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六单元 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3 突显皇权的明孝陵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六单元 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3 突显皇权的明孝陵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题,材料分析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题
1.明孝陵建筑所在的城市是( )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杭州
答案:B
解析:
分析:明孝陵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东郊,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兴建,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明孝陵的修建历时( )年
A.10年 B.20年 C.30年 D.40年
答案:C
解析:
分析:明孝陵兴建于洪武九年(1376年),直到1405年,整座陵墓的营建工程才告结束。前后费时长达30年之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兴建,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3.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保存完好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除秦始皇陵外还有( )
A.汉朝陵墓 B.唐宋陵墓 C.元朝陵墓 D.明清皇陵
答案:D
解析:
分析:明清皇陵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皇陵的历史地位,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4.明清皇陵的第一座陵墓是( )
A.明孝陵 B.明定陵 C.明长陵 D.明献陵
答案:A
解析:
分析:明清皇陵的第一座陵墓应为埋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故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兴建,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江苏盱眙县某一农民,因灾荒无力在家乡谋生,被迫迁到安徽省风阳郡。然而生活仍无多大改善,最终因瘟疫冻饿而死,因家贫无钱买棺,只能以草席卷而埋之。然而几十年后,其残骨被起出重葬,并修建了巨大豪华的陵墓,取名“皇陵”。其原因可能是( )
A.该农民的儿子作了皇帝 B.该农民的儿子经商致富
C.该农民的后代子侄做了大官 D.该农民的后代辛勤劳动致富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皇陵”即可知A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皇陵的兴建,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取名‘皇陵’”入手即可。
明清时期,湖北钟祥地区远离京城,也没有人造反称帝,却出现了一座皇帝陵寝——显陵,其原因可能是( )
A.该地区风光秀丽被皇帝选为陵址
B.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建文帝逃到湖北葬于钟祥
C.该地是清王朝先祖追尊修建的帝陵
D.明朝嘉靖帝追尊其父为皇帝,由王陵改建的帝陵
答案:D
解析:
分析:A项的表述明显不正确,应排除;“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不知所踪,因此未建陵墓,排除B项;清朝的先祖在辽宁新宾的“赫图阿拉”,不在湖北,排除C项;嘉靖帝的堂兄明武宗无子,按“兄终弟及”的原则,嘉靖帝以过继身份继承皇位,给自己的父亲追尊为帝。故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皇陵的兴建,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7.1381年朱元璋在南京钟山南麓为自己营建规模宏大的陵墓,后定名为 ( )
A.福陵 B.昭陵 C.孝陵 D.泰陵
答案:C
解析:
分析: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故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兴建,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有关明显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显陵位于今湖北钟祥
②在规划布局上利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
③在布局上,利用松林山间的台地依次安排各类建筑,给人以传统礼制的秩序感
④明显陵中的一陵墓两地宫、宝瓶形的外罗城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②③④项的表述均与史实相符,故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皇陵的兴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9.古代中国皇帝有“追封”的习惯,就是为自己已死的父母和几代祖先追封爵位。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第二年就追尊其早已死去多年的父亲朱五四为皇帝,并为之修建“皇陵”。该“皇陵”位于( )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北易县 D.北京昌平
答案:A
解析:
分析: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其父已死多年,葬于凤阳。故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皇陵的兴建,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朱元璋的出生地入手即可。
10.朱元璋为父亲修建了“皇陵”之后,又追尊其三代先祖为皇帝,修建了“祖陵”,“祖陵”的选址为( )
A.安徽凤阳 B.江苏盱眙 C.江苏南京 D.北京
答案:B
解析:
分析:朱元璋祖籍是江苏盱眙,因灾荒其父朱五四把家从盱眙迁到安徽凤阳。故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皇陵的兴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1.唐宋时期皇陵的设计理念是( )
A.突出皇权 B.注重灵魂 C.节约财富 D.崇尚科学
答案:B
解析:
分析:唐、宋时期的皇陵,采取上、下宫的制度。这种设计理念,注重的是陵主的灵魂。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宋皇陵的设计理念,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2.明孝陵宫主体建筑部分中的第一进院落的用途是( )
A.摆放明太祖和马皇后棺椁的地方 B.为筹办祭祀活动进行准备的场所
C.皇室、文武百官祭享明太祖的地方 D.死后游乐的地方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明孝陵宫正门到享殿前门,为第一进院落,是为筹办祭祀活动进行准备的场所。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布局和建筑特色,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3.明孝陵采取“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模式,其设计理念是( )
A.注重陵主的灵魂,希望陵主死后的灵魂能像生前一样受到顶礼膜拜
B.突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C.体现明初的强盛和繁荣
D.体现皇恩的浩荡
答案:B
解析:
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体现在陵寝上就是突出皇权至上,故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设计理念,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4.开创了明清皇帝陵寝形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朝帝陵建筑风格的皇帝是 ( )
A.朱元璋 B.朱棣 C.努尔哈赤 D.顺治
答案:A
解析:
分析:明孝陵所开创的“前朝后寝”的制度,后来为明清诸陵所继承,成为明清时期皇陵的定制。故选择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设计理念,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5.帝王陵墓中宝城宝顶和方城明楼构成的封土坟头始于( )
A.明孝陵 B.秦始皇陵 C.汉茂陵 D.唐乾陵
答案:A
解析:
分析:明孝陵开创了“封土坟头”的格局,故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布局和建筑特色,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明孝陵为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创了( )
A.上宫下宫的制度 B.前朝后寝的制度
C.左宫右宫的制度 D.东朝西寝的制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明孝陵所开创的“前朝后寝”的制度,后来为明清诸陵所继承,成为明清时期皇陵的定制。故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设计理念,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7.明孝陵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反映了( )
A.社会的进步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D.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
答案:B
解析:
分析: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故排除A项;C项兴起于明朝中后期,D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后,均晚于明太祖生活的时代,故排除;明太祖通过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设计理念,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8.下列对明孝陵园建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下马坊、圣德碑、御河桥、大金门 B.下马坊、圣德碑、大金门、御河桥
C.下马坊、御河桥、圣德碑、大金门 D.下马坊、大金门、圣德碑、御河桥
答案:D
解析:
分析:明孝陵园起点为下马坊,大金门为明孝陵外廓城第一道大门,进入大金门,迎面即盛德碑,经过盛德碑,即达御河桥。故选择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布局和建筑特色,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9.翁仲是人们对( )的说法
A.军中大将 B.勇猛士兵 C.军中统帅 D.铜铸和石刻人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翁仲即铜铸和石刻人像。故选择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布局和建筑特色,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0.“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而今不许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是谁作的诗句( )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庆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目中的诗句应为清乾隆帝南巡拜谒明孝陵期间所作,故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布局及建筑特色,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1.明清宫殿、皇家园林、陵墓体现了( )
= 1 \* GB3 ①皇权至尊 = 2 \* GB3 ②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
= 3 \* GB3 ③封建王朝的蒸蒸日上 = 4 \* GB3 ④我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
A.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B.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C.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4 \* GB3 ④ D,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走上衰落,故排除含有 = 3 \* GB3 ③的所有选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设计理念,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2.下列建筑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A.北京颐和园 B.北京立交桥 C.南京明孝陵 D.北京明长城
答案:B
解析:
分析:北京立交桥建于新中国成立后,不属于文化遗产,故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历史地位,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二、材料分析题题
23.南京有着超过2500年的建城历史,随处可见时代的年轮……让我们踏上一段穿越时光的旅行,去寻访那古老的辉煌,下一站,南京!走起!
夫子庙是纪念儒家创始人 的地方。自 朝创立科举制以来,儒家学说一直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答案:孔子;隋。
明孝陵神道上的石像。 建立明朝,在中央废除 ,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答案:朱元璋(或“明太祖”);丞相(或“宰相”)。
古代南京的辉煌,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黯然落幕,根源之一是清朝实行 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抚今追昔,漫步南京城头,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闭关锁国(或“海禁”);南京历史文化悠久,我们应该积极对外开放,闭关锁国会导致国家落后(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分析: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兴建及其设计理念,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很深刻地影响了以后帝陵的修建,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项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请回答:
(1)相对于唐宋,明孝陵具有怎样的设计理念?
答案:由唐宋时的注重灵魂变为突出皇权。
(2)明孝陵的制度格局是怎样的?
答案:采取“前朝后寝”的前排三进院落的模式,整个建筑群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3)明孝陵具有怎样的艺术成就 ?
答案:气势雄伟壮观;建筑整齐对称,造型严谨,金碧辉煌,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人工建筑与自然形态和谐统一。
解析:
分析: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设计理念、布局和建筑特色,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圆丘,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请回答: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
答案:布局特色:前朝后寝;地面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地位:规范明清两朝的帝陵风格。
解析:
分析: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孝陵的设计理念、布局及建筑特色,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 改革的后果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第六单元 玛雅文明的消失4 玛雅文明的假说随堂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题,材料分析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1 玛雅文明的发现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题,材料分析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