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价值引领备考定向,知识体系网络构建,典型例题剖析指导,知识整合技能提升,对点训练迁移巩固,2图示分析,4气候与土壤,植被形态与环境,2图表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D. 各树龄组混生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 岳桦结实线稳定
试题情景 试题以长白山岳桦林分布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海拔的影响。学科素养 地理实践力: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森林分布的海拔越高;树木生长的前提需有植物的种子。综合思维:气温对植被分布、生长期的影响。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文字材料,明设问。材料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林线上升时间较短。“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林线稳定与否受岳桦结实线稳定与否的影响。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第(1)题,由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知,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刚刚长出的幼树。第(2)题,林线(上限)主要取决于冬季最低气温,由“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可知冬季升温幅度大;结实主要是在夏季(据生长季短推测),需要有较优越的温度条件,“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夏季)升温幅度不大,即生长季稳定。第(3)题,结实线稳定,限定了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所以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线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过了种子传播范围,就会趋于稳定。
答案 (1)A (2)C (3)D
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区域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区域联系的原理分析某一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造成的影响。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河狸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天敌的目的。下图为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河狸栖息环境的改造使得其栖息地附近( )A.植被覆盖率降低B.湿地面积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加D.年降水量增加2.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捕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 )A.年径流量增多B.含沙量下降C.河水流速变慢D.下游枯水期延长
答案 1. C 2. D 解析 第1题,河狸坝可以使该区域蓄水量增加,湿地面积增加,相应的生物量也会增加,故生物多样性增加;由图中的河狸坝形状和材料可以推测,其筑巢的河段一般都是小支流,蓄水量较小,对气候的影响可以忽略。第2题,河狸被大量捕杀,河狸坝就会消失,其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消失,河流下游枯水期延长,D正确。年径流量、含沙量、河水流速受其影响较小,A、B、C错误。
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含生物个体的总重量。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气候变暖,7—8月降水减少,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格局受到影响,但是气候变化对一年中整体的生物量没有太大影响。据此完成3~4题。3.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 )A.生长速度变慢B.最适生长期提前C.消耗水分减少D.夏季生物量增加4.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秋季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表温度B.光照时间C.昼夜温差D.土壤水分
答案 3. B 4. D 解析 第3题,气候变暖,青藏高原气温回升早,高寒草地植被最适生长期提前,B正确。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热量变得相对充足,生长速度变快,消耗水分增多,A、C错误。青藏高原气候变暖,7—8月降水减少,高寒草地植被可能不适应温度升高、夏季生物量并不增加,D错误。第4题,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秋季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减少,高寒草地植被秋季生物量会减少,D正确。地表温度不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秋季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A错误。光照时间没有变化,B错误。昼夜温差变化不大,C错误。
微专题(六) 土壤与植被
(2020山东卷)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2)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山体陡峭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3)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条件不同B.水热组合不同C.耕作技术不同D.耕种历史不同
试题情景 试题以太行山区和黔桂喀斯特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两山区不同海拔农田、针叶林及其他(阔叶林、灌木丛、草丛、城乡用地等)的分布及景观类型面积占比的特点。综合思维: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有热量、水分、土壤等。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1)材料分析:材料中“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喀斯特地貌区,特别是异常陡峭的峰丛,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第(1)题,据图可知,太行山区针叶林垂直分布高差较小,总分布面积占比小,只分布在部分海拔梯度,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2 200~2 400米)高于在黔桂喀斯特山区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600~800米)。第(2)题,充足的水分、热量和肥沃的土壤环境条件下,针叶林相对于阔叶林来讲不具备竞争优势。由于该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山体异常陡峭,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第(3)题,两山区农田的分布上限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太行山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随海拔的升高,水分逐渐增多,但热量快速减少,农田分布上限较低;黔桂喀斯特山区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好,海拔较高处的热量条件也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因此农田分布上限高于太行山区。
答案 (1)B (2)A (3)B
1.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图所示:
(3)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5)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6)人类活动与土壤
3.影响植物种类多少的因素(1)气候:热量和降水。(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4)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5)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密集区远近。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形成受地球表面风化物、气候、生物、地形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如赤红壤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燥红土主要分布在热带干热地区。下图示意海南岛土壤分布。据此完成1~3题。1.海南岛的土壤分布( )A.深受季风洋流影响B.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C.呈明显的环状分布D.与气候类型对应明显
2.推测海南岛水稻土分布区( )A.地形平坦,人口密集B.河流落差大,蜿蜒曲折C.雨热同期,温差较大D.隧道比重大,公路较少3.海南岛燥红土分布区的植被是( )A.热带雨林B.常绿硬叶林C.稀树草原D.常绿阔叶林
答案 1. C 2. A 3. 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土壤分布呈明显的环状分布,C正确;海南岛的土壤受季风洋流影响小,A错误;土壤的形成受地球表面风化物、气候、生物、地形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B错误;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而燥红土主要分布在热带干热地区,与气候类型不对应,D错误。第2题,海南岛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南的北部和东部的边缘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人口密集,A正确;河流落差小,雨热同期,温差较小;沿海公路多。第3题,海南岛燥红土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相对降水较少,气温较高,主要形成的是稀树草原。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区域地形和植被分布。读图,完成4~6题。
4.该区域( )A.以高原为主B.海拔高且相对高度较大C.山顶较平坦D.坡度从山麓到山顶渐增5.该区域山脊发育硬叶灌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B.太阳辐射C.土壤D.人类干扰6.该区域的缓坡沟谷( )A.植被纬度地带性规律显著B.植被叶面宽大C.土壤因富含有机质而肥沃D.植物种类单一
答案 4. C 5. C 6. B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山顶是常绿植被,说明海拔较低且相对高度较小;该区域的山地具有麓缓、身陡、顶平的特点,故坡度从山麓到山顶并不是渐增。第5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的山地具有麓缓、身陡、顶平的特点,山脊坡度较大,土壤易受侵蚀,土层较薄,保水保肥能力差,故发育硬叶灌丛;山脊与山顶在降水、太阳辐射和人类干扰程度等方面差异不大。第6题,该区域地处亚热带,缓坡沟谷气候湿热,发育季雨林,体现的是非地带性;季雨林植被叶面宽大;缓坡沟谷水热丰富,有机质分解、淋溶作用强烈,土壤较为贫瘠;季雨林植物种类比较丰富。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0江苏卷)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两山地属于( )A.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试题情景 试题以两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山地自然带类型的因素。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甲、乙两山地不同海拔垂直自然带分布的类型及经度位置。综合思维: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主要受热量和降水的影响。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1)材料分析:“甲、乙两山地同纬度”,说明相同海拔热量条件差异小。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第(1)题,该山地山脚下(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灌丛,说明该山地地处亚热带,排除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山顶有冰雪也就是冰川存在,排除秦岭。第(2)题,乙山地基带为干热河谷灌丛,说明乙山地比甲山地的基带降水更少,横断山脉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在山地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焚风效应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经度不同,焚风效应不尽相同,导致两地降水和基带植被类型出现差异;如果乙山地海拔更高,热量不足,蒸发弱,则不易形成干热河谷,和图中信息不符;基带植被类型和山谷风强弱无关;人类活动不会改变一个地区的基带植被类型。
答案 (1)D (2)C
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北半球为例)(1)垂直地带性的一般规律
(2)判读基带与水平自然带的相互关联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3)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脉,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脉。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脉,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规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冰雪量大,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雪线高。)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3.降水、热量与植被分布高度的关系(1)在基带热量盈余区,水分是决定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在热量盈余的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降水较少的坡向总是先因缺水而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从而造成同一植被在背风坡的分布高度低于迎风坡。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以南,热量充足,南坡地处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2)在基带热量非盈余区,土壤的水热状况是决定植被分布高度的重要因素。①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有明显差异的山区,同一植被在热量较好的坡向海拔较高。阳坡的热量条件优于阴坡,在水分充足时,相同的自然带分布上限高度,阳坡高于阴坡。阿尔卑斯山地处西欧,受西风影响降水充足。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②在水分充足、两坡的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区。降水较少的背风坡的植被分布比多雨的迎风坡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降水较多的山地迎风坡就会在某个高度,首先出现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多,土壤温度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某类植物生长的现象。于是这个高度就成了此类植物在此迎风坡的分布上限。而在背风坡相同的高度上,由于降水较少,土壤中的水分适宜,土壤供给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能力较好,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反而没有达到该类植物的分布上限。同一种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就会出现降水较少的背风坡比多雨迎风坡高的现象。(3)水分短缺的地方,水分是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降水多的坡向能够较好地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被分布的高度要高。
某山地位于阴山山脉东段南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下图示意该山地阴、阳坡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1~2题。1.图中甲、乙自然带分别为( )A.落叶阔叶林带 山地典型草原带B.常绿阔叶林带 针阔混交林带C.温带荒漠带 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 落叶林带2.与阴坡相比,阳坡( )A.降水较多,湿度较大B.降水较少,湿度较小C.蒸发较强,湿度较小D.蒸发较弱,湿度较大
答案 1. D 2. 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山地位于阴山山脉东段的南侧,阴山地处内蒙古高原,山地的基带与所处地区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所以甲为温带草原带;乙自然带位于阴坡,阴坡蒸发较弱、水分较多,结合乙所处的海拔,及相邻上下两自然带名称,可推知乙为落叶林带。第2题,阴山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其南坡是阳坡,也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但图中显示的阳坡各自然带没有森林植被的分布,与同海拔的阴坡相比,说明其水分条件更差,原因是干旱半干旱区的山脉阳坡热量条件好,蒸发旺盛,湿度较低,森林植被难以存活,所以,C正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考点1植被与土壤,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答案C,答案1C2B,第3题,答案1D2A,2规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复习课件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循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低纬度,中纬度,较高纬度,海陆分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微专题5,热点聚焦5,构建知识网络,海陆位置,演化过程,热带荒漠,解读高考四层,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