.C4.A5.C6.B7.A8.B9.B10.A11.报纸 眼睛 报纸 12.水晶; 培根 13.观察对象; 距离; 物体; 人眼; 眼前; 物体 14.厚; 薄 15.放大镜; 红; 绿; 蓝 16.凸; 放大 17.镜片的直径 镜片的凸度 18.培根19.色彩点20.透明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是凸起的 21.√22.√23.×24.√25.√26.√27.√28.√29.30.放大镜除了可以放大物体的像以外,还可以使光线会聚。31.我不同意小明的说法。因为放大镜只是把物体的像放大了,而非放大物体本身。32.圆形鱼缸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的特点,能放大物体的图像,所以看到的鱼比实际的鱼大。33.放大镜的作用是将微小的物质放大一定倍数用到放大镜的工作:考古、研究凸透镜成像、望远镜的制作、显微镜的制、照相机的制作、投影机的制作、精密电器维修、修表、古玩收藏、珠宝首饰鉴定及买卖、玉石检验、作为光学仪器、牙医……等方面都能用到。34.(1)选择什么材料要根据制作方案来确定。(2)(图略)方案一:选择圆底烧瓶(或烧杯),在其中加入水,从容器的侧面去观察物体。方案二:选择透明塑料片、水和胶头滴管。用胶头滴管取水后滴到透明塑料片上,形成一个小水滴,透过小水滴去观察物体。(3)凡是和放大镜镜片有着相同结构特点的器皿,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35.(1)玻璃和放大镜的镜片都是透明的,由于玻璃的表面是水平的,没有任何凸度,因此它不能放大物体的像。(2)根据实验记录中的信息可以知道,放大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36.放大镜的用途:修理手表等精密的仪器、农业科技人员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老人读书或看报、鉴别天然玉石、公安人员勘查作案现场、考古工作者进行考古发现时使用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精品练习,文件包含同步练习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11放大镜练习题原卷版docx、同步练习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11放大镜练习题答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1、放大镜复习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