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 孙权劝学教案
展开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孙权劝学》
难点名称
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文简短,七年级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本文文义不是很困难,但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会抓住本文信息来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明白学习会改变人生的道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是作为本课一个教学难点还需交流引导。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文人物语言描写比较简单,但需要字斟句酌品析才能达到准确掌握人物特点的效果,七年级学生还不能准确找到关键词并分析人物语言,需要反复诵读、对比才能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和对比阅读体味人物性格特点;
学生合作研讨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全文了文义,掌握了本文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且梳理了文章的结构,但想要读好文章,最重要的就是体悟人物情感,感知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进入新的环节——“品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品读 读出语气,赏析人物
(1)作为吴国贤能的君主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
语气有何不同?
①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不可不学,卿今当涂掌事!”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孙权对吕蒙寄予厚望以及突出吕蒙现在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语气有何不同?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反问句,强调语气,孙权告诫吕蒙用心良苦)
“卿言多务,孰若孤?”——怎么读?
(反问句,表否定,要重读强调。)
去掉两个字,读起来有什么变化?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当涉猎,见往事。”
(语气没用那么强烈,“但”是只是,“耳”是罢了,学习其实很简单,降低吕蒙认为学习的难度。)
孙权:关心下属,严格要求 语重心长,善劝
语气?两句话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
②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
(反问句,语气中带有自豪的语气。两句形成对比,说明前面他找借口不学习,后面为自己的进步十分自豪。)
吕蒙:虚心勤学,小有所成 自豪 坦然
资料介绍: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的名将。从孙权攻占各地,后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诗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带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
这就是吕蒙的成长,可以说孙权的劝学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③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透出惊讶不解的语气。侧面表现吕蒙进步之大。)
④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了善于劝学的孙权,虚心好学的吕蒙,鲁肃何许人也?请看资料: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的谋臣。“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言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国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吴书》
由此材料可见,鲁肃是个有学识的人,而他认可和欣赏并结为朋友的吕蒙也一定是和他有相似之处的人,可以再次看出曾为武夫的吕蒙经过学习之后的惊人进步,俨然已成为以为文武双全的名将。
3.谈感悟 学习启迪
同学们通过品读,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相信大家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都有很大收获,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请你用下列句式说一说你的收获:
我从孙权身上学到了(待人、治学、读书方法)
我从吕蒙身上学到了
我从鲁肃身上学到了
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从文章的写法中我学到了……
课后请同学们整理在笔记本上,可以合作完成。
4.再次梳理全文结构
5.写作特点归纳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6.假如吕蒙生活在北宋,遇到从小聪明过人,却因不爱读书而“泯然众人”的方仲永,他会如何用自己从“一介武夫”到“文武双全”的名将的学习经验,劝说方仲永勤于读书呢,以“吕蒙劝学”为题,完成一百五十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想象合理,人物语言符合人物形象。
小结
7.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确,读好书可以让我们识别善恶,明辨是非;读好书能让我们领悟真谛,提升自我修养,吕蒙的成长给了我们很大启迪,我们不能做“吴下阿蒙”,应该通过努力获得别人的“刮目相待”,收获精彩的人生,让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成就优秀的自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4 孙权劝学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4 孙权劝学优质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课时计划,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