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01声现象含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59339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01声现象含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59339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01声现象含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59339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01声现象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01声现象含解析,共12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
A.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钢尺伸出长短对声音音调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越少声音越小,说明声音传播的需要介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18安徽中考真题第13题,3分)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谁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C
【解析】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
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2020安徽合肥初三一模)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A
【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A。
4.(2020安徽芜湖初三三模)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答案】C
【解析】A.本题旨在考查声的相关知识。用嘴吹管的上端时,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说法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故B说法正确。
C.向上推活塞时,因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哨音响度不会变大,故C说法是错误的。
D.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低,音调变低,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5. (2020安徽合肥初三一模)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B C D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答案】C
【解析】A.将小“人”放在音乐盒(或音箱)上,会发现小“人”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改变图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振铃的声音越来越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0皖北三校联考)图是流星经过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发热、发光的一幅照片。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能。流星绝大部分位于70~120千米的高空,因此只见闪光,不闻声响。那么流星划过天空时究竟有无声音呢?你的判断是:________(填“有”或“无”)。
【答案】内;有
【解析】流星与空气摩擦发热、发光,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流量划过天空时一定会引起空气的振动,故一定会发出声音。
7.(2020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一)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__________。
【答案】反复弹起 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看到溅出水花(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发声的音箱,看到烛焰跳动;将发声的音叉靠近示波器的拾音器,看到示波器有波形输出 )
【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本身在振动,音叉振动可使乒乓球反复弹起。发声体振动过程不便于观察,所以应当利用转换法来设计实验。例如:将敲响的音叉插入平静的水中;将蜡烛靠近正在发声的音箱等。
8.(2020安徽省阜阳市三县五校联考检测试题)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B.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
D.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
【答案】D
【解析】音乐声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从环保角度讲,只要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影响的声音都是噪声,将音量调大是增加了响度,故不正确的是D。
9.(2020安徽省合肥市名校联盟检测卷)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到“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_产生的,“满路飘香麝”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
【答案】振动;无规则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分子热运动知识。实验探究证明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箫鼓喧”是箫内空气柱的振动和鼓面振动产生的。“满路飘香麝”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麝香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考点二声速和声速的计算
10.(2019安徽中考第2题,2分)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答案】1.5 ×103
【解析】由得,光运动15km所用时间为
光传播所用时间为5×10-5s,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从看到光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大约等于声音传播所用时间,因此用
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合理的。
11.(2020安徽省宿州市模拟考试一)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
B.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1 kg
C.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5 m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答案】D
【解析】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故A错误;
B.一部普通手机的质量为100~150 g,故B错误;
C.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3 m,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故D正确。
故选D。
12.(2020安徽省蚌埠市初中毕业联考一)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
【答案】音调;1 531;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按压不同琴键,改变发声体的长度,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声音传到海底的时间
t=×2 s=1 s
v=1 531 m/s,故
s=vt=1 531 m
地球和月球之间没有空气,是真空,不能传递声波,故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时不能使用超声波。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13.(2020安徽中考真题第2题,2分)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表示该音叉所产生声音的频率。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高。
【答案】音调
【解析】
每个音叉振动时都有其发声的固有频率,即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此数值越大,表示敲击时音叉振动频率越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14.(2012年安徽中考真题第3题,2分)成语“万籁俱静”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很小。
【答案】响度
【解析】“万籁俱静” 说明声音的振幅较小,故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较小。
故答案为响度。
15.(安徽中考真题第2题,1分)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
【答案】音调
【解析】管乐器在演奏时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发声音调与空气柱长度有关,振动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音调”。
16.(2011安徽中考真题第2题,2分)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答案】下面
【解析】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越快,音调就越高。由图可知,下面的齿轮数比上面的齿轮数最多,因此在相同时间内,纸片振动的频率最快,音调最高。
17.(2020安徽省芜湖三模)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答案】D
【解析】(1)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A.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所以,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改变了振动弦的长短,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响度,故B错误;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8. (2020安徽省亳州市三县一区模拟考试三)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 B C D
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答案】D
【解析】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梳齿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改变杯内水量,水量多的难振动,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时,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但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不变,故D符合题意。
19.(2020安徽省淮南市初三二模)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A.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探究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故B正确;
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可知真空中不能传声,故C错误;
D.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20.(2020安徽省滁州市中考模拟考试二)如图所示是习近平主席在“9.3”阅兵重要讲话中握拳振臂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宣言让我们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习近平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B.习近平庄严的声音响彻云霄说明他的声音音调高
C.我们能够辨别出习近平的声音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D.习近平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
【答案】C
【解析】
A.习近平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习近平庄严的声音响彻云霄说明他的声音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B错误;
C.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我们能够辨别出习近平的声音是根据音色判断的,故C正确;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习近平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21.(2020安徽省马鞍山市模拟考试一)2016年,美国驻古巴的外交官声称:在房间内遭到“声波武器”的袭扰,科学家发现这是某种蟋蟀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房间内记录的声音和在野外记录的四种蟋蟀声音(横坐标单位为10-1s),经对比,“声波武器”来自( )房间内蟋蟀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在房间内记录的声音要与野外蟋蟀的声音相同,则需要音调和音色相同,A选项中蟋蟀品种1和房间内蟋蟀声的声音的波形、频率相同,则它们的音色、音调相同,A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四超声波和次声波
22.(安徽中考真题第1题,2分) 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答案】超声波
【解析】
声呐又叫超声雷达,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工作的一种仪器,应用在海洋勘察和测定舰艇位置等反面,它能定向发射和接收超声波。
23.(2020安徽省合肥市初三二模)超声波和光波一样,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如图所示,某人驾车低速倒车入库,汽车尾部安装的雷达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返回信号的时间间隔约为。已知汽车尾部到障碍物的距离为,则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__。
【答案】320
【解析】
超声波传播的路程,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的时间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24.(2020安徽省蚌埠市初三一模)我国大卡车安装北斗导航仪是利用_______与卫星联系来传递信息,以确定汽车所处的位置。而小汽车上常安装一些设备来传递信息,如倒车雷达利用_____来传递信息。(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答案】电磁波超声波
【解析】
汽车导航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原理制作的。
25.(2020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一模)次声波武器是发射频率低于20 Hz 的大功率声波武器(如图)。次声波是由发声体________产生的。“器官型”次声波武器发射的声波能引起人体器官的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从而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这是利用次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
【答案】振动;能量
【解析】次声波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振动频率低于20 Hz。“器官型”次声波武器发射的声波能引起人体器官的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14功和功率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107J; 1,3%;,5×105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30信息的传递含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28焦耳定律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