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陋室铭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秋 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圈出生字词,并注上拼音,同时划出停顿。
字音:馨( ) 苔痕( )鸿儒( ) 调( )素琴案牍( )
重点语句朗读节奏划分: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
方法指导:主语与谓语部分之间要停顿。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方法指导:“则”是连词,前面或后面部分要停顿。
句式特点:多为短句,句式工整,都是对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韵律感。 提示:句尾的“名”“灵”“馨”“青”“丁”“琴”“经”“形”“亭”等字押韵,形成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骈句,富含韵律美。
铭的文体特点 铭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诫勉励;一类是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这两类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是一样的:押韵、简约、开阔、优美。著名的铭文有汉代崔瑗的《座右铭》、宋代苏轼的《徐州莲华漏铭》、晋代张载的《剑阁铭》等。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含义并疏通文意。
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有仙则名(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倒装句:何陋之有?( )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
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默读课文,勾画描写陋室的语句,批注出陋室的特点。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文中“______”(文中原句),从陋室的______来写,写出了______的特点。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陋室的_____来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的特点。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陋室的_______________来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主人才学高、品德美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陋室的_________________来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文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从中可以感受到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入”二字对仗工整,以动写静,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一“绿”一“青”,色彩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以景色之雅衬托“惟吾德馨”,表现主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品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有”“无”一对反义词,“鸿儒”与“白丁”进行对比,表明往来的朋友都是高雅贤德之人,俗话说“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刘禹锡必是德才兼备的高雅之士。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实写,“无”虚写;“素琴”与“丝竹”、“金经”与“案牍”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写出了作者远离嘈杂的音乐和伤神的公文,隐于喧嚣都市之外的山野偏僻之地,却能安然自若弹琴读经,这样高雅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的环境清幽、交往的人博学贤能、日常生活高雅脱俗,刘禹锡却把自己居住的房子称为“陋室”,你认为“陋室”陋吗?为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写“山”“水”来引出“陋室”,并与之作类比,表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观点,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理,证明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写“诸葛庐”“子云亭”也是与作者自己的陋室作类比,以古代明贤自况,证明身居陋室,只要自己德行高尚,陋室就不陋。最后引用孔子的话,只截取后一句,省略“君子居之”,暗含以“君子”自居之意,巧妙呼应“惟吾德馨”一句,表明因为作者自己的“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虽身处偏僻荒凉之地,却能安之若素,恬淡悠然;往来的朋友都是志趣相投的鸿儒;日常生活是与好友抚琴、谈古论今、吟诗作对、阅读经书,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安贫乐道,情趣高雅,超凡脱俗,高洁傲岸,德行高尚,所以陋室不陋。
作者主要运用类比的方法来证明“陋室不陋”。
资料卡片一 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一个道理的方法叫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
作者借助对陋室的描绘和赞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资料卡片二 托物言志是通过描绘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表达作者志趣、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文章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刘禹锡遭遇仕途不畅、一再被贬、别人冷眼时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资料一:陋室的来历 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一名小小的通判。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利眼”,把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
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河堤两边种着一排排柳树,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
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但是逆境使刘禹锡的灵魂更加高洁,于是他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竖于门外。
资料二: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示例一:刘禹锡被贬后屡遭他人刁难,身处陋室,却困不住他高洁的灵魂,青青草色足以慰心,斗室之间,鸿儒往来,纵情畅怀,亦可安贫乐道,保持自己的节操,不因环境恶劣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启示: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平之事,不必过于介怀,不灰心丧气,不消极逃避,不为环境所影响,而应坦然接受,乐观面对。
示例二:刘禹锡不在意别人的谗言陷害和仕途政治上的不如意,面对这些境遇,他有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并且充满了可以战胜一切苦难的勇气和自信,有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乐观的精神。 启示:面对困难要有乐观的精神,积极奋进,勇敢地去战胜它。
本文虽只有81字,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文字优美而富有意蕴。运用托物言志和类比的方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志向,作者乐于过一种远离世俗纷扰、恬淡闲适的高雅生活,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并以古代贤士自况,表明自己高洁的志趣和高尚的情操,充满了自信与豪情。
背诵并默写这篇铭文。试着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以劝勉警示自己。
莲又称荷花、水芙蓉。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的笔下。在他们的作品中,莲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可以这样说,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
自学任务读: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品:勾画描写莲的关键语句,品析语句做批注,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莲花?写出了莲哪些特点?析: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莲花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趣?联:联系资料,探究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资料卡片 重要词语:“之”的意义和用法:“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水陆草木之花”“花之隐逸者也”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词类活用:“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分别意为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特殊句式:文言句中句尾有“者也”“者”“也”“……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翻译为“……是……”。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为: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描写景物一般从事物的外形、姿态、颜色、气味、内在品质等角度来写,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其特点。
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描写莲的生长环境,“不染”写出莲在污浊环境中生长能保持自己的高洁,不被沾染的特点。 中通外直:“通”“直”描写莲外形,它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写出莲内心通达,外在正直的特点。 香远益清:描写莲的香气,芬芳四溢,写出莲的美名远扬。
濯清涟而不妖:“不妖”描写莲的__________,写出莲__________。 亭亭净植:“亭亭”描写莲的__________,写出莲__________。
理解作者的志趣,要结合托物言志的特点,分析作者借助莲赞美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写莲的高洁,象征君子在污浊的现实中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中通外直”写莲的通达、正直,象征君子内心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濯清涟而不妖”写莲的__________,象征君子__________。 “不蔓不枝”写莲的__________,象征君子__________。 “香远益清”写莲的__________,象征君子__________。
1.诵读赛。 小组各推选一名代表朗读课文,全班集中评议。
(1)文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
亭亭净植( )
古义:竖立 今义:栽种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不蔓不枝( )
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2)文中关键语句的翻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则唯独喜欢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第一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莲?写出了莲哪些特点?
描写的角度:莲花的生长环境、香味、形体姿态等方面。
特点: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纯真自然,不显妖媚;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攀附、不旁生枝节;美名远扬;高洁独立;庄重、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第二轮:莲的各种特质象征君子的哪些美好品质?从作者对莲的描绘和赞美中,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君子的美好品质:在污浊的现实环境中保持自己的节操,洁身自好;庄重、质朴;内心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攀附权贵,保持人格独立;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端庄严肃,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作者的志趣:洁身自爱,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第一轮:文中不仅写了作者喜欢的莲,还写了陶渊明喜爱的菊花、世人喜欢的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各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隐士,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高洁品格相似,从正面衬托莲;牡丹是富贵者,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权贵的庸碌之辈,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
第二轮:对于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这三种人,作者在文中做出了怎样的评价?结合下列资料,探究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各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风气,更是盛行于长安。 很多古诗文中都有描述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当时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
以菊、牡丹、莲喻隐逸者、富贵者、君子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作者结尾处“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对三种人的人生态度做出评价,爱菊者少而难得,爱莲的同道之人没有,爱牡丹的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
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也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委婉隐晦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如何理解莲“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结合生活谈谈如何看待刘禹锡所说的“惟吾德馨”。
如何理解莲“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莲“出淤泥而不染”所体现的是一种高洁、遗世独立的人生境界,因为莲在污浊的环境中生长,不被污泥沾染,就如同君子处在纷扰的世俗中,却能保持人格的独立、自身的清白,不被污染,不会同流合污。
结合生活谈谈如何看待刘禹锡所说的“惟吾德馨”。
我们需要学习刘禹锡高洁的情操。身处陋室,不因外在物质的好坏而改变内在的精神操守,不丧失自己的志气、骨气,不被物质所奴役,保持自己的美好德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在人们迫切追求经济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是身处哪个行业,哪个职位,在追求物质的同时,都应守住自己的原则、做人的底线,不放弃精神的坚守,不被物欲冲昏头脑而丧失自我;在物质满足之时,更要注重精神追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16最苦与最乐pptx、16最苦与最乐课课练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优质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要素,提出论点,3举例论证,观点人生最乐的事,引用论证,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