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6 老山界教案
展开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品读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品读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朗读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朗读音频、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本课的老山界(板书: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来给我们讲述吧!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曾任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2.生难字词
(1)字音
惊惶(huánɡ) 欺侮(wǔ) 呜咽(yè)
澎湃(pài) 骨碌(ɡū) 蜷曲(quán)
冷颤(zhàn) 点缀(zhuì) 咀嚼(jué)
(2)词义
【满望】十分希望。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上课素材
背景链接
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以后,部队先后进入广西、湖南边境和湖南、贵州边境。课文描写的是中央军委机关纵队在这一带行军的情形。
上课笔记
【攀谈】闲谈。
【骨碌】滚动。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阅读课文,初步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
【交流点拨】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顺序展开叙述的。
2.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情节发展的三个阶段。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32):介绍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介绍并指出老山界是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为什么文章一开头要写“三十里高的瑶山”?
【交流点拨】说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为下文红军的不怕困难作了铺垫。
2.“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躲起来了”一句中“照着习惯”写出了什么?
【交流点拨】写出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队伍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3.请赏析“满天都是星光……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句话。
【交流点拨】“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跟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4.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交流点拨】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饥饿——吃饭难;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5.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交流点拨】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步骤四 语言赏析 探究写法
1.“机关枪身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交流点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敌人的堵截飞行的画面,从中反映出红军对敌人的藐视和对自己战斗力的自信。
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1)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语言描写,写出红军的乐观顽强。
(2)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3.“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矛盾。“横着心”是因为四周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战士们为了明天能够继续前进,服从命令就地休息,表现了红军不畏困难的坚强气概。“酣然入梦”表现了红军太疲劳,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
4.赏析“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交流点拨】“缀”字传神而又具有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地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长征必胜的信念。
5.“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交流点拨】这句话从听觉的角度,从距离、轻重和感觉来写声音,以动写静,折射出声音的不可捉摸。“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用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体现景色之美,烘托乐观之情。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本文具体地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拓展延伸
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动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动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3.布置作业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了有感情的朗读上,以读促悟,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文章的主题,效果良好,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语感。只是基础较差的同学有点跟不上,对于他们,我还需要重点关注,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中都学有所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91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老山界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讲解生字,作者简介,合作与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91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老山界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选用,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交流互动,揣摩描写,品味语言,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