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14 化学平衡(含解析)
展开A.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反应速率增大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反应速率增大
C.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加快反应速率
D.升高温度,只能增大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解析:选B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会增大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A错误;使用正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反应速率增大,B正确;对于化学反应中全部是液态物质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C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D错误。
2.图Ⅰ是NO2(g)+CO(g)CO2(g)+N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Ⅱ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1 ml NO2(g)与1 ml CO(g),充分反应放出234 kJ热量
B.若x表示温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CO2的物质的量浓度
C.若x表示CO的起始浓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NO2的转化率
D.若x表示反应时间,则y表示的可能是混合气体的密度
解析:选B 由题图Ⅰ中数据可知,反应NO2(g)+CO(g)CO2(g)+NO(g) ΔH=134 kJ·ml-1-368 kJ·ml-1=-234 kJ·ml-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l NO2(g)与1 ml CO(g)不能完全反应,故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34 kJ,A错误;若x表示温度,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2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减小,B正确;若x表示CO的起始浓度,增大c(CO),平衡正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增大,C错误;若x表示反应时间,由于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且密闭容器容积固定,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D错误。
3.将H2和CO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2(g)+2CO2(g)eq \(,\s\up7(催化剂))CH2===CH2(g)+4H2O(g)。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点H2的体积分数为11.1%
B.生成乙烯的速率:v(M)>v(N)
C.250 ℃左右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高
D.温度越高,CO2的体积分数越高
解析:选A M点CO2的平衡转化率为50%,设通入的CO2为a ml,则通入的H2为2a ml,反应的CO2为0.5a ml,反应的H2为1.5a ml,生成乙烯0.25a ml,生成H2O a ml,故M点H2的体积分数为eq \f(2a-1.5a,2a-1.5a+a-0.5a+0.25a+a)×100%≈22.2%,A项错误;M点的温度比N点高,且M点对应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高,故生成乙烯的速率:v(M)>v(N),B项正确;由题给图像可知250 ℃左右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高,C项正确;由题给图像可知,随着温度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即升高温度可使平衡逆向移动,则温度越高,CO2的体积分数越高,D项正确。
4.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 ℃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分解[Ni(CO)4]=4v消耗(CO)
B.第一阶段应选择稍高于42.2 ℃的反应温度
C.第二阶段,230 ℃时Ni(CO)4分解率较高
D.其他条件不变,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但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解析:选A 反应的速率之比和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应满足4v分解[Ni(CO)4]=v消耗(CO),A错误;第一阶段应选择稍高于42.2 ℃的反应温度,有利于Ni(CO)4的生成,B正确;230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Ni(CO)4分解率较高,C正确;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正确。
5.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aCO3(s)CaO(s)+CO2(g) 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t1时缩小容器体积,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x不可能是( )
A.v逆(逆反应速率) B.ρ(容器内气体密度)
C.m(容器内CaO质量) D.Qc(浓度商)
解析:选C t1时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v逆瞬时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故v逆逐渐减小,A项不符合题意;容器内只有CO2一种气体,缩小容器体积,气体密度瞬时增大,随着平衡逆向移动,CO2的质量逐渐减小,容器内气体密度也逐渐减小,B项不符合题意;缩小容器体积,容器内CaO的质量瞬时不变,随着平衡逆向移动,CaO的质量逐渐减小,C项符合题意;浓度商Qc=c(CO2),缩小容器体积,CO2的浓度瞬时增大,随着平衡逆向移动,CO2的浓度逐渐减小,则浓度商Qc也先瞬时增大,后逐渐减小,D项不符合题意。
6.[双选]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
C.a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点的反应速率
D.反应开始至b点时,双环戊二烯平均速率约为0.45 ml·L-1·h-1
解析:选AD 由“先拐先平数值大”知,同一时间时曲线斜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则温度越高,根据图知T2曲线斜率大,则T1<T2,故A正确;正反应速率a>b,b点反应正向移动,则b点:v(正)>v(逆),所以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故B错误;曲线上斜率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斜率:a>c,则反应速率a>c,故C错误;可逆反应,
开始/(ml·L-1) 1.5 0
反应/(ml·L-1) 0.9 0.45
b点/(ml·L-1) 0.6 0.45
则反应开始至b点时,双环戊二烯平均速率v=eq \f(Δc,Δt)=eq \f(0.45 ml·L-1,1 h)=0.45 ml·L-1·h-1,故D正确。
7.[双选]氨基甲酸铵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2COONH4(s)2NH3(g)+CO2(g)。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不同温度下该反应以分压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实验步骤如下:Ⅰ.关闭K3,打开K1和K2,开启真空泵抽气至测压仪数值稳定后关闭K1;Ⅱ.关闭K2,缓慢开启K3至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并保持不变,读取压强数值。记录25 ℃、30 ℃下压强分别为12.0 kPa、17.1 kP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ΔH>0
B.该反应25 ℃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p=2.56×1011
C.步骤Ⅰ中测压仪数值未稳定即关闭K1,Kp测量值偏小
D.步骤Ⅱ中读数时U形管左侧液面偏高,Kp测量值偏小
解析:选CD 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说明升温则平衡正向移动, 故ΔH>0,A说法正确;Kp=p(CO2)·p2(NH3)=eq \b\lc\(\rc\)(\a\vs4\al\c1(12.0×103×\f(2,3)))2×eq \b\lc\(\rc\)(\a\vs4\al\c1(12.0×103×\f(1,3)))=2.56×1011,B说法正确;步骤Ⅰ中测压仪数值未稳定即关闭K1,U形管左侧会有残留的空气,导致Kp测量值偏大,C说法错误;步骤Ⅱ中读数时U形管左侧液面偏高,说明左侧气压小于右侧,导致Kp测量值偏大,D说法错误。
8.(1)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 ΔH<0,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NO2的百分含量随压强(p)、x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p1________p2(填“>”“<”或“=”),x表示的物理量除时间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某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CO(g)+2H2(g)CH3OH(g) ΔH<0,起始时容器中只有a ml·L-1 CO和b ml·L-1 H2,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φ(CH3OH)]与温度(T)、压强(p)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温度T1和T2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________(填“>”“<”或“=”)K2;若恒温(T1)恒容条件下,起始时a=1、b=2,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则T1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用含p1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恒温恒容条件下,起始时充入1 ml CO和2 ml H2,达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α1,此时,若再充入1 ml CO和2 ml H2,再次达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α2,则α1________(填“>”“<”或“=”)α2。
解析:(2) ①CO(g)+2H2(g)CH3OH(g)
n(始)/ml 1 2 0
Δn/ml x 2x x
n(平)/ml 1-x 2-2x x
eq \f(x,1-x+2-2x+x)×100%=40%
解得:x=eq \f(2,3),
Kp=eq \f(\b\lc\(\rc\)(\a\vs4\al\c1(\f(\a\vs4\al(\f(2,3)),\f(5,3))p1)),\f(\a\vs4\al(\f(1,3)),\f(5,3))p1×\b\lc\(\rc\)(\a\vs4\al\c1(\f(\a\vs4\al(\f(2,3)),\f(5,3))p1))2)=eq \f(25,2p\\al(2,1))。
②再充入1 ml CO、2 ml H2,平衡时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所以α1<α2。
答案:(1)> O3的物质的量或浓度或质量
(2)①> eq \f(25,2p\\al(2,1)) ②<
9.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研究乙烯的制备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乙烯可用于制备乙醇:C2H4(g)+H2O(g)C2H5OH(g)。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 ml C2H4(g)和a ml H2O(g),测得C2H4(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点时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已知分压=总压×气体物质的量分数,用气体分压替代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叫压强平衡常数(Kp),测得300 ℃时,反应达到平衡时该容器内的压强为b MPa,则A点对应温度下的Kp=________ MPa-1(用含b的分数表示)。
(3)已知:C2H4(g)+H2O(g)C2H5OH(g)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正=k正c(C2H4)·c(H2O),v逆=k逆c(C2H5OH),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在温度从250 ℃升高到340 ℃的过程中,下列推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k正增大,k逆减小
B.k正减小,k逆增大
C.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
D.k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逆
(4)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改为恒压密闭容器,则300 ℃时,C2H4(g)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填“>”“<”或“=”)10%。
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越高,乙烯的平衡转化率越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由图可知,A点时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为10%,则平衡时C2H4(g)、H2O(g)、C2H5OH(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9a ml、0.9a ml、0.1a ml,总的物质的量为1.9a ml。平衡时A点对应容器的总压强为b MPa,故C2H4(g)、H2O(g)、C2H5OH(g)的分压分别为eq \f(0.9b,1.9) MPa、eq \f(0.9b,1.9) MPa、eq \f(0.1b,1.9) MPa,
则Kp=eq \f(\f(0.1b,1.9) MPa,\f(0.9b,1.9) MPa×\f(0.9b,1.9) MPa)=eq \f(19,81b) MPa-1。
(3)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K=eq \f(cC2H5OH,cC2H4·cH2O)=eq \f(k正,k逆)。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即k正和k逆均增大,但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K减小,故k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逆。
(4)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平衡时,与恒容容器相比,恒压密闭容器压强更大,反应正向进行程度更大,C2H4(g)的平衡转化率更高。
答案:(1)放 温度越高,乙烯的平衡转化率越低
(2)1.9a ml eq \f(19,81b) (3)D (4)>
10.以NOx为主要成分的雾霾的综合治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Ⅰ.N2O是一种强温室气体,且易形成颗粒性污染物,研究N2O的分解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1)碘蒸气存在能大幅度提高N2O的分解速率,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I2(g)2I(g)(快反应)
第二步I(g)+N2O(g)→N2(g)+IO(g)(慢反应)
第三步IO(g)+N2O(g)→N2(g)+O2(g)+I2(g)(快反应)
实验表明,含碘时N2O分解速率方程v=k·c(N2O)·[c(I2)]0.5(k为速率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N2O分解反应中:k值与是否含碘蒸气有关
B.第三步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作用
C.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小
D.IO为反应的催化剂
Ⅱ.汽车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氮氧化物和不完全燃烧的CO,汽车三元催化器可以实现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汽车尾气中的NO(g)和CO(g)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两种无污染的气体。如,
反应ⅰ:2CO+2NON2+2CO2 ΔH1;
反应ⅱ:4CO+2NO2N2+4CO2 ΔH2<0。
(2)针对反应ⅰ:
①已知:反应N2(g)+O2(g)2NO(g) ΔH3=+180.0 kJ·ml-1,若CO的燃烧热为-283.5 kJ·ml-1则反应ⅰ的ΔH1=________ kJ·ml-1。
②若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l CO和1 ml NO,发生反应ⅰ,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CO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2v正(N2)=v逆(CO)
(3)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2 ml CO和1 ml NO2,发生上述反应ⅱ。
①若在某温度下,该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4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②图1为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则温度:T1________T2(填“<”或“>”);若在D点对反应容器升温的同时扩大体积使体系压强减小,重新达到的平衡状态可能是图中A~G点中的________点。
(4)某研究小组探究催化剂对CO、NO2转化的影响。将NO2和CO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相同时间内测量逸出气体中NO2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脱氮率即NO2的转化率),结果如图2所示。若高于450 ℃,图2中曲线中脱氮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点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含碘时N2O分解速率方程v=k·c(N2O)·[c(I2)]0.5(k为速率常数),所以N2O分解反应中:k值与是否含碘蒸气有关,A正确;第二步是慢反应,则第二步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作用,B错误;第二步是慢反应,则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大,C错误;IO为反应的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D错误。(2)①CO的燃烧热为-283.5 kJ·ml-l,则2CO(g)+O2(g)===2CO2(g) ΔH=-567 kJ·ml-l,又因为N2(g)+O2(g)===2NO(g) ΔH3=+180.0 kJ·ml-1,则两式相减即得到反应ⅰ的ΔH1=-747.0 kJ·ml-1。②起始时CO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满足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CO和NO的物质的量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选;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选;正反应体积减小,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选;2v正(N2)=v逆(CO)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不选。
(3)① 4CO+2NO2N2+4CO2
起始浓度/(ml·L-1) 1 0.5 0 0
转化浓度/(ml·L-1)0.4 0.2 0.1 0.4
平衡浓度/(ml·L-1)0.6 0.3 0.1 0.4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eq \f(0.1×0.44,0.64×0.32)≈0.22。②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O2体积分数减小,所以T1<T2;若在D点对反应容器升温的同时扩大体积使体系压强减小,由于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重新达到的平衡状态可能是图中A~G点中的E点。(4)由于温度太高,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反应放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曲线中脱氮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线Ⅱ可知,a点对应温度的平衡脱氮率应该更高,所以a点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
答案:(1)A (2)①-747.0 ②B
(3)①0.22 ②< E
(4)温度太高,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反应放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不是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线Ⅱ可知,a点对应温度的平衡脱氮率应该更高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25 化学实验综合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25 化学实验综合题(含解析),共8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21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21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13 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13 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