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材料;学生预习模型建构的原理及方法。
[情境创设]
已经知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那么,DNA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它有哪些结构特点能使其表现出这样的作用?
[师生互动]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为了理解DNA的结构,先来学习DNA的化学组成。
(1)DNA的化学组成
问: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这样的共识在双螺旋结构建立以前有的还是建立之后才有的?
答: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由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这样的共识在1950年前后就有了,所以是在双螺旋结构建立之前就有的。
问:每个基本单位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问:组成DNA的碱基有哪几种?脱氧核苷酸呢?DNA的每一条链是如何组成的?
答:组成DNA的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有四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的每一条链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多脱氧核苷酸链。
观察模型,分析问题:
问:DNA分子是这几种脱氧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吗?
答:不可以。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问:是由几条链构成的?
答:由两条链构成。且这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问:每条链的连接有什么特点?
答: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问:两条链之间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
答: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问:如果知道一条链上碱基的排列顺序,能不能判断出整条DNA的碱基顺序?
答: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同样也就是知道整条DNA的碱基顺序。
学生动手:
为巩固DNA立体结构的有关知识,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此时应让学生做模型建构。
一、实验原理
DNA分子具有特殊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酸长链盘旋而成,每条长链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形成,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2.DNA分子两条链上碱基以氢键连接成对,碱基对位于螺旋结构内侧,每螺距有10对碱基。
二、目的要求
1.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集体创作DNA分子模型,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制作过程
1.材料准备(教师组织学生课前完成)
每小组准备硬塑方框2个(长约10 cm),细铁丝2根(长约0.5 m),球形塑料片(代表磷酸)若干,双层五边形塑料片(代表脱氧核糖)若干,4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塑料片(代表4种不同碱基)若干,粗铁丝2根(长约10 cm),订书钉。
熟悉制作DNA分子模型用的各种零件所代表的物质。其中:
球形塑料片——代表磷酸;
双层五边形塑料片——代表脱氧核糖;
4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塑料片——代表4种不同碱基。
2.具体制作过程
教师板书制作模型顺序:
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制作多核苷酸长链模型→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制作DNA分子的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
指导学生制作:
从基本组成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的代表物开始,通过订书针连接成“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模型,然后把脱氧核苷酸模型按一定的碱基顺序依次穿在铁丝上构成一条DNA链,同样方法制作另一条,再按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用订书针连成两条链,将连好的两条链固定在硬塑方框上,最后旋转。
3.实验效果检查与评定
由每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本小组的作品并说明DNA分子结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老师与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参考评选条件:
1.科学性 能够体现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包括DNA分子各个组件的比例是否科学,能否体现出碱基配对的情况,能否灵活转动成双螺旋,以及每个螺旋中的碱基数目是否正确等等。
2.艺术性 要美观大方。
3.实用性 便于拆卸,便于保存,能够反复使用。
4.超前性 利用该模型还可以作为DNA分子复制的适宜模型。
[教师精讲]
(1)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3)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 A与T之间以双键相连,C与G之间以三键相连。这些连接特点使得DNA在结构上具有以下的特点:(1)稳定性(从两个角度看它的相对稳定性:①DNA都是由磷酸连接着脱氧核糖;②碱基互补配对);多样性(DNA分子的多样性由DNA上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及DNA本身的空间结构所决定);特异性(对所有的DNA分子来说表现为多样性,但对每一种DNA分子来说,有其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从而显示出单个的独特性)。
[评价反馈]
1.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18%,那么鸟嘌呤的分子数占
A.9%B.18%C.32%D.36%
解析:腺嘌呤占18%,那么胸腺嘧啶也占18%,鸟嘌呤和胞嘧啶共占有100%-2×18%=64%,且两者含量相等,所以各占32%。
答案:C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A≠G时,双链DNA分子中,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A.≠1B. =1C.=1D. =1
解析:DNA中,A=T,G=C,所以A+G=T+C。
答案:B
3.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其一条链上=0.4,那么它的另一条链和整个DNA分子中的比例分别是
A.0.4和0.6B.2.5和0.4C.0.6和1.0D.2.5和1.0
解析:一条链上A的个数等于对应链上的T的个数,一条链上G的个数等于对应链上C的个数,所以一条链=0.4时,对应链上的关系为该链的比值的倒数,即2.5。整条链上A+C=T+G,所以它的比值为1。
答案:D
4.下列不是DNA结构特征的是
A. DNA双链极性反向平行
B.碱基按嘌呤与嘧啶,嘧啶与嘌呤互补配对
C. DNA分子排列中,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排列千变万化
D. DNA螺旋沿中心轴旋移
解析:DNA两条链上脱氧核糖与磷酸的排列是交替排列、固定不变的。
答案:C
5.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物质的量比为A︰C︰G︰T=1︰1.5︰2︰2.5,则其互补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物质的量比为
A.5︰4B.4︰3C.3︰2D.5︰2
解析:一条链的A︰C︰G︰T=1︰1.5︰2︰2.5,则对应链上嘌呤数为C+T=4,对应链上嘧啶数为A+G=3,所以比值为4︰3。
答案:B
6.关于D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条链是平行排列的
B.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
C.每一个DNA分子由一条多核苷酸链缠绕形成
D.两条链的碱基以严格的互补关系配对
解析:每一个DNA分子是由两条链按双螺旋方式盘旋而成的,而不是一条链缠绕而成。
答案:C
[课堂小结]
这节课在学习DNA结构的基础上来制作它的模型。
从知识结构角度来说,一要加深对DNA分子化学组成的理解,二要掌握DNA分子结构的立体构型及特点。
从实验过程角度来说,一要理解各组成物质如何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二要理解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如何进行;三要掌握一种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模型建构法。
[布置作业]
P51一、基础题1;二、拓展题。
[课后拓展]
查资料找答案:
1.碱基配对时,为什么嘌呤碱不与嘌呤碱或嘧啶碱不与嘧啶碱配对呢?
这是由于嘌呤碱是双环化合物(画出双环),占有空间大;嘧啶碱是单环化合物(画出单环),占有空间小。而DNA分子的两条链的距离是固定的,只有双环化合物和单环化合物配对才合适。
2.为什么只能是A—T,G—C,不能是A—C,G—T呢?
这是由于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G与C通过三个氢键相连,这样使DNA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A与T或G与C的物质的量比例均为1∶1。
●板书设计
2.DNA分子的结构
(1)化学组成
(2)基本单位
①两链反向平行盘旋
(3)双螺旋结构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③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习题详解
一、练习(课本P51)
(一)基础题
1.(1)胞嘧啶 (2)腺嘌呤 (3)鸟嘌呤 (4)胸腺嘧啶 (5)脱氧核糖 (6)磷酸 (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8)碱基对 (9)氢键 (10)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2.解析:该DNA共有碱基8 000个,腺嘌呤的个数为( 8 000-2 200×2)/2=1 800。
答案: C
3.解析:碱基和磷酸是分别和脱氧核糖连接的,它们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碱基和磷酸是分别和脱氧核糖的C-1和C-5上的羟基连接的。
答案:B
(二)拓展题
因为A=T,G=C,所以A+G=A+C=T+C=T+G
所以(A+G)/(A+G+C+T)=(T+C)/( A+G+C+T)=50%
也可以写成 (A+G)/(T+C)=(T+G)/(A+C)=(T+C)/(A+C)=……=1
规律概括为:在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恒等 ,并为碱基总数的50%。
二、模型建构(课本P50)
讨论1.提示:DNA虽然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但是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对应的两条链构成了碱基对的千变万化的排列顺序,这使得DNA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2.(1)靠DNA分子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维系两条链的相连。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思考与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结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实施方案,难点·突破策略,教具准备,学法指导,课时安排 1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