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人体缺乏锌元素可能引起的病症是
A.甲状腺疾病 B.侏儒症 C.佝偻病 D.贫血
2.中华文明为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下列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指南针指引航行 B.用粮食酿造食醋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火药开采矿石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加入锌粒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过滤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氯原子:Cl2 B.氨分子:NH3
C.硫化锌:ZnSO4 D.钙离子:Ca+2
5.《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猪姆耳含抗菌有效成分鱼腥草素(C12H22O2)。下列关于鱼腥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36个原子构成
C.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9︰2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在清洗油污过程中起乳化作用 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才能产生氧气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即可燃烧 D.恒温蒸发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冷敷袋 B.铜有金属光泽—导电材料
C.金刚石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切割玻璃 D.氮气无色无味—粮食保护气
8.如图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Na2Cr2O7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C.60℃时,Na2Cr2O7的溶解度大于 Na2SO4的溶解度
D.无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 Na2Cr2O7、Na2SO4溶液
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方法 |
A | 区别硬水与软水 |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
B | 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C |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
D | 除去碳酸钙粉末中少量的氯化钠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A.A B.B C.C D.D
10.将表面覆盖氧化铝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压强和温度的变化,所得数据图如下。(已知:)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50s后,才开始发生化学反应 B.8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和HCl
C.100s时,稀盐酸已经反应完全 D.120s后,压强减小是因为无气体生成
二、填空题
11.金属冶炼和利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1)古人用青铜(铜锡合金)代替铜制造兵器等。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_______(填“大”或“小”)。
(2)“胆水冶铜”是利用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活动性______(填“强”或“弱”),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3)古代铁制品“烤蓝”是铁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以达到防锈目的,其防锈原理是__。
(4)《天工开物》记载“炒钢”是将熔化的生铁导入敞口容器中并不断搅拌,以降低生铁含碳量,其化学原理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构成氧气的微粒是_______ (填微粒名称)。
(2)按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注入A试管中,观察到A中棉花变红。若要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下图是氮原子、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甲醛(CH2O)的分子模型。
①氮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不同。
②写出氮化钠的化学式_______。
③参照甲醛的分子模型,写出下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3.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大棚种植蔬菜过程中,需要增施CO2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
(2)将水果(如西瓜)与干冰放在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即可制得“碳酸水果”。食用“碳酸水果”时会有气泡冒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将一个大烧杯罩在一高一低燃着的蜡烛上方,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低处的蜡烛后熄灭。
据此现象推理:在有限空间里发生火灾时应匍匐前进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
(4)绿色化学期望化工生产时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产品中,即为零排放。一定条件下CO2、H2按不同比例反应获得以下产品,其中不能实现零排放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甲酸(CH2O2) b 甲醇(CH4O) c 乙烯(C2H4)
1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从多个角度认识水和水溶液。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水由_______组成。
(2)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可除去河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写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节水方法:_____。
(3)36%的浓盐酸20g加_______g水可稀释为7.2%的稀盐酸。
(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1%的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为1gmL-1)
①氯化钠溶解于水,以_______(填“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水中。
②某同学配制溶液时称量与量取(使用100 mL量筒)的错误操作如图1、图2所示,其他各步操作均规范无误,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三、推断题
15.甲、乙、丙、丁、戊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氧元素,常温下丁为无色液体,丙与戊都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气体。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部分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
(1)写出甲的一种用途:_______。
(2)反应①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反应④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
(4)反应③的另一种反应物可能是_______。
(5)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若反应②为乙与戊的反应,则生成物为丙和_______。
四、实验题
16.下列A~F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仪器m的名称: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常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填标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内容 | 主要现象与结论、解释 |
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①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一段时间,导管中会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
Ⅱ.装入药品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组装并固定好装置 | ②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 |
Ⅲ.加热药品 |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
Ⅳ.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 ④用D装置收集氧气,集满的现象为____ ⑤若改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进气管应连接在___(填“a”或“b”)处。 |
五、科学探究题
17.化学小组将久置的镁条(表面有黑色物质)打磨光亮后,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同时其表面变暗,一会儿,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变慢。
(资料摘要)镁与水能够反应生成难溶的Mg(OH)2和H2.
(1)判断镁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写一点)。
(2)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化学小组又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验证镁与水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
(3)设计实验证明镁与水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是Mg(OH)2覆盖在镁条表面造成的。实验方案:取出上述实验烧杯中的镁条,_______,观察现象。
(活动二)探究久置的镁条表面形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猜想]黑色物质可能是Mg与O2、H2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作用形成。
[实验1]按下图所示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现象:I中镁条表面无明显变黑;II中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
(4)据上述现象,可得出镁条表面变黑与_______有关。
[实验2]如下图所示装置,用不同试剂进一步实验,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 III | IV | V |
试剂 | O2、H2O和CO2 | X | H2O和O2 |
镁条表面实验现象 | 出现黑色物质 | 无明显变黑 | 无明显变黑 |
(5)实验IV中,所用的试剂X是_______。
(6)据实验1和实验2,镁条表面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
六、计算题
18.氢氧化钾(KOH)可以去除油污。用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生石灰(CaO)混合加水制取KOH,其反应原理为:。现有含K2CO3276g的草木灰,理论上可制得KOH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人体缺碘,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A错误;
B、锌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元素,锌缺乏容易造成发育障碍,易患异食癖等病症,使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会引起侏儒症,B正确。
C、人体缺钙,可能会引起佝偻病,C错误;
D、人体缺铁,可能会引起贫血,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指南针指引航行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B、用粮食酿造食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泥土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火药开采矿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D
【详解】
A、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应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试管中,并慢慢竖立试管,防止锌粒打碎试管,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朝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操作正确;
C、加热液体时,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溶解的,操作正确;
D、图中过滤缺少玻璃棒引流,实验操作错误;
答案:D。
4.B
【详解】
A、原子个数写在符号的左侧,2个氯原子:2Cl,A错误;
B、氨分子:NH3,B正确;
C、硫化锌由硫元素和锌元素组成,金属显正价,写在左侧:ZnS,C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钙离子表示为Ca2+,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C12H22O2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此选项错误;
B、鱼腥草素由分子构成,一个鱼腥草素分子由36个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C、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2):(16×2)=9︰2,此选项正确;
D、鱼腥草素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2)=72:11:16,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此选项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A、汽油能溶解油污,汽油在清洗油污过程中起溶解作用,此选项错误;
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才能迅速产生氧气,不加入二氧化锰,双氧水也能缓慢产生氧气,此选项错误;
C、与氧气接触的可燃物,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即可燃烧,此选项错误;
D、恒温蒸发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此选项正确。
故选D。
7.A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可制冷,作冷敷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B、铜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电材料,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硬度大,可做玻璃刀,切割玻璃,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延长粮食的保质期,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8.C
【分析】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Na2Cr2O7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详解】
A、Na2Cr2O7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A不正确;
B、2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8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不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60℃时,Na2Cr2O7的溶解度大于 Na2SO4的溶解度,故C正确;
D、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 Na2Cr2O7、Na2SO4溶液,故D不正确。
故选C。
9.C
【详解】
A.可以通过加入肥皂水的方法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软水遇肥皂水会起较多的泡沫,硬水遇肥皂水会起浮渣,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可以使用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的方法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后溶液变为红色而氧气则不会,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如果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铁粉会和稀硫酸发生反应,而铜粉则不会,因此无法去除铁粉中的铜粉,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
D.可以通过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来去除碳酸钙粉末中少量的氯化钠,因为碳酸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
A、刚开始存在的反应,此时压强和温度都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分析不正确;
B、80s时,压强和温度均上升,此时溶液中不仅发生了氧化铝和盐酸的反应:;还发生了铝和盐酸的反应:,此反应有气体生成,压强上升,且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该反应中盐酸并没有完全反应完,稀盐酸有剩余,故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铝和氯化氢,故选项分析正确;
C、100s,压强和温度不再升高,代表反应完全,但是稀盐酸是否有剩余是无法知道的,
故选项分析不正确;
D、120s以后,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所导致,不是因为无气体生成,故选项故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B。
11.大 强于 置换 防止铁与外界的水和氧气接触
【分析】
根据合金的性能分析判断回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根据“炒钢”是生铁中碳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碳的含量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由于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所以工业上用青铜制造兵器,而不用纯铜,其原因之一是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故填:大;
(2)铁比铜活泼,所以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由该反应可知,金属铁的活动性强于铜,故填: 强;置换反应;
(3)在铁的表面镀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膜,可防止铁与外界的水和氧气接触,故填:防止铁与外界的水和氧气接触;
(4)“炒钢”是生铁中碳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碳的含量减小,故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2.氧分子 打开止水夹 试管B中的棉花变红 核内质子数不同 Na3N
【详解】
(1)构成氧气的微粒是氧分子。
(2)按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注入A试管中,观察到A中棉花变红。若要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接下来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由于氨分子不断的运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会观察到试管B中的棉花变红。
(3) ①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氮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同。
②氮化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氮化钠的化学式为Na3N。
③根据题给信息,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高处氧气的含量更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 bc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蔬菜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目的是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故填: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2)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将一个大烧杯罩在一高一低燃着的蜡烛上方,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低处的蜡烛后熄灭。说明高处氧气的含量更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所以在有限空间里发生火灾时应匍匐前进,故填:高处氧气的含量更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
(4)因为反应前是和,氢气中不含氧元素,所以生成物中的氧元素都是二氧化碳中的,又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应从“碳与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入手。
a、因甲酸的化学式为,则一定条件下和按1:1的比例反应就实现“零排放”,且甲酸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故a正确;
b、因甲醇的化学式为,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不是1:2,则和按一定比例反应不可能只生成1种物质实现“零排放”,故b错误;
c、乙烯的化学式为,不含有氧,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和按一定比例反应不可能只生成1种物质实现“零排放”,故c错误。
故选:bc。
14.氢元素和氧元素 吸附 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等 80 离子
【详解】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异味和色素,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除去河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等都可以节约用水。
(3) 设20g 36%的浓盐酸稀释为7.2%的稀盐酸,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20g ×36%=(20g+x)×7.2%,得x=80g。
(4)①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所以氯化钠溶解于水,以离子形式分散于水中。②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要左物右码,如果放反以后,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为: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故该同学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20g-1g=19g,量取水的体积为:80mL,则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15.供给呼吸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铁
【详解】
(1)甲、乙、丙、丁、戊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氧元素,常温下丁为无色液体,丙与戊都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气体,丁通电会生成甲,所以丁是水,甲是氧气,氧气会转化成戊,戊会转化成丙,丙会转化成水,所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一氧化碳,甲转化成的乙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乙可以是金属氧化物,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的一种用途是:供给呼吸。
(2)反应①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乙),该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④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其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4)反应③可以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或氧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另一种反应物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5)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若反应为乙与戊的反应,就是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物为丙(二氧化碳)和铁。
16.长颈漏斗 BC 形成一段水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b
【详解】
(1)仪器m是长颈漏斗;
(2)大理石和稀盐酸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过程不用加热,发生装置用B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会与水反应,所以用向上排气法C装置收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一段时间,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收集满;若改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进气管应连接在b处短管进入,水从长管排出。
17.镁表面有气泡生成 用砂纸打磨光亮后,放入烧杯中 水 CO2和H2O Mg与O2、H2O、CO2共同作用形成
【详解】
(1)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同时其表面变暗,
(2)镁与水能够反应生成难溶的Mg(OH)2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镁与水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是Mg(OH)2覆盖在镁条表面造成的,可以通过用砂纸打磨出去镁表面的氢氧化镁,重新放入烧杯中,观察反应是否变快,所以实验方案:取出上述实验烧杯中的镁条,用砂纸打磨光亮后,放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4)I中镁条表面无明显变黑;II中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I和II中变量是有无水,据上述现象,可得出镁条表面变黑与水有关;
(5)实验I和II已经证明镁条表面变黑与水有关,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和氧气,是否还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实验III镁表面变黑,实验IV和V镁表面没有变黑,同时水是这个实验的常量,所以实验IV中试剂X是指二氧化碳和水;
(6)据实验1和实验2,镁条表面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是Mg与O2、H2O、CO2共同作用形成。
18.解:设理论上可制得KOH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可制得KOH的质量是224g。
【详解】
见答案。
58,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58,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劳动最光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3元/份3,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5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