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必修2 经济史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巩固练习
展开【导学号:14330071】
①辛亥革命的影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④五四运动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故①正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提倡国货,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②正确;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有利的发展时机,故③正确;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受到挤压,故④错误。故选A项。
【答案】 A
2.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和2.9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
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精神动力;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A项错误;清政府是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不等于政策支持,故C项不正确;D项只是扩大了国内市场,并不是民族资本家的主观努力,排除。
【答案】 B
3.(2016·北京会考)1915年,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
A.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B.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
C.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
D.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
【解析】 A、B、D三项涉及的时间与“1915”均不符,故排除,C项正确。
【答案】 C
4.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
【导学号:14330072】
A.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B.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C.生产技术水平低
D.产业结构不合理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故选A项。B、C、D三项都是由A项决定的。
【答案】 A
5.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国民政府这样做主要是由于( )
A.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B.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解析】 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这是出于抗战的需要,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故选C项。
【答案】 C
6.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
【导学号:14330073】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
【解析】 抗战胜利后,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故选D项;A、B两个时期美国实力尚未达到如此情况,C项时期是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时期。
【答案】 D
[能力提升]
7.下面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对照表。利用该表进行研究性学习,可获取的最重要历史信息是( )
A.东北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
B.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东北工业生产
D.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解析】 煤、铁、钢材、水泥都属于重要的工业品,从表格看,东北地区生产量很大,结合“1943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答案】 D
8.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在近代上海家喻户晓。下图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橱窗中的商品标价,他非常困惑。造成他困惑的原因是( )
【导学号:14330074】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C.抗日战争爆发,商品奇缺,物价飞涨
D.进口洋娃娃供不应求,价格昂贵
【解析】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于1946年,与题干时间“20世纪40年代后期”不符,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与材料和图片信息描述一致,故B项正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故C项错误;根据图片三毛手中纸币面额较大,说明纸币贬值,通货膨胀,故D项错误。
【答案】 B
9.(2016·海南会考)荣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缩影,在内忧重重、外患频频的近代中国,演绎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商业传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春天。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代表,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荣家在无锡、上海两地企业设备被毁纱锭18.7万枚、布机2 766台、粉磨36部……荣家兄弟把大量面粉和小麦送给中国军队做军粮。1941年,汪伪政权威胁荣德生,要求他将申新一、八两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荣德生当即严词拒绝,并大义凛然地说道:“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荣氏家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荣氏企业在抗战时期的境况,并说说你对“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理解。
【答案】 (1)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2)境况:日益萎缩(陷入困境)。
理解:爱国救亡的民族情怀。
品种
产量(单位:千吨)
百分比
关内
东北
关内
东北
煤
25 935
25 398
50.5
49.5
生铁
239
1 702
12.3
87.7
钢材
39
519
7
93
水泥
774
1 503
34
66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6 大众传媒的变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6 大众传媒的变迁同步测试题,共5页。
历史必修2 经济史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2 经济史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题,共4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