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ppt课件
展开“讲练结测”单元教学法
利用课堂上老师提供的本课学习资源,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1.邹忌的身高有八尺多,且容貌十分英俊。一天早晨,他穿戴好之后问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英俊?”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你更英俊了,徐公比不上你。”
2.相传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美的男子。邹忌不信,又问妾室,妾室也说他比徐公美。
3.第二天,有客人前来拜访,邹忌问客人:“您觉得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4.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端详,觉得自己并没有他美;再照了照镜子,更觉得自己远不如他美。
5.晚上,邹忌想: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室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觉得我美,是有求于我。
6.于是邹忌拜见齐威王道:“我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妻子偏爱我,妾惧怕我,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说我美。”
7.接着又说:“如今齐国地域辽阔,有百余座城池,大王身边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
8.“朝中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皆是有求于大王的,由此可见,大王受的蒙蔽就更多了。”
9.齐威王这才明白邹忌要说什么,拍手称赞道:“说得好!说得太好了!”
10.齐威王下令:凡当面批评我的人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过失受下等奖赏。
11.政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对齐威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
12.几个月后,偶尔还是会有人前来谏言,但明显已经比最初少了很多,看来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齐威王在大家的劝谏下愈加贤明。
14.在这段时间里,齐国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15.燕、赵、韩、魏等国听说后,都心悦诚服地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阅读课堂上老师出示的本课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阅读取向,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二)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利用本课学习资源,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化常识,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三)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战国策》即由刘向编订而成。《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事。善于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侯。邹忌不仅是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还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成就伟业。
默读一遍课文,查阅工具资料,掌握本文生字词的音形义,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四)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讽齐王纳谏 八尺有余 朝服衣冠 谤讥于市朝 面刺寡人 燕、赵、韩、魏
zōu( )忌 jī( )年 形貌yì( )丽 shú( )视之kuī( )镜
通假字①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②孰(shú)视之(“孰”同“熟”,仔细)
古今异义讽 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 劝。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今义:讽刺。窥 古义:照。例:窥镜而自视。今义:暗中察看。私 古义:偏爱。例:臣之妻私臣。今义:自私。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例:今齐地方千 里。今义:某一区域。左右 古义:君主左右近侍之臣。例:宫 妇左右莫不私王。今义:方位名词。刺古义:批评,指责。例:能面刺寡人 之过者。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一词多义修邹忌修八尺有余(长,文中指身高)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动词, 朝见)于是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朝服衣冠(名词,早晨)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疑问代词,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门庭若市(动词,像,如同)上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呈上)
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文言虚词而而形貌丽(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并 且”,或不译)而复问其妾(连词,表承接,就)窥镜而自视(连词,表修饰)于皆朝于齐(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皆以美于徐公(比)欲有求于我(向,对)之闻寡人之耳者(的)孰视之(他,指徐公)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暮寝而思之(代词,这件事)
文言句式①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也”表判断。)②倒装句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b.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听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助读题,绘制本文结构思路导图。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五)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修:长,这里指身高。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形:形体。昳丽:光艳美丽。服:穿戴。窥镜:照镜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原文: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君美甚:您美得很。及:赶上,比得上。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复:又。妾:男子在正妻之外另娶的女人。
他的妻子说:“您美得很,徐公哪里能够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相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
原文: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旦日:第二天。与坐:“与之坐”的省略。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孰视之:仔细地看他。孰,仔细地。之,指徐公。弗如远甚:远不如。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客人说:“我同徐公相比,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不如徐公美。
原文: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也,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暮:夜晚。美我:认为我美。私:动词,偏爱。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原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诚:确实。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原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方千里:方圆千里。宫妇左右:指宫里的妃子以及近臣。莫:没有谁。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蔽:受蒙蔽,文中指因受蒙蔽而不明。甚:厉害。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更厉害了。”
原文: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面刺: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市朝,公共场合。 闻:使……听到。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奏章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原文: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门庭若市:宫门前和庭院里热闹得像集市一样。时时:不时,有时候。间:间或、偶然。 进:进谏。期年:满一年。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精读课文重点语句,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勾画批注)。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六)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1.开头插叙徐公一笔有何作用? 【合作交流】这一笔插叙非常必要,既补充说明邹忌进一步向妾、客发问的原因,也使下文邹忌不自信显得自然有据。
2.邹忌的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合作交流】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明妻子对他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肯定程度有所不同,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卑怯、顺从的心理。客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没有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表现出一种敷衍、逢迎的态度。
3.揣摩语句“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不自信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合作交流】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5.邹忌运用什么方法让齐王广开言路? 【合作交流】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邹忌将自己得到的启示作为劝谏齐王的有力证据。设喻是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富有机智幽默情趣的、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用整个故事透露出喻意,喻意较含蓄,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两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有时有“意在言外”之感。设喻的使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无论是哪种形式,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讥刺、规劝、批评、诱导的意义。
6.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合作交流】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所以齐王也不可能听到真实的话。
7.“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合作交流】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8.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合作交流】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9.“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说明了什么? 【合作交流】以燕、赵、韩、魏皆来朝见的客观现象显示纳谏的巨大效果,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
10.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合作交流】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通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深入探究本文表达难点和表现手法。
学习活动(七)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1.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应该如何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 【合作交流】他是以家事类比国事的方法讽谏齐王的。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向齐威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事实,接着以“生活小事”开头,先谈自己的生活际遇。一口气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徐公”,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应该看到,邹忌讽谏的思维过程中,有三个要点:一是由“我”及“君”,二是由家及国,三是以小见大。
2.你怎么评价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合作交流】邹忌(进谏者):邹忌作为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作为齐威王的谋臣,他能从日常生活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他不像战国时期的说客那样,靠夸夸其谈、危言耸听去游说国君,而是以耐人寻味的小事打动齐王,以己之受蔽推论到齐王之受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性,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他闻过则喜,兴利除弊,大胆改革,颇有远见。
3.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合作交流】本文的特点在于说理方式的独特性。治国之道原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道理,但这种观念是从具体的故事中引出的,这就需要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邹忌发现妻、妾和客三人的回答都不符合事实,他并未轻信三人对自己容貌的赞美和肯定,在理性思考之后得出结论:自己与城北徐公相差甚远,而之所以三人都歪曲事实,是出于各自的原因(“私我”“畏我”和“有求于我)而有意讨好自己。异中见同,这是抽象思维的第一步,而之后的因果分析,是逻辑思维活动更进一步的体现。行文至此,还不过是发生在个人身上与家庭之中的事情,邹忌又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国家层面,最终得出了君王更易于受弊的认识,因此主张应广开言路的治国之道。
反思本课学习,归纳中心意思。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八)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中心意思本文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反思本课学习,评析写作特点。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九)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详略得当,剪裁巧妙。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表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
3.类比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类比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类比说理作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由私事及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类比来讲道理、表明见解的方法,委婉动听,往往能收到比直接进谏更好的效果。
反思本课学习,总结写作技法,参加实践活动,读写迁移,拓展演练。
学习活动(十)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阅读技法:内容是否离题分析【典型例题】文章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本部分却在写邹忌比美,是否离题?【参考答案】没有离题。这部分写邹忌的生活经验,这是他讽谏齐王的论据。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就是对“受蔽”与“除弊”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中心。
【技法点睛】判断某个内容是否离题,首先要明白所判断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明白全文的主旨是什么,最后还要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还是矛盾的。所有的内容安排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如果发现这一内容可以突出文章主旨甚至更深入,就是切合题意;如果与主旨冲突,就是离题。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试题的答案一般是不离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追溯背景,积累篇,梳理篇,直言不易,设喻说理类比说理,写作特色,主旨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战国策》,朝于齐,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公众场所议论,通假字,明日徐公来,古第二天,古国土方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统编版语文九下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pptx、统编版语文九下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pptx、21邹忌讽齐王纳谏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