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展开【能力目标】: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
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技术的提高和成熟;
教学难点:对农作物种植发展原因的科学依据的不理解
教学安排
本课课时分配: 2课时。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等内容。
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在同自然界的艰苦斗争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发展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组织的演变;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制的确立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商朝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青铜冶炼技术有较高水平;西周发展了井田制,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剥削方式产生。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有利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接受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贸易发展;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北方农业和畜牧业技术交流,北魏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隋朝统一,经济一度繁荣起来。唐朝前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沿用均田制、租庸调制,农业、手工业、城市商业发展,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后期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散;北宋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南宋时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对外贸易发达,棉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元朝棉纺织业、造船业进步,中外交通发展,漕运和海运保证大都的粮食供应,海外贸易空前发达。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逐渐落后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直接导入法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直接导入法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二、课文新授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二、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一)、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出现精耕细作技术
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汉代发明耧车
赵过推广耦犁和代田法
(三)、隋唐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中国牛耕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一)、小农经济形成的背景: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三)、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后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小结
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的问题。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把它划分为刀耕火种、耜耕(“石器耕锄)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也使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也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原始农业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距今七八千年“石器锄耕”“耜耕”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商周时期青铜农具,掌握一定技术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出现精耕细作技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
隋唐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
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
明清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
高中历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8 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8 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共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6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6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合作探究,学思之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