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生物模块(八):人体的新陈代谢【word,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59235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生物模块(八):人体的新陈代谢【word,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59235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生物模块(八):人体的新陈代谢【word,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59235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生物模块(八):人体的新陈代谢【word,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生物模块(八):人体的新陈代谢【word,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的血液循环,泌尿系统,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食物与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
2. 营养素的作用
(1)供能物质
①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大米、小麦中含量较高。
②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瘦肉、蛋、奶中含量较高。
③脂肪: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动物在冬眠前需要大量积累的物质,在肥肉、大豆、花生中含量较高。
(2)非供能物质
①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②无机盐: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钙、铁、碘、钠和磷等元素。
③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
④膳食纤维:既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能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在植物性食物中含量较高。
3. 平衡膳食
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 消化系统的结构
(1)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消化道壁:胃腺、肠腺。
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的类型
①物理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
②化学消化:主要是利用消化液,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②参与消化的消化液
③无须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3)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表面有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极大地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③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④小肠内包含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胆汁)。
3、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酶
①概念:由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②特点: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③酶的活性易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当人体体温或酸碱度值过高或过低时,酶的活性会降低,从而影响人体正常代谢。
(2)人体的消化酶(最适温度37℃左右)
三、人体的血液循环
1.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血管和心脏。
2. 血液
【特别提醒】人体血常规化验原理:利用人体血细胞数量变化指标反馈人体健康状况。
(2)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的主要物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3)血液的种类
①动脉血:含氧气多,颜色鲜红的血。
②静脉血:含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的血。
(4)骨髓造血的功能: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3. 心脏
(1)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构成。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2)心脏内的瓣膜:瓣膜的作用是使血液只能向固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向心室开;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向动脉开。因此,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3)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左心室比右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远,左心室需要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而右心室只需将血液输送到肺部。
4. 血管
(1)血管的种类
5. 血液循环
(1)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2)血液循环途径
①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②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6. 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1)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种类决定的。ABO血型分为A、B、AB、O型四种。
(2)安全输血
①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②输血关系
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任意血型,被称为“万能输血者”;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少量其他任意血型,被称为“万能受血者”,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要做到少而慢。
(3)倡导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7. 心率和血压
(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健康成年人心率为每分钟75次。
(2)血压: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健康成年人血压范围是12~18.7千帕。
四、泌尿系统
1. 泌尿系统的结构
(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2. 尿液的形成
(1)原尿的形成:血液在流经肾小球时进行滤过作用,即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其他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尿液的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时进行重吸收作用,即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原尿中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形成尿液。
3. 尿液异常症
(1)排出的尿液中,若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管发生了病变;
(2)若含有血细胞或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位置可能是肾小球;
(3)若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并伴随排尿量增加,排尿频繁,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管。
4. 尿液的排出过程:
尿(由肾单位产生)→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暂时贮存)→尿道→排出体外
5. 排尿的意义
(1)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2)维持人体水盐平衡:当体内水分过剩时,肾脏会产生很多的尿,将多余水分排出;相反,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肾脏就只产生少量的尿。
五、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1. 同化作用
(1)概念: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2)分类
①自养: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
②异养:人和动物等需要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 异化作用
(1)概念: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
(2)主要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①有氧呼吸: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
②无氧呼吸
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
b.高等植物在被水淹的情况下,也可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少量的能量。
3.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当一个人的能量获得大于消耗时,能量就会被贮存起来,使体内有机物积累增加;反之,当能量获得小于消耗时,则会分解体内原有的有机物,使体内有机物贮存减少。
例1.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 )
例2.如图中,图甲X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含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血管①为肺动脉 B. 血管②为体静脉 C. 血管②内流动脉血 D. X表示肺
例3.请根据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
(1)血液循环流动是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进行的,②③④⑤组成的路线叫__________;
(2)图中①与肺部毛细血管网之间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
(3)假若某人因肺部严重细菌感染,医生在其右手静脉注射青霉素,请问青霉素首先到达感染部位处至少应该经过心脏__________次。
例4.最近,一股“水果酵素”风潮席卷我国各地,它所宣传的“减肥”“养颜”“排毒”等种种功效,让它成为了爱美人士竞相追捧的对象,酵素是酶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别称,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小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
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l)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______。(某些操作可多选)
(2)以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后,观察到B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15min后,在A试管申,淀粉酶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 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 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 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D. 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2.关于人体内的葡萄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餐一段时间后,葡萄糖主要是通过①吸收进入血液
B. 人体内的葡萄糖除来自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来自②中的糖元分解
C. 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⑨
D. 尿检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④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3.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右表所示的实验。据此的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1号试管应该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B. 恒温处理时间太短,实验现象不明显
C. 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D. 2号试管中2毫升新鲜唾液应改成等量蒸馏水
4.图为甲、乙两位同学血型检验示意图,下列关于两者血型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为A型、乙为O型 B. 甲为B型、乙为AB型
C. 甲为A型、乙为AB型 D. 甲为B型、乙为O型
5.小张得了肠炎,医生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药物运于小肠时,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
①肺动脉②肺静脉③上、下腔静脉④心脏⑤小肠毛细血管⑥肺部毛细血管⑦主动脉
A. ③→④→①→⑥→②→④→⑦→⑤ B. ③→④→②→⑥→①→④→⑦→⑤
C. ③→④→⑦→⑥→②→④→①→⑤ D. ③→④→①→②→⑥→④→⑦→⑤
6.交通事故中某重伤患者抢救时急需大量 O型的血液,下表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鉴定结果, 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如图是王伟同学在参加体育中考时, 身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保证测试时充足的能量供应,王伟早晨吃了鸡蛋、牛奶、面包等食物,这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系统中被消化吸收。
(2)C表示的是__________系统,①表示进入该系统的气体,②表示排出该系统的气体,那么①②相比较,①中所含的较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
(3)当营养物质随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__________的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8.下图中A、B、C、D、E代表不同的结构层次,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a、b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运动实现的。
(2)图甲中物质②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人体各部位。
(3)食物中的淀粉进入A系统后,最终被分解为物质①,则①是__________。物质①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到达组织细胞后,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4)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_____(填标号)。若图乙中C、D分别为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则E内流_______血。
(5)若图乙曲线表示肾单位某些部位尿素含量的变化,则D处是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9.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2−4)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_______,观察并记录现象。
(1)请你帮小明补充完成实验步骤中第3步。
(2)实验过程中是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酶的催化效率的。
(3)教师评价小明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请你帮小明分析不合理的原因:_______。
10.图1表示“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示意图),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观察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用湿纱布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如图2所示。图中标号【1】是小动脉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血液中红细胞的功能是__________。
1.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已知丙的血型为图示血型,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那么乙的血型是( )
2.下列实验无法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
A. 往牛心的肺静脉灌水,水可从肺动脉中流出
B.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可观察到较多的红细胞
C. 在低倍镜下观察小金鱼尾鳍毛细血管,可观察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 用食指和中指在手腕内侧找到脉搏,中指指腹可感觉到脉搏跳动
3.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 ②中的液体是原尿
C. ③的作用是滤过 D. 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
4.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 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 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D. 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5.小科爷爷最近身体不适,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肺部及尿常规等检查,经诊断患了糖尿病。请用图中序号或字母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是检查肺部时,爷爷在用力吸气和用力呼气后,分别被拍摄的两张胸部X光片,其中白色虚线所围的区域为肺的位置。吸气后闭气不动时所拍摄的X光片是_____。
(2)爷爷的尿检结果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图4中_____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3)爷爷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葡萄糖主要是通过图2中____吸收进入血液。
(4)通过皮下注射到爷爷身体的胰岛素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3中的_____。
6.如图是人体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①通过肺内的气体交换后,最先进入心脏四腔中的__________。
(2)图中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
(3)图中④和⑤表示的是物质交换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__________(填序号)和皮肤排出体外。
(4)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物质,这是因为__________已恢复正常。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7.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冷却后作为实验液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已处理过的葡萄糖实验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1)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__的影响。
(2)实验时,先将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即通过________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
(4)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_______________。
8.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第三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处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
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两个因素外,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说本实验步骤②和③不能交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方框中,绘制一个坐标图,大致表示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与溶液pH的关系
参考答案
例1.A 例2.B
例3.(1)体循环;(2)气体交换;(3)2
例4.①④②④③⑤;高温使酶失去活性,未将淀粉消化分解;不变
1.D 2.C 3.A 4.A 5.A 6.D
7.(1) A (2) 呼吸 、 氧气 (3)肾小球
8.(1)呼吸 (2) 血红蛋白 (3)葡萄糖 (4)③;动脉(5)肾小管
9.(1)将两只试管同时进行37摄氏度的水浴加热 (2)碘液颜色变化的 快慢(3)带入了氢离子。
10.清水;湿润身体,保证小鱼正常呼吸;【1】血管中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1.D 2.A 3.B 4.D
5.Ⅰ ② B 甲
6.(1)左心房(2)小肠(3)⑥(4)A
7.二氧化碳;(2)除去水中溶解氧和灭菌;(3)液滴数;(4)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
8.(1)37℃接近人体温度,酶的活性最强(2)碘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3)先加淀粉溶液,酶会直接催化淀粉分解,3只试管最终均不变蓝(4)如图
消化液
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作用
唾液
唾液腺
口腔
内含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
胃液
胃腺
胃
内含胃蛋白酶,分解大分子蛋白质
胆汁
肝脏
小肠
内含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胰液
胰腺
小肠
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多种营养素
肠液
肠腺
小肠
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多种营养素
成分
功能
异常病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和代谢产物等
血细胞
红细胞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数量偏少→贫血
白细胞
防御保护、抵抗病菌的侵入
数量偏多→炎症
血小板
加速凝血和促进止血
数量过少→不易止血
种类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主要功能
动脉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
静脉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从全身各器官运送血液回到心脏
毛细血管
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最慢
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试卷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考点过关(四):植物的新陈代谢【word,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蒋做了如下实验,据《自然》杂志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试卷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考点过关(九):人体健康【word,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已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试卷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考点过关(八):生物与环境【word,含答案】,共11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