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 (选修3)期末测试卷1(B卷) Word版含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9280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生物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 (选修3)期末测试卷1(B卷) Word版含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9280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生物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 (选修3)期末测试卷1(B卷) Word版含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9280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生物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 (选修3)期末测试卷1(B卷)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二生物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 (选修3)期末测试卷1(B卷) Word版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4——5)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①建立“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
③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能量不能循环,③错误,BCD错误。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符合西方国家的石油经济,不是生态经济,④错误,D错误。本题选A。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 )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②协调与平衡原理
③整体性原理
④工程学原理
⑤物种多样性原理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3.图示某生态农场的生产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作物
家畜
食用菌
蚯蚓
太阳辐射
排泄物、杂屑(肥料)
产品输出
产品输出
产品输出
籽实
秸杆
(饲料)
粪屑
杂屑
A.保持生物比例合理等同遵循整体性原理
B.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系统的效益
C.生物多样性增加,系统能量利用率降低
D.建议发展沼气,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
【答案】AC
【解析】保持生物比例合理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增加系统的效益;生物多样性增加,系统能量利用率增加;建议发展沼气,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
4.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 )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的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B
【解析】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现象是只考虑自然效益,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整体考虑,违背了整体性原理。故本题选B。
5.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说法中,合乎伦理道德的是( )
A.运用试管婴儿技术解决不孕问题
B.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研究
C.利用个人基因资讯决定是否聘用就业申请者
D.通过基因检测男女决定是否让胎儿出生
【答案】A
6.2002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其目的是
A.警告消费者,不要随意购买
B.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C.告诉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D.无任何实际意义
【答案】B
【解析】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其目的是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B正确。
7.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
A.中国传统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 协调与平衡原理
D.水乡的桑基鱼塘 整体性原理
【答案】C
【解析】中国传统农业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错误。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B错误。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体现协调与平衡的原理,C正确。水乡的桑基鱼塘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错误。
8.下列关于生物工程及其安全性评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北防护林”松毛虫肆虐主要是由于违背了物种多样性的原理
B.从输卵管冲取的卵子都需经过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C.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
D.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答案】A
9.“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
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B.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答案】C
【解析】退耕还林还草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故C正确。
10.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C.饲养鸡鸭后,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一定会降低
D.建沼气池处理粪便和枝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答案】C
11.某种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叶中,让取食它的害虫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安全性的评论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不安全。这种玉米的果实(种子)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因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B.不安全。该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并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体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C.安全。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存在差异,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很可能无影响
D.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会影响人的消化
【答案】B
【解析】该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不会通过食物链而出现富集现象并在人体细胞内表达,而可能使人体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所以B错误。
12.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 )
A.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B.建立原始和现代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C.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D.建立农村小流域综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答案】C
【解析】小流域治理模式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其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13.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答案】C
14.对生态农业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
B.延长了食物链,所以能量更多损耗
C.主要是将废物资源化,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D.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了
【答案】C
【解析】生态农业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主要是将废物资源化,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C正确;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是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A不符合题意;延长了食物链,能量更多损耗,不能实现能量多级利用,B不符合题意;生态农业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15.在“稻﹣鸭﹣鱼”生态工程中,水稻为鸭和鱼提供了荫蔽条件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鸭的粪便可作为鱼的饵料,鸭和鱼可减少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活动又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促进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C.成本核算时应包括投入的人工费用
D.水中氧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水稻生长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0分)下图为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完成问题:
(1)该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分)。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 (3分)。
(3)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 ,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 。
【答案】(每空2分)(1)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原理
(2)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自养需氧型 生产者
17.(15分)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 ,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 。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若要生产3 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 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 。
(4)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5)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3分)
【答案】(每空2分)(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环境污染)(2)水稻和大豆 15(3)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4)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
(5)①作为饲料养猪;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③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写出2个合理答案即可)
【解析】(1)生态学原理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最大的优点是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2)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生产者是水稻和大豆,从食物链的流动来看,若要生产3KG鸡肉,需要水稻和大豆为3除以0.2=15KG;(3)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为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4)生物防治法有引入天敌,激素防治,培育抗性农作物等;(5)由图可可推出,水稻,大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可以作为猪饲料,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等,
18.(15分)某地建设了以沼气池为核心的生产自净农业生态系统,图1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2是厌氧沼气池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主要是根据生态系统的 原理来设计的。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较多的产出,取得 效益和社会效益和 效益的全面提高。
(2)图1中的“基石”是 。若要生产3 kg鸡肉最多需要水稻和大豆共 kg。
(3)图2中的进料口下端开口位于沼液层的目的是保持沼气池中 的环境。独立的沼气池 (能、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 。
【答案】(每空2分)(1)物质循环再生 经济 生态 (2)水稻、大豆 30 (3)无氧 不能(1分) 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不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全国版生物《金考卷·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共30页。
这是一份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培养基的说法错误的是,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培养都需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4.3 禁止生物武器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范围的是,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有,能充当生物武器的生物是,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