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专项复习 专项综合全练(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学专项复习 专项综合全练(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课件,共33页。
一、选择题1.(2019福建中考)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A.0 ℃~60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60 ℃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C.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 KNO3D.60 ℃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KNO3溶液
答案 D 据题图可以看出,在0 ℃~60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A说法正确;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将60 ℃时的KNO3饱 和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B说法正确;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 6 g,即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 KNO3,C说法正确;60 ℃时,硝酸 钾的溶解度为110 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2.4%,故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KNO3溶液,D说法错误。
2.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图2A.X>Y>Z B.Y>Z>XC.Z>Y>X D.X=Y>Z
答案 B 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X、Y的饱和溶液中有 晶体析出,得到t1 ℃时的饱和溶液;Z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的 质量分数不变,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Y>Z>X。
3.(2019江苏宿迁中考)如图3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图3A.在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B.若甲物质在2 ℃时的溶解度为12 g,则甲物质属于易溶物质C.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D.在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 B 由题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 甲>丙,A说法错误;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甲物质在2 ℃ 时的溶解度为12 g,则甲物质在20 ℃时的溶解度一定大于10 g,所以甲物质 属于易溶物质,B说法正确;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丙物质的不 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增大,C说法错误;由于溶液的浓度不确 定,在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无法判断,D说法 错误。
4.(2018山东聊城中考)图4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4A.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由t2 ℃降温到t1 ℃,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C.t2 ℃时,将40 g 甲物质加入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 g D.t2 ℃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答案 A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则它们饱和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由t2 ℃降温到t1 ℃,同质量的甲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故B错误;t2 ℃时,甲物质的 溶解度是50 g,将40 g 甲物质加入50 g 水中,只有25 g 甲物质溶解,所以充分 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75 g,故C错误;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所 以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少,故D错误。
5.(2019湖南株洲中考)如图5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 图5A.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B.a点处KNO3和NaCl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40 ℃时,100 g水中可溶解KNO3固体63.9 g
D.0 ℃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7%
答案 D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故A说法正 确;a点处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液均为饱和状态且溶解度相等,所以a 点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说法正确;40 ℃时,硝酸钾的溶解 度是63.9 g,所以100 g水中可溶解KNO3固体63.9 g,C说法正确;0 ℃时,氯化 钠的溶解度是35.7 g,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6.3%,D错误。
6.(2018四川德阳中考)图6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法中错误的是 ( ) 图6A.20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4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40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将40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会有晶体析出
答案 C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 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40 ℃时,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B正确;4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 g,所 以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故C错误;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40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 会有晶体析出,故D正确。
7.(2017安徽中考)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图7为某 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图7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B.在超临界水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 gD.450 ℃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答案 C 没有说明温度,无法比较NaCl和CaCl2溶解度的大小,故A错误;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超临界水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在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 g,故C正确;450 ℃时CaCl2的溶解度小于0.04 g,此温度下CaCl2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0.04%,故D错误。
8.(2018重庆中考B卷)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8所示, 但不知它们分别对应哪条曲线。根据以下信息:(ⅰ)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ⅱ)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ⅲ)将t2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乙的质量分数大于丙。 图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Y代表丙B.曲线X代表乙C.t2 ℃时,分别将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X析出的晶体一定比Y多D.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 D 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说明曲线Z表示甲 或乙;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说明 曲线Z表示甲或丙,结合(ⅰ)的结论可知Z表示甲;将t2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液降温到t1 ℃,乙的质量分数大于丙,说明X表示丙,Y表示乙,故A、B错误;t2 ℃时,将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无法 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C错误;t2 ℃时,甲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的甲、乙、丙 饱和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最小,D正确。
9.(2019湖北孝感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Ⅰ所示。将①②两 支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 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9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答案 C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乙的溶解 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故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 小,所以升高温度,①试管中甲物质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加,②试管中析出 乙物质,溶液质量减少,故C正确;溶液的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不能确定,所 以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②溶液,故D错误。
10.(2019青海西宁中考)如图10所示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请回答以下问题:(1)P点是a、c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 。(2)t2℃时将a物质20克加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克。(3)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答案 (1)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65 (3)b>a>c
解析 (1)a、c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表示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 解度相等。(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 g,将a物质20 g加入50 g水中,充 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 g+50 g=65 g。(3)t2℃时,将a、b、c的饱和 溶液各100 g分别降温至t1℃,a、b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t1 ℃时b的溶解度大 于a,则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t2 ℃时相等,所以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11.(2019湖南怀化中考)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1)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2)60 ℃时,在200 g水中加入120 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①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②将上述溶液降温至30 ℃,可析出硝酸钾晶体 g,此时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 (填“>”“=”或“<”)45.8%。
答案 (1)45.8 g (2)①不饱和 ②28.4 <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 g。(2)①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所以在200 g水中加入120 g硝酸钾固体,充分 搅拌,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②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 g,将上述溶 液降温至3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120 g-45.8 g×2=28.4 g,此时溶 液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1.4%<45.8%。
12.(2018辽宁大连一模)图12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12(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是 。(2)t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3)A 中含有少量C,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 。(4)t2 ℃时,A和B各40 g 分别加入100 g 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的是 ,要使该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了增加溶质,还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答案 (1)A (2)A=B>C (3)降温结晶(4)A 降低温度(合理即可)
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 是A;(2)t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A=B>C;(3)A物质的溶解度 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 中含有少量C,提纯A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4) 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60 g,B物质的溶解度是40 g,所以A和B各40 g 分 别加入100 g 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要使该不饱和溶液 变为饱和溶液,除了增加溶质,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13.(2019湖北荆州中考)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3(1)在0 ℃~60 ℃之间,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2)2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3)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要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
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50 ℃时,将甲、乙、丙各20 g分别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 静置,然后各取上层清液m g,再降温至10℃,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分别为ω(甲)、ω(乙)、ω(丙),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 (1)乙 (2)丙<甲<乙 (3)升温(加热)(4)ω(乙)>ω(甲)>ω(丙)
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甲、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2)2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 序为丙<甲<乙。(3)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可以通过升温的方法使 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4)50 ℃时,将甲、乙、丙各20 g分别加 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丙的饱和溶液, 取上层清液,再降温到10 ℃,甲、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且甲溶液析出的晶 体比乙多,所以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乙)>ω(甲)>ω(丙)。
14.图14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图14(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4)t2 ℃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甲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图15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 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 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答案 (1)t1 (2)乙 (3)降温结晶(4)大于 (5)①B ②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 的溶解度增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贵州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 专项突破1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饱和,50g,甲丙乙,蒸发结晶,乙丙甲,饱和溶液,甲乙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贵州中考一轮复习 人教版化学 技能提升专项训练一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58g,NaHCO3,NH4Cl,ABC,溶剂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难点加强练一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