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
展开(二)作者简介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三)三行对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修:长,这里指身高。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而:表并列(递进)。 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朝 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句子)
朝(zhā):早晨。 服:穿戴。 窥:观看、观。 其:代词,他的,指邹忌的。 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其:代词,他的,邹忌的。 甚:很、非常。 及:比得上。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之:的。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 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自信:相信自己。 而:表顺承。 复:又、再。 其:代词,他的,邹忌的。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谁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旦日:第二天。 之:代词,指代“孰美”这件事。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及、比得上。 之:取独。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句子);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明日:次日,第二天。 孰:同“熟”,仔细。 之:代词,指城北徐公。 以为:认为。而:表修饰。 弗:不。 甚:很、非常。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翻译句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寝:躺,卧。 而:表修饰。 之:代词,这件事。 之:取独。 美:意动用法,认为……美。 私:偏爱,动词。 之:取独。 畏:害怕。 之:取独。 于: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向。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之:的。 以:认为。 于:比。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今齐地 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蔽 甚矣。(翻译句子)”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纵横。 宫妇:宫里侍妾一类的女子。 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莫:没有谁。 之:的。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于:对、向。 此:这、这件事。 之:音节助词,不译。 之:的。 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甚:严重、厉害。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侍妾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严重啊!”
王曰:“善。”
善:好。
齐威王说:“好!"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翻译句子)”
乃:于是、就。 面:当面。 刺:指责、斥责。 之:的。 过:过错。 受:给予,授予。 谤讥:指责。 于:在。 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之:的。
就下了今:“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合指责讥讽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 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初:刚、才。 若:像。 之: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 时时:常常、不时。 而:表修饰。 间:间或、偶然。 进:进谏。 期:满。 虽:即使。
命今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 之,皆朝 于齐。(翻译句子)
闻:听闻、听说。 之:代词,这种情况。 朝:朝拜。 于:向。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翻译句子)
谓:说。 于:在。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有:通“又”。如“邹忌修八尺有余。”
2、孰:通“熟”,仔细。如“孰视之”。
3、受:通“授”,给予、授予。如“受上赏。”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5、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6、王之蔽甚矣(动词用作名词,所受的蒙蔽)
三、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今:诽谤,嘲讽)
2、窥镜而自视 (古:照,看。今:偷看)
3、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
4、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5、谤讥于市朝 (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
6、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今:自私)
7、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 (左右,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莫,古:没有谁。今:不,不要)
8、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长,指身高。今:改正)
9、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10、朝服衣冠 (古:穿戴。今:衣服)
四、一字多义
a、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问之(代词,他)
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臣之妻私臣(的)
王之蔽甚矣(的)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数月之后(不译)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b、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见、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
c、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d、于
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能谤讥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
e、美
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忌不自信。(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与城北徐公”后置,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欲有求于我。(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
谤讥于市朝。(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
3、省略句
与坐谈省略主语“邹忌”和介词“与”的宾语“之”(代客人),(邹忌)与(之)坐谈。与坐谈,介宾。之,代词宾语。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2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精讲,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2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原文,译文,实词积累,课文理解,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语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