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下册4.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下册4.6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下册5.1轴对称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下册5.2旋转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数学七年级下册4.5 垂线精品教案设计
展开4.5 垂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互相垂直及其有关概念.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3.理解并掌握垂线的两条性质.
教学重点
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及垂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
垂线的有关性质及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直角等于多少度?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2.如果a∥b,c∥b,那么 a c.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二、新课学习
1.互相垂直的有关概念
(1)观察P96的教材内容,引出生活中互相垂直的例子.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3)垂直的符号:垂直用符号“⊥”表示,AB与CD垂直(O为垂足),记作“AB⊥CD”,读作“AB垂直于CD”.
2.画垂线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画垂线,经过点P(如图(1),(2))画直线AB的垂线.
(1) (2) (3) (4)
3.垂线的有关性质
(1)P97动脑筋
如图(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m,b⊥m,那么a∥b吗?
因为a⊥m(已知)所以 ∠1=90°;因为b⊥m(已知)所以 ∠2=90°(垂直的定义).所以∠1=∠2(等量代换),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归纳: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如图(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m⊥a,那么m⊥b吗?
因为m⊥a(已知)所以 ∠1=90°;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 ∠2=90°(等量代换),所以b⊥m(互相垂直的概念).
(4)归纳:在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
4.例题示范
P97-98的例1和例题2,先引导学生分析,再师生合作完成.
三、实效训练
2、练习P98 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收获回顾并归纳本节课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P102的A组 第2题
六、拓展练习
1.画一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 ( )
A 线段上 B 线段的端点
C 线段的延长线上 D 以上都有可能 (5)
2.如图(5)所示,AO⊥BC,OM⊥ON,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对
A 3 B 4 C 5 D 6
3.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在判断时钟的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的时刻,他们每个人说了两个时刻,说对的是 ( )
A.甲说3点和3点半
B.乙说6点和6点15分
C.丙说8点半和10点一刻
D.丁说3点和4点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有关概念.
2.会作出直线外一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
3.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教学重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教学难点
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及从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垂直的概念
2.经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可以作几条?
3.如何从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二、新课学习
1.经过一点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1)点P在直线AB上 (2)点P在直线AB外
2.讨论思考题:过一点P作已知直线的
垂线,可以作几条?是不是一定可以作一条?
如果有两条直线PC,PD与直线AB垂直,那么PC,PD的关系怎样呢?(重合)
3.归纳: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垂线段的概念:
如图,设PO垂直于AB于O,线段
PO叫作点P到直线AB的距垂线段.
PA,PB,PC,PD叫作斜线段.
5.垂线段PO的长度叫作点P到直
线AB的距离.
6.动脑筋
请同学们用圆规测量一下,PO与PA,PB,PD,PC的长度,然后猜测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归纳结论: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7.做一做 P100(利用垂线段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8.例题示范
P100的例3,先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在黑板上板演.
三、实效训练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 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C.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 读句画图:
(1)画出表示P,Q两点之间距离的线段;
(2)画出表示P到直线n的距离的线段;
(3)画出表示Q到直线m的距离的线段.
3.练习P101的练习1,2,3.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P102的A组 第3,4题
六、拓展练习
1.如图1所示,AD⊥BD,BC⊥CD,AB=acm,BC=bcm,则BD的范围是 ( )
A.大于acm B.小于bcm
C.大于acm或小于bcm D.大于bcm且小于acm
2.如图2所示,修一条公路将村庄A、B与公路MN连接起来,怎样修才能使所修的公路最短?画出线路图,并说明理由.
图1 图2
数学七年级下册4.5 垂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a href="/sx/tb_c9525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5 垂线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教学新知,课堂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第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4.5 垂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a href="/sx/tb_c9525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4.5 垂线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教学新知,课堂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4.5 垂线精品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4.5 垂线精品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