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8 第二次工业革命巩固练习
展开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时间: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下半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核心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答案:(1)政治前提: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科学技术: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4)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
(5)资本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这一切都为新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例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话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这一材料表明
A.电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范围非常广泛
C.电力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联系更加方便
D.通讯技术是电力应用的标志性成就
【答案】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状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化工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拓展】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集中(垄断的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们的理念还是争取自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竞争的意识已经成为时尚。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②电动机的发明。并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电技术也日益完善。
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的纷纷涌现。
④开创了近代电讯事业的新发展: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②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拓展】19世纪末,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
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
(3)化学工业的发展:
①无机化学工业: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笨、等,用化学合成的方式,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纤维,瑞典人发明了炸药等。
②有机化学工业:有机合成方面主要研究从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元素经化学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
【拓展】19世纪30年代合成了尿素;40年代合成了乙酸。随后陆续合成了葡萄糖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等一系列有机酸;19世纪后半叶合成了多种染料;20世纪40年代合成了滴滴涕和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硫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20世纪初,合成了606药剂,30~40年代,合成了一千多种磺胺类化合物,其中有些可用作药物。
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4)钢铁工业——“钢铁时代”
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核心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
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例题2】“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答案】C
【解析】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能源的应用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垄断组织出现: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核心讲解】垄断组织出现原因?
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1)诞生了一批新兴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
(2)推动了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如纺织、钢铁及造船等。
(3)兴起了重化工业: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加强。
(4)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例题3】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600年建立,于1874年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下列关于前后两种类型“垄断”的相同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B.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
D.促进了英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东印度公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
【拓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有哪些影响?
经济上,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政治上,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对外关系上,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形成的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形成的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核心讲解】如何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④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从此一统天下,在经济上世界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
【例题4】1870年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的英国增长1. 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而英国为14%。这反映了
A.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已完成
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英国已失去殖民帝国地位
D.德国与英法的矛盾面临激化
【答案】B
【解析】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新的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拓展】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扩展至美法德俄等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从反面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影响: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亚非拉国家经济上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
③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化的进程。
④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例题5】到1870年为止,英国社会问题堆积如山,执政的自由党人主张渐进的改革,并且提出以下改革纲领:保护穷人,使其免除疾病、过分劳累、贫困及意外工伤的折磨;发展教育及工会,作为工人自助的手段;向“膨胀的”、不劳而获的财产征收重税,以便缓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这主要反映了英国
A.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开始丧失
B.主张社会变革成为时代主流
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注重社会保障缓和社会危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保护穷人、发展教育及工会”等信息反映英国政府注重社会保障,“缓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故D正确;根据材料时间是1870,正在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仍然是世界经济中心,直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丧失中心地位,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无法推断主张社会变革成为时代主流,排除B;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是在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所以选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例题6】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名师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爆发,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以改良蒸汽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所取代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其中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人类跨入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均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小结】
本课一定要明确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然后要明白资本主义是把全世界都成为它的活动舞台,不间断地掠夺世界各地区,到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最终建立起来
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学优高考网()
历史必修2 经济史8 第二次工业革命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2 经济史8 第二次工业革命达标测试,共5页。
历史必修2 经济史16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2 经济史16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后测评,共7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