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跟踪检测(十) 关于过氧化钠、碳酸钠的实验探究与计算(含解析)
展开跟踪检测(十) 关于过氧化钠、碳酸钠的实验探究与计算
1.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O2与铝粉反应,产物中有NaAlO2生成
B.1 mol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数目为NA
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过氧化钠与木炭反应,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氧化产物为CO
解析:选C Na2O2与A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2O2+2Al===2NaAlO2+2Na2O,A项正确;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1 mol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数目为NA,B项正确;Na2O2与Al、C反应时,Na2O2只作氧化剂,C项错误;Na2O2与木炭反应时,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木炭被氧化为CO,D项正确。
2.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纯碱和氯化铵溶液,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目的 |
A | 制取氨气将其溶于饱和食盐水 | |
B | 过滤获得碳酸钠晶体 | |
C | 灼烧碳酸氢钠制取碳酸钠 | |
D | 蒸发浓缩氯化铵溶液 |
解析:选B A项,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制备氨气,正确;B项,侯氏制碱法中溶液析出的晶体为碳酸氢钠,过滤获得碳酸氢钠,且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错误;C项,在坩埚中灼烧碳酸氢钠分解制备碳酸钠,正确;D项,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氯化铵溶液,并不断搅拌,正确。
3.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工艺中NaHCO3的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⑤中可分别盛放饱和食盐水和浓氨水
B.应先向③中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足量CO2
C.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CO2+H2O===NH+HCO
D.装置①也可用于制H2
解析:选C 本实验利用浓氨水与碱石灰混合制取氨气,所以装置⑤中盛装浓氨水,装置③中盛装饱和食盐水,A项正确;先通入足量氨气,再通入足量CO2有利于NaHCO3的生成和析出,B项正确;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CO2+Na++H2O===NaHCO3↓+NH,C项错误;装置①适合块状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反应,可以用其制取氢气,D项正确。
4.甲同学将Na2O2分别与H2O和浓盐酸反应,有如下现象:
实验序号 | 使用药品 | 现象 |
Ⅰ | Na2O2、H2O | ①试管壁发热;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
Ⅱ | Na2O2、 浓盐酸 | ①试管壁发热;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③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 |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中:
(1)该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无色无味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中:
(4)根据现象②、③,推测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l2,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往“浅黄绿色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立即产生与实验Ⅰ相同的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试管壁发热,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3)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氯气,过氧化钠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化学方程式为Na2O2+4HCl(浓)===2NaCl+Cl2↑+2H2O。
(5)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盐酸,而稀盐酸与Na2O2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氢,所以溶液中存在的过氧化氢在氯化铁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
答案:(1)放热
(2)2Na2O2+2H2O===4NaOH+O2↑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4)Na2O2+4HCl(浓)===2NaCl+Cl2↑+2H2O
(5)浅黄绿色溶液中存在H2O2,加入的FeCl3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立即产生氧气
5.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Ⅰ.实验探究
步骤1: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已省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
步骤2:打开K1、K2,在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Na2O2的硬质玻璃管的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步骤3: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
(1)组装好仪器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简述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3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字母)。
A.加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
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K1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4)由上述实验可推出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数据处理
(5)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装置硬质玻璃管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含量。
其操作流程如下:
―→―→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________。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Na2O2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Ⅰ.(1)关闭K1,向A装置中的漏斗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并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稳定不降,说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良好;(2)A中生成的H2中混有水蒸气和挥发出的HCl,应利用B装置中所盛放的碱石灰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3)步骤3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并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当装置内空气完全除去后,加热C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最后关闭K1,故操作顺序为BADC;(4)Na2O2与H2反应无水生成,说明产物为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22NaOH;
Ⅱ.①NaCl溶液蒸发操作需要用玻璃棒搅拌,操作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得到NaCl固体的质量偏低,固体增重量偏低,导致NaOH的含量偏高,测得Na2O2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1)关闭K1,向A装置中的漏斗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并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稳定不降,说明虚线框内的装置气密性良好
(2)碱石灰 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3)BADC (4)Na2O2+H22NaOH
(5)①玻璃棒 ②偏小
6.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装置Ⅰ中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硫酸 c.小苏打 d.石灰石
(3)实验时,应先打开弹簧夹________(填“K1”或“K2”),观察到预期现象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
(4)实验过程中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参与了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进一步达到实验目的,应补充的实验是:取最终反应后Ⅲ中所得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此反应是放热反应。(2)依据实验目的,需要干燥CO2,所以装置Ⅰ是制取CO2的装置,因为盐酸易挥发出HCl,所以应选择稀硫酸、小苏打。(3)先通干燥CO2,然后再通湿润CO2进行对比。(5)证明反应后固体中含有CO。
答案:(1)2Na2O2+2CO2===2Na2CO3+O2 大于
(2)bc (3)K2 (4)①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2 ②水与Na2O2反应生成O2 (5)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答案合理即可)
7.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O能否与Na2O2反应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连接用的乳胶管均已省略)。
经查阅资料知:①NO是不成盐氧化物;②2NO2+2NaOH===NaNO3+NaN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完成实验,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有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则该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连接好仪器,________________,装入药品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滴入浓硝酸,点燃酒精灯,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能说明NO与Na2O2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5)探究NO与Na2O2反应的产物。
假设1:产物只有NaNO3;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产物为NaNO3和NaNO2的混合物。
为验证反应产物,该小组同学准确称取反应后的固体3.50 g,用煮沸并冷却后的蒸馏水配成100.00 mL溶液,取10.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 KMnO4溶液(硫酸酸化)滴定,共消耗KMnO4溶液20 mL。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产物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解析:(5)根据关系式,设NO的物质的量为n,
2MnO ~ 5NO
2 mol 5 mol
0.002 mol n
求得n=0.005 mol
则NaNO2的质量分数为×100%≈98.57%。
答案:(1)C+4HNO3(浓)CO2↑+4NO2↑+2H2O
(2)h→i→d→e→b→c→f或g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3)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NO2
(4)制备NO D中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5)产物只有NaNO2 2MnO+5NO+6H+===5NO+2Mn2++3H2O 98.57%
8.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 mol·L-1盐酸、6 mol·L-1硫酸和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 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_______。
解析:(1)A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碳酸钙和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所以用盐酸而不用硫酸来反应,故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6 mol·L-1盐酸。(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除去;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对氧气的体积测量造成干扰。(3)装置D中含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CO2分别与它们发生反应。(4)根据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即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则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故试样中过氧化钠的纯度为×100%=78%。
答案:(1)6 mol·L-1盐酸
(2)除去气体中的HCl 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Na2O+CO2===Na2CO3
(4)78%
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1)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CO2的质量。实验时稀硫酸是与样品中的__________(填“Na2CO3”或“NaCl”)发生反应,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洗气瓶c中盛装的是浓硫酸,此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 g)和足量稀硫酸反应进行实验,完成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
①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打开活塞a,由b注入水至其下端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再将针筒活塞向内推压,若b下端玻璃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实验完成时,能直接测得的数据是CO2的______(填“体积”或“质量”)。
(3)丙同学用下图所示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
①操作Ⅰ涉及的实验名称有________、洗涤;操作Ⅱ涉及的实验名称有干燥、__________。
②丙同学测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解析:(1)NaCl不与稀硫酸反应,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或干燥CO2气体)。
(2)①将针筒活塞向内推压,增大了容器中的压强,故若b下端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则装置气密性良好。②CO2是气体,故能直接测得的数据是CO2的体积。
(3)①生成沉淀,故操作Ⅰ涉及过滤操作。要知道固体的质量需要称量。②经过计算,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答案:(1)Na2CO3 分液漏斗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2)①液面上升 ②体积
(3)①过滤 称量 ②
10.小苏打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部分转变为Na2CO3),某研究小组欲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Ⅰ.加热分解法
利用图1装置,充分加热小苏打样品。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实验数据如下:
①仪器a的质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测量气体体积法
利用图2装置,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3)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
(4)导管g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减小实验误差,B、C中最好用________溶液代替水。
(6)待反应结束,气体冷却至室温后,利用图示装置读取气体体积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m g,反应前量气管C的读数为V1 mL,反应结束后量气管C的读数为V2 mL,则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解析:(7)根据碳原子守恒,1 mol碳原子对应1 mol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以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mol。
答案:Ⅰ.(1)坩埚
(2)②加热前,仪器a和样品的总质量 ③加热冷却后,仪器a和残留物的总质量
Ⅱ.(3)检查装置气密性
(4)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的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因加入稀硫酸而引起的气体体积误差
(5)饱和NaHCO3
(6)①读数时应上下移动C管,使B、C两管液面相平 ②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7) mol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 第3章 专题突破9 过氧化钠性质实验探究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 第3章 专题突破9 过氧化钠性质实验探究 (含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比较下列四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跟踪检测(五十一) 物质制备的实验探究(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跟踪检测(五十一) 物质制备的实验探究(含解析),共10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跟踪检测(三十四)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和计算(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跟踪检测(三十四)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和计算(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