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测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答案] A
[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而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
2.下列关于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对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解释,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 B
[解析] 坎农提出了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不会有明显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平衡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中暑是气温过高,人体内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升高,内环境代谢紊乱,与体液调节有关。
4.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HCl和NaOH溶液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
C.从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
[答案] D
[解析] A、B两项描述的是本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液很接近。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
B.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
C.有三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
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答案] C
[解析] 人体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但由于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使血浆pH保持稳定,A项错误;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发生在人体消化道中,细胞内也存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即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两者都没在内环境中,B项错误;直接参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________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②]________。
(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________,排出[④]__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参与。
(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________。
(4)人体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________才能完成。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答案] (1)消化 未被吸收的物质
(2)氧气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呼吸 循环 (3)尿素、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 (4)内环境 (5)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直接参与完成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桥梁。细胞、内环境与外界物质交换还需要神经、体液和免疫的调节才能正常进行。
7.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病人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为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
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 (1)细胞的代谢活动的进行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降低 碳酸氢钠
(4)如图
[解析] (1)机体代谢活动的进行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是引起机体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体温调节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首先氧气从成熟红细胞内液中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然后扩散到各种组织细胞被利用;二氧化碳在组织细胞中产生后,扩散到血浆中,进而排出体外。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
①血友病 ②色盲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引起,属于遗传病;②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病;③糖尿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是内环境稳态破坏引起的疾病;④尿毒症是由于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导致内环境尿素等废物含量过高,对细胞产生毒害引起的,属于内环境稳态破坏引起的疾病。
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D
[解析] 要全面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涵义。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个范围内波动,这离不开机体调节及器官、系统的协调。稳态概念包括3个方面:机体调节作用;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内环境相对稳定。A选项中仅涉及pH相对稳定的原因,B选项恒定不变是错误的,C选项调节机制及协调活动的基础均是不全面的。
3.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主要是因为在淡水中( )
A.氧气浓度较低 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答案] B
[解析] 海水的无机盐浓度高于淡水,海产鱼类长期适应海水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若在淡水中生活,因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淡水而大量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而无法生存。
4.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组织细胞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人的血浆pH<7,主要是由于血浆中有HCOeq \\al(-,3)和HPOeq \\al(2-,4)
C.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要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共同完成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蛋白质
[答案] A
[解析] 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和物质交换进行综合考查。A项正确,组织细胞可以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项错误,人体血浆的pH近中性;C项错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D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Na+和Cl-。
5.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滴加稀盐酸后,血浆的pH会逐渐减小最后保持相对稳定;同理滴加稀NaOH溶液后血浆的pH会逐渐增大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6.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 B
[解析] 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是毛细血管壁、成熟的红细胞、血浆、组织细胞和组织液。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血液的液体成分是血浆,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细胞是代谢的主要场所,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多,而组织液中很少;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CO2。
7.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生命诞生的历史,内环境稳态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代谢的正常结果也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前提条件
C.内环境是高等动物机体内所有液态物质组成的,其稳态是动态的、相对的
D.内环境稳态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高等动物机体内所有的液态物质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故C项不正确。
8.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任何稳态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
二、非选择题
9.如图是某同学总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有关概念图,试回答:
(1)写出图中方框1、2、3内表示的内容: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图中列出了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项重要指标,健康人这三项指标的正常值如何?
(3)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如果内环境某种成分的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①若大量出汗而只补充水分,________。
②若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________。
③若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________。
(4)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答案] (1)免疫 神经 体液
(2)
(3)①内环境渗透压变小,细胞吸水膨胀
②引起中暑,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
③会出现抽搐现象,严重时影响骨骼发育
(4)消化 循环 循环 泌尿 呼吸
10.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乳酸、pH试剂。
(二)实验流程
(1)步骤①中向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蒸馏水 (2)等量乳酸
(3)1试管pH明显升高,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 1试管pH明显降低,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指标
正常值(范围)
渗透压
约为770 kPa(37℃时)
温度
37℃左右
酸碱度
pH为7.35~7.45
序号
A组
B组
①
1号
试管
2号
试管
3号
试管
1号
试管
2号
试管
3号
试管
?
缓冲液
血浆
?
缓冲液
血浆
②
滴加等量的Na2CO3
?
③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结果
?
结论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DNA的复制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第3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复习练习题,共9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