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后复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国语》载,阅读下列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基础达标(36分)
eq \a\vs4\al(基础达标)eq \a\vs4\al((36分))
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
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D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是具
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答案 C
2.“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
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答案 D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
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所以选D。
答案 D
4.《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 ( )。
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 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
C.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 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
解析 材料的含义是牛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的牺牲,现在成为种田的主要帮手,
结合图片信息可知B项正确。
答案 B
5.春秋战国时期,右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
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析 图片给出的信息是铁器和牛耕,它们是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代表,不可
能强化周王室的统治。
答案 C
6.“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一语应出自 ( )。
A.老子《道德经》 B.《论语》
C.李悝《法经》 D.《孙膑兵法》
解析 战国时期的法家,强调法治的作用。李悝是战国时魏国的政治家,法
家的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的国相,主持变法。“理不护亲,法不阿贵,亲
疏贵贱,一视同仁”,这是他在《法经》中提出的重要思想。
答案 C
7.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
A.强化“世卿世禄制” B.限制贵族的权力
C.奖励军功 D.严禁私门请托
解析 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的
特权,因此,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8.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 )。
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
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四项皆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
而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D
9.导致秦孝公发奋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D三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
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奋图强进行变
法,这是直接原因。
答案 C
eq \a\vs4\al(能力提升)eq \a\vs4\al((14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
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
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
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
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说苑·政理》
材料二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
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若
依此说,则魏之废沟洫,必废阡陌,其事尚早于商鞅矣。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李悝总结了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
体情况,制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法经》是一
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材料四 魏用李克(当作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
——《史记·平准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魏文侯变法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四回答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第(1)问
从四段材料中概括归纳每一则材料的核心内容即可,注意不要照搬原文。第、
(2)问从材料四“为强君”等信息归纳。
答案 (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尽地力”的农业政策;
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2)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 巴黎和会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巴黎和会主要是调整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4 维护和平的尝试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国际联盟的评价正确的是,苏俄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有,阅读下列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