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1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第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加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1)。
(1)师:同学们独立完成这道题目,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为什么?(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2)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1(2)、(3)。
(1)师: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两道题目,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法)为什么?(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用两段的和减去另一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小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3)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根据黑板上的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
小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一第1题。(先小组合作交流,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一第2题。(独立填写,同桌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提升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1)370-75=156+(139)=467-(172)
(2)147+(53)=(122)+78=(260)-60
六、课堂总结
我们通过以上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且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七、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3~5题。
请学生简单介绍青藏铁路。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并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得出结论。
学生独立解决,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成功之处:本节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教材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及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掌握。从课堂教学表现来看,学生都能在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讨,总结出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不足之处:不但让学生会做,还要让学生会说,同时也要再讲一下加、减法验算的方法和书写要求。
教学建议:1.本节课从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作为学习的起点和支撑,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本节课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去发现,在多向交流中去完善,在多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具体运用中去感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出加、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共10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共2页。
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