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化学实验基础练习含解析20210208228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化学实验基础练习含解析20210208228,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常用化学实验仪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试剂的保存,化学实验安全,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常用化学实验仪器分类
(1)可加热的仪器
①可直接加热的仪器,如试管、坩埚、蒸发皿、石棉网、燃烧匙、玻璃棒、铂丝等。
②可间接加热(如垫石棉网加热、水浴加热等)的仪器,如烧杯、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等
(2)用于计量的仪器
①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
托盘天平(有砝码、镊子与之配套)。
②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a.粗测仪器:量筒、量杯。
b.精测仪器:滴定管(有酸式和碱式)、容量瓶、移液管。
③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3)用于物质分离的主要玻璃仪器
①分液:分液漏斗、烧杯。
②过滤: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③液体蒸发:蒸发皿(有玻璃质的,也有瓷质的)、玻璃棒、蒸馏烧瓶(必要时配备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
(4)物质储存仪器
①储存气体:集气瓶、储气瓶。
②储存固体:广口试剂瓶,它又分为无色玻璃瓶和棕色玻璃瓶,磨口玻璃瓶和塑料塞瓶,塑料瓶。
③储存液体:细口试剂瓶,又分为无色和棕色试剂瓶;滴瓶。
2.常用仪器的常规使用
广口瓶与导气管连接后可有多种用途(装置如图):
(1)洗气瓶:若瓶口盛有一定量的液体,且将广口瓶中的长导管口浸没,则可将气体中的杂质气体除去,要求是A进B出,如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2)贮气瓶:有些有毒的气体可贮存在该装置中,要求是广口瓶中盛满液体,B进A出,如多余的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贮存。
(3)集气瓶:广口瓶中盛有空气,若A进B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若B进A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
(4)安全瓶:在气体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实验中连接该装置(瓶中不盛放任何物质),可有效地防止倒吸,起安全瓶的作用(此时广口瓶中A管长度同B管)。
知识点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2.试纸的使用
(2)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②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盛气体的试管(或集气瓶)口,观察颜色变化。
3.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或试管里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研细、加热、振荡或搅拌等措施,但FeCl3、AlCl3等易水解的固体溶解时不能加热。
(2)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如Cl2、H2S、SO2、CO2等),为了增大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的接触,应将气体导管插入水中(见下图中A)。
②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HBr等),气体导管口只能靠近液面,最好导管口连接一倒置的漏斗,并使漏斗边缘同时贴靠在液面上,这样可以增大气体的吸收率,减少气体的逸出,同时也避免出现液体倒吸的现象(如上图中B和C)。
(3)液体的溶解
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被溶解的液体和溶剂,然后先后倒入烧杯里搅拌而溶解。但对于溶解放热较多的实验,往往先倒入密度较小的液体,再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密度较大的液体,边倒边搅拌。比如浓硫酸稀释和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互溶的实验,一定要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或浓硝酸中,千万不能相反加入,以免造成局部液体混合放热沸腾而使酸液飞溅。
4.物质的加热
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可用灯焰直接加热,烧杯、烧瓶等仪器要垫石棉网加热。对某些温度不超过100℃的实验,为了受热均匀且便于控制反应的温度,则要用水浴加热。
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有水,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裂。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将管口略微向下倾斜,以防形成的水滴倒流至管底而引起试管破裂。操作时,先将试管均匀受热再将火焰固定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底部。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要使管口向斜上方倾斜(约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5.仪器的洗涤
(1)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2)若附着不易用水洗净的物质时,应选用不同的“洗涤试剂”洗涤,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原则是使不溶物转化成可溶物再洗)。
6.常见实验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
(1)微热法(常规法)
将装置的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热反应容器(烧瓶或试管),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在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如下图Ⅰ所示)。
(2)液差法
①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验如图Ⅱ所示,关闭活塞K,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内的液面,静置片刻液面不变,证明启普发生器气密性良好。
②如图Ⅲ所示,检验其气密性采用液差法,具体操作是:连接好仪器,向C管中注入适量水,使C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3)液封法
如图Ⅳ所示,检验此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K,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再继续向漏斗内加水,使漏斗颈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形成一段水柱,若水柱在较长时间内不下降,证明此装置不漏气(也可打开K,从导管a处吹气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对于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检验其气密性,可采用分段检查(因具体装置而异)。
知识点三、试剂的保存
知识点四、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设计方案要遵循安全性原则的主要体现
(1)防止爆炸。点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止倒吸引起爆裂和防止污染。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的实验,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加热尽可能均匀;②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安全瓶;③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有毒气体如Cl2、HCl、H2S、SO2、NO2等气体,用强碱溶液吸收;CO点燃除掉;NO先与足量空气混合后再通入碱溶液中;H2和其他可燃性气体,如气态烃虽无毒性,但弥散在空气中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应当点燃除掉;NH3用浓硫酸吸收;制备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防止暴沸。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碎瓷片。
(4)防泄漏:防气体泄漏主要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液体泄漏主要检查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是否漏水及其处理。
(5)防堵塞:如加热KMnO4制O2,细小的KMnO4粉末可能引起导气管堵塞,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6)防挥发:防止挥发的方法有密封、液封、冷凝回流等。
(7)防中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五官以及皮肤的伤口侵入人体引起中毒。实验中应注意采取合理的措施,尽量在通风处进行。
知识点五、气体的制备
1.气体制备的基本步骤和尾气处理的常见方法
实验操作顺序一般包括下列几部分: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通气体排出装置中空气→开始反应→防倒吸、防氧化措施→仪器拆卸等。对环境有害的气体,在实验中必须对其尾气进行处理。
分析选择尾气吸收方法的依据是:使有害气体反应掉,同时不能再产生有害气体,主要方法有:①可燃性气体可采用“火封法”(即通过点燃使其燃烧掉,如CO、CH4、C2H4、C2H2等气体);②水溶性大的气体可采用“水封法”(即将该气体通入水中,如HCl、NH3等气体);③酸性气体可采用“碱封法”(即用碱液吸收该气体,如SO2、Cl2等气体);④H2S气体可用CuSO4溶液吸收等。实际上,根据需要,可将“空气”、“水”替换掉,可选择其他气体或液体进行收集。
2.气体的收集方法
有关集气装置问题,要弄懂使用装置的原理:①难、微溶于水的用排水集气法;②密度大于空气的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下排空气法,要注意密度与空气接近的(如C2H4等)或易与空气中O2反应的(如NO等)不宜用排空气法;③有毒气体一定要注意带尾气处理装置。必要时,如NO、N2、CO等用气袋、球胆之类密封收集。下图是各种气体的收集装置,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其原理。
知识点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要遵循如下原则:(1)不增: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3)易分离:采用的方法应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易于分离;(4)易复原:如果在分离或提纯过程中,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转变为其他物质,应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其恢复为原物质。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时常用的物理方法有:过滤、结晶、升华、蒸发、蒸馏(分馏)、分液、萃取、渗析和盐析等。
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知识点七、物质的检验
1.物质检验的分类及一般要求
中学化学中有关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体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1)鉴定:通常是指对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化学特征,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
(2)鉴别:通常是指对分别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
(3)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
掌握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并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及其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实验的要求,初步掌握物质的检验最终方案的选择和判断。
物质检验的一般要求:
(1)反应要有良好的选择性,反应速率要快。
(2)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溶液颜色变化):常见带颜色物质或离子有氯水、溴水、碘水、Fe3+、Fe2+、Cu2+、MnO4-、Fe(SCN)3;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如AgCl、BaSO4、BaCO3、H2SiO3、Al(OH)3、Fe(OH)3、Mg(OH)2。气体的产生:酸性条件下产生的气体有Cl2、HCl、SO2、NO2、NO、CO2、H2等,碱性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为NH3。
(3)要排除干扰物质的影响。
2. 常见气体的检验
3.阳离子的检验:
4.阴离子的检验:
5.常用物质检验的方法:观察法、加热法、水溶法、焰色反应法、点燃法、指示剂法、显色法、互滴法和两两混合法等。
(1)气体物质的检验:一般先观察气体的颜色,如Cl2(黄绿色)、NO2(红棕色)、I2蒸气(紫红色)。然后考虑气体的酸、碱性,如用湿润的试纸去检验。考虑气体的助燃、可燃及其燃烧现象与产物、遇空气发生的变化、闻其气味等。
(2)固态物质的检验:对待检验的物质,首先观察其颜色并加以区分,然后对无色晶体、白色固体、有色物质加水区分其水溶性。不溶物的颜色如氢氧化铜为蓝色、氢氧化铁为红褐色、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溴化银为浅黄色、碘化银为黄色、氯化银为白色等;溶于水的有色物质如蓝色溶液中含有Cu2+、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黄色溶液中含有Fe3+、紫红色溶液中含有MnO4-等。
(3)无色溶液的检验:待测溶液中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显红色,可能是酸、强酸弱碱盐和强酸的酸式盐等;若溶液不变色,可能是强酸强碱盐,如K2SO4、KNO3和NaCl等;若溶液显蓝色,可能是碱、强碱弱酸盐等。
(4)有机物的检验:①能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有机物,如烯烃、炔烃、苯酚等;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如烯烃、二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等;③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和麦芽糖等;④能和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如醛、酸。
高频考点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1】[2019浙江选考] 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氯气、20 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
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
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
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A
【解析】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因而20mL水大约能溶解40mL氯气,气体大约剩余40mL未溶解,A项错误;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其显蓝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O4·5H2O变为CuSO4,CuSO4为白色固体,B项正确;双氧水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 =SO42-+2H+,氯化钡溶液中Ba2+与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C项正确;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为白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D项正确。
【举一反三】(2018年全国卷Ⅲ)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 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 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 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仔细读题,理解实验基本操作内容。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B错误。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C正确。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D正确。
【变式探究】【2017江苏卷】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铜和稀硫酸不反应,A错误;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将进气管伸到瓶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二氧化硫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可用于吸收尾气,D错误。
【注意事项】
1.化学实验操作中的10个易错点
(1)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未紧挨接受器口致使药品外流,标签没向着手心造成标签被腐蚀。
(2)使用托盘天平时,将被称量物质直接放在托盘上或放错托盘。
(3)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将滴管尖嘴伸入接受器内[除制取Fe(OH)2外]。
(4)不能依据所需液体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5)在量筒或容量瓶内进行稀释或混合等操作。
(6)检查装置气密性没有形成封闭系统(如关闭活塞、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等)。
(7)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8)配制溶液定容时没有用胶头滴管或加水过多再用胶头滴管吸出。
(9)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盛装溶液错误。
(10)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忘记防倒吸。
2.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答题规范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判断沉淀剂是否过量的操作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溶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
将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右图,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无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答题模板: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6)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③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④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8)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的实验操作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变式探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
【答案】B
【解析】A、不能点在湿润pH试纸上,对醋酸有稀释,所测pH不准,故 A错误;B、滴定管要用盛装反应液润洗2~3次,若不这样,对反应液有稀释作用,所测浓度有影响,故正确;C、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有机相应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D、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D错误。
【变式探究】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几种重要实验的操作方法。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故A错误。使用pH试纸时,如果预先用水湿润pH试纸,则相当于稀释待测液,若待测液不是中性,则会导致待测液的pH测定不准确,故B错误。钠与水的反应非常剧烈,金属钠在研碎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D错误。
【答案】C
高频考点二 实验仪器与装置的创新使用
【例2】 (2017·全国卷Ⅰ)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解析】A项,制得的H2中含有H2S、O2、HCl、H2O等杂质,由于酸性KMnO4溶液氧化HCl生成Cl2,所以应先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O2,同时除去HCl(易溶于水),再用酸性KMnO4溶液吸收H2S,最后用浓硫酸干燥,试剂盛放顺序依次为焦性没食子酸溶液、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错误;B项,若在④处收集气体点燃,发出“噗”声,则证明制取的H2较纯,可以加热管式炉,正确;C项,类似H2还原CuO,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H2一段时间,错误;D项,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适合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而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且MnO2是粉末状固体,故不能用装置Q制备Cl2,错误。
【变式探究】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瓷坩埚中含有SiO2,加热能与NaOH反应,错误;B项,洗气瓶中气体应该从长导管进入,经溶液吸收杂质后气体从短导管导出,错误;C项,尾部接收产品时应使用牛角管导流,以避免液体溅落到锥形瓶外部,错误;D项,该装置能达到吸收尾气中Cl2的目的,正确。
【感悟提升】
1.广口瓶的多种妙用
广口瓶与导气管连接后可有多种用途(装置如图):
(1)洗气瓶:A进B出,如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2)贮气瓶:广口瓶中盛满液体,B进A出,如多余的有毒气体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贮存。
(3)集气瓶:若A进B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若B进A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
(4)安全瓶:在气体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实验中连接该装置(瓶中不盛放任何物质),可有效地防止倒吸,起安全瓶的作用(此时广口瓶中A管同B管一样短)。
2.球形干燥管——多变的角色
(1)干燥管可作干燥、吸收及检验装置
①干燥管内盛无水硫酸铜时,可用于检验水。
②干燥管内盛碱石灰可吸收HCl、Cl2、SO2等有毒气体。
③可用于定量测定气体的质量。定量测定时,有时需要考虑空气中的成分对测定的影响,所以吸收气体的装置后还要另接一个干燥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或二氧化碳等对定量测定产生干扰。
(2)球形干燥管用途的创新
①装置A为尾气吸收装置,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②装置B为简易的过滤器,可净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边两层,可用于活性炭对液体中色素的吸附实验。
③装置C为一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可用于H2、CO2的制取,也可用于铜与硝酸的反应。
【变式探究】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苯和溴苯的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
C.装置③可用于分解NH4Cl制备NH3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NO气体
【答案】A
【解析】A项,苯和溴苯互溶,但二者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确;B项,苯的密度比水的小,在上层,HCl极易溶于水,不能防止倒吸,应将苯换成CCl4,错误;C项,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二者相遇重新化合生成NH4Cl,无法制备NH3,错误;D项,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错误。
【举一反三】如图为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均可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在其中加入不同的液体或固体试剂。请用适宜装置的序号完成下列填空:
(1)既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的装置是________。
(2)能用于干燥CO2气流的装置是________。
(3)在实验室制取Cl2并检验Cl2部分性质的实验中,用于除去Cl2中HCl杂质的最佳装置是________。
(4)用于尾气吸收并能防止液体倒吸到反应装置中的是________。
(5)接在气体制备的连续实验装置中间,用于控制气流平衡的装置是________。
【解析】(1)A装置若长管进气,短管出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l2),若A装置盛满水,从短管进气,用排水法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如NO)。
(2)用洗气瓶(A),干燥管(E),U形管(F)均可用于干燥NH3。
(3)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A)可以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4)装置C、E可作尾气处理中的防倒吸装置。
(5)D装置可以通过调节长颈漏斗中的液体量来控制气体的流速。
【答案】(1)A (2)A、E、F (3)A (4)C、E (5)D
高频考点三 化学实验安全
【例3】【2017海南】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为腐蚀品标志,A正确;B为易燃固体标志,B错误;C为辐射标志,C错误;D为易燃液体或易燃固体标志,D错误。
【变式探究】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答案】D
【解析】A、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钠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可燃烧甚至可能爆炸,错误;B、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有水生成,如果试管口竖直向上,水倒流使试管炸裂,错误;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掉,不能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错误;D、制备乙烯时加入碎瓷片,可防止爆沸,正确。
【变式探究】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浓硫酸
【解析】硼酸作为一种弱酸,不会对皮肤有伤害,却能起到中和碱的作用;量筒作为一种度量工具,不管是从其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能用于配制溶液),还是从稀释浓硫酸时放热将影响量筒的准确度甚至发生炸裂的方面考虑D都不可行;A项中的边洗边眨眼,其实眨眼的目的是把眼睛中的酸挤出、冲掉,再让纯水进入眼眶,使酸液不断被水冲稀、挤出。
【答案】D
高频考点四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例4】[2019浙江选考]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该操作是分液,A不合题意;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B不合题意;
该操作是过滤,C符合题意;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D不合题意。
【举一反三】(2018年全国卷Ⅰ)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
【变式探究】【2017天津卷】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A、加热碳酸氢纳分解生成了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直接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AlCl3溶液,铝离子发生水解,最终得到的是Al(OH)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方法是: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即可;D、NaBr和NaI都能与氯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单质,再用四氯化碳萃取,颜色层不同,NaBr的为橙红色,KI的为紫红色。故选D。
【规律方法】常见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总结
【变式探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
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
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
【解析】A项,稀盐酸不能与二氧化锰反应,错误;B项,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
生成Na2SiO3,Na2SiO3具有黏性可把磨口玻璃塞与玻璃瓶粘结在一起,不易打开,错误;C项,银能与稀硝酸反应,用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正确;D项,因Ca(HCO3)2加热时发生反应Ca(HCO3)2eq \(=====,\s\up7(△))CaCO3↓+H2O+CO2↑,故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正确。
【答案】CD
【变式探究】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除杂原理与方法。选项A,石灰水能除去CO2而不能除去CO,故A错误。选项B,盐酸能与BaCO3反应,而不能与BaSO4反应,故B错误。选项D,稀硝酸既能与Cu反应,又能与CuO反应,故D错误。选项C,在FeCl2与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到FeCl2溶液,并且不引入新杂质。
【答案】 C
高频考点五 物质的检验
【例5】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Al(OH)3悬浊液:向1m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l·L-1NaOH溶液
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答案】BD
【解析】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偏铝酸钠,故不能制备氢氧化铝悬浊液,错误;B、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钠,饱和碳酸钠除去乙酸,还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析出,然后分液即可,故正确;C、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可能把Fe2+氧化成Fe3+,也会出现上述现象,故错误;D、两试管做对比实验,如果第二支试管冒出气泡多与第一支,说明FeCl3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
【感悟提升】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定、鉴别和推断,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
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生成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和推理。物质检验的实验步骤:(1)取少量试样放入容器(通常用试管)中,如试样是固体,通常要先配制成溶液。 (2)根据要求在试样中加入已知成分和性质的试剂,并根据所发生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实验时,要注意排除杂质的干扰)。
【变式探究】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解析】在中学阶段,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有硫酸钡、氯化银和硅酸。因此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A错误。二氧化硫、氯气和臭氧等气体都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错误。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作用生成银镜,则该物质分子中含有—CHO,但不一定属于醛类,D错误。
【答案】B
高频考点五 实验的综合应用
例5. [2019天津]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乙醇中,边倒边搅拌,若顺序相反则容易引起液体飞溅,故A不能达到目的;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胶头滴管垂直位于容量瓶的正上方,故B能达到目的;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故C不能达到目的;乙炔中的H2S等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应先通过一个盛碱液的洗气瓶将杂质除去,故D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举一反三】(2018年江苏卷)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答案】B
【解析】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错误;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获得含I-的溶液,B正确;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错误; 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应用NaOH溶液吸收,D错误。
【变式探究】(2018年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Na2CO3→+NaHCO3,酸性:H2CO3HCO3-,A错误;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CCl4将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正确;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性Cu2+>Fe2+,C错误;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AgI的溶度积,但由于NaCl、NaI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AgCl、AgI溶度积的大小,D错误。
高频考点六 考查有机实验
例6、[2019北京] 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0.1 ml·L−1 H2C2O4的pH=1.3)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C2O4有酸性,Ca(OH)2+ H2C2O4==CaC2O4↓+2H2O
B.酸性:H2C2O4> H2CO3,NaHCO3+ 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具有还原性,2+5+16H+==2Mn2++10CO2↑+ 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eq \(,\s\up8(浓硫酸),\s\d5(Δ))C2H5OOCCOOC2H5+2H2O
【答案】C
【解析】H2C2O4为二元弱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钙和水,因此含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红色退去,故A正确;产生气泡证明有CO2 产生,因此可证明酸性H2C2O4>H2CO3,反应方程式为:H2C2O4+2NaHCO3=Na2C2O4+2CO2 +2H2O或H2C2O4+NaHCO3=
NaHC2O4+2CO2 +2H2O,故B正确;0.1 ml·L−1 H2C2O4的pH=1.3,说明草酸为弱酸,故在其参与的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其化学式,不能用草酸根表示,故C不正确;草酸(又称乙二酸),其中含有羧基,因此其能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正确,故D正确。
【举一反三】[2019新课标Ⅰ]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解析】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
1.[2019新课标Ⅰ]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解析】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
2.[2019新课标Ⅱ] 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答案】A
【解析】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误;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2Mg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确;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
3.[2019新课标Ⅲ]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A
【解析】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错误;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
4.[2019浙江选考]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该操作是分液,A不合题意;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B不合题意;
该操作是过滤,C符合题意;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D不合题意。
5.[2019浙江选考] 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氯气、20 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
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
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
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A
【解析】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因而20mL水大约能溶解40mL氯气,气体大约剩余40mL未溶解,A项错误;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其显蓝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O4·5H2O变为CuSO4,CuSO4为白色固体,B项正确;双氧水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 =SO42-+2H+,氯化钡溶液中Ba2+与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C项正确;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为白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D项正确。
6.[2019江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l·L−1NaOH溶液
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答案】D
【解析】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所测为稀释液的pH,不是原溶液的pH,实验操作错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及洗涤、定容、摇匀、装液,由于容量瓶上有容积、温度和唯一刻度线,若将氢氧化钠直接置于容量瓶中,加水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引起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引起实验误差,B项错误;
在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Al(OH)3+3HCl,若用甲装置蒸干氯化铝溶液,由于HCl的挥发,加热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AlCl3完全水解成氢氧化铝固体,不能得到AlCl3固体,C项错误;
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乙烯难溶于水,可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烯中少量的SO2,D项正确。
7.[2019江苏] 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先滴加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加入KSCN溶液前溶液中存在Fe3+,而此时的Fe3+是否由Fe2+氧化而来是不能确定的,所以结论中一定含有Fe2+是错误的,故A错误;黄色沉淀为AgI,说明加入AgNO3溶液优先形成AgI沉淀,AgI比AgCl更难溶,AgI与AgCl属于同种类型,则说明Ksp(AgI) H2CO3,NaHCO3+ 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具有还原性,2+5+16H+==2Mn2++10CO2↑+ 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eq \(,\s\up8(浓硫酸),\s\d5(Δ))C2H5OOCCOOC2H5+2H2O
【答案】C
【解析】H2C2O4为二元弱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钙和水,因此含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红色退去,故A正确;产生气泡证明有CO2 产生,因此可证明酸性H2C2O4>H2CO3,反应方程式为:H2C2O4+2NaHCO3=Na2C2O4+2CO2 +2H2O或H2C2O4+NaHCO3=
NaHC2O4+2CO2 +2H2O,故B正确;0.1 ml·L−1 H2C2O4的pH=1.3,说明草酸为弱酸,故在其参与的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其化学式,不能用草酸根表示,故C不正确;草酸(又称乙二酸),其中含有羧基,因此其能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正确,故D正确。
1. (2018年全国卷Ⅰ)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
2. (2018年全国卷II)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溶解后需要冷却到室温下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错误;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为氯化亚铁,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B正确;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即可,不需要通过KMnO4溶液,或者直接通过碱石灰,C错误;反应的方程式为HSO3-+H2O2=SO42-+H++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答案选B。
3. (2018年全国卷II)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但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
4. (2018年全国卷Ⅲ)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 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 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 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仔细读题,理解实验基本操作内容。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B错误。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C正确。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D正确。
5. (2018年北京卷)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 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 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 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答案】D
【解析】对比②③,②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无明显变化,②Fe附近的溶液中不含Fe2+,③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③Fe附近的溶液中含Fe2+,②中Fe被保护,A正确;①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表面产生了Fe2+,对比①②的异同,①可能是K3[Fe(CN)6]将Fe氧化成Fe2+,B正确;对比①②,①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①也能检验出Fe2+,不能用①的方法验证Zn保护Fe,C正确;由实验可知K3[Fe(CN)6]可能将Fe氧化成Fe2+,将Zn换成Cu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Fe比Cu活泼,D错误。
6. (2018年天津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Fe2+,但是无法证明是否有Fe3+,A错误。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了苯酚,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则,得到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B正确。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虽然有ZnS不溶物,但是溶液中还有Na2S,加入硫酸铜溶液以后,Cu2+一定与溶液中的S2-反应得到黑色的CuS沉淀,不能证明发生了沉淀转化,C错误。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有很多可能),再加入盐酸时,溶液中就会同时存在硝酸钡电离的硝酸根和盐酸电离的氢离子,溶液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如果上一步得到的是亚硫酸钡沉淀,此步就会被氧化为硫酸钡沉淀,依然不溶,则无法证明原溶液有硫酸根离子,D错误。
7. (2018年江苏卷)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答案】B
【解析】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错误;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获得含I-的溶液,B正确;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错误; 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应用NaOH溶液吸收,D错误。
8. (2018年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Na2CO3→+NaHCO3,酸性:H2CO3HCO3-,A错误;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CCl4将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正确;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性Cu2+>Fe2+,C错误;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AgI的溶度积,但由于NaCl、NaI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AgCl、AgI溶度积的大小,D错误。
1.【2017新课标1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答案】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2.【2017新课标1卷】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解析】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因此生成的氢气中可能混有H2S,所以KMnO4溶液除去H2S。另外装置含有空气,高温下能与W反应,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氧气,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氢气,A错误;氢气是可燃性气体,通过爆鸣法验纯,B正确;为了防止W被氧化,反应结束后应该先停止加热,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等待W冷却后再关闭K,C错误;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反应需要加热,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所以不能用于该反应,D错误。
3.【2017新课标2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A正确;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只有羟基可与钠反应,且-OH中H的活性比水弱,B错误;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醋酸可与碳酸钙等反应,从强酸制备弱酸的角度判断,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C错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有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氯化氢,一氯甲烷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D错误。
4.【2017新课标2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答案】C
【解析】加入过量的铁粉,黄色消失,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Fe3+完全被消耗,即Fe+2Fe3+=3Fe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Fe化合价升高,Fe为还原剂,Fe2+即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因此还原性Fe>Fe2+,A正确;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生成C,发生反应是4Na+CO22Na2O+C,CO2中C的化合价降低,因此CO2作氧化剂,被还原,B正确;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碳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碳酸氢铵缘故,C错误;产生黄色沉淀,说明生成AgI,AgI和AgCl形式相同,溶度积小的先沉淀,即Ksp(AgCl)>Ksp(AgI),D正确。
5.【2017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最大刻度到尖嘴部分还容纳有盐酸,所以滴定管中盐酸体积大于20.00 mL,A错误;碘易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清洗碘,又由于酒精与水互溶,再用水清洗即可洗净,B正确;湿润pH试纸相当于稀释溶液,会造成醋酸钠溶液pH偏低,C错误;容量瓶是定容容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KMnO4固体,D错误。
6.【2017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答案】D
【解析】①中有红棕色气体,说明产生了NO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说明必然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而该元素只能是氧元素,因此必然有氧气生成。所以可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A正确;硝酸受热能分解产生NO2,所以②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还有可能是硝酸分解产生的,B正确;③中红棕色气体的来源一定是硝酸,而硝酸并没有与红热木炭直接接触,必然是硝酸挥发后发生的变化,能体现硝酸的挥发性。不管NO2是由于硝酸分解产生的,还是与红热木炭反应产生的,均为硝酸中氮元素降价后的产物(即还原产物),C正确;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有可能是木炭被挥发出的浓硝酸氧化产生的,但因为试管是暴露在空气中的,也有可能是红热的木炭被空气中的氧气或者硝酸分解出的氧气氧化产生的,D错误。
7.【2017天津卷】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A、加热碳酸氢纳分解生成了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直接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AlCl3溶液,铝离子发生水解,最终得到的是Al(OH)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方法是: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即可;D、NaBr和NaI都能与氯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单质,再用四氯化碳萃取,颜色层不同,NaBr的为橙红色,KI的为紫红色。故选D。
8.【2017江苏卷】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铜和稀硫酸不反应,A错误;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将进气管伸到瓶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二氧化硫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可用于吸收尾气,D错误。
9.【2017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向苯酚溶液中加少量的浓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可以溶解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所以无白色沉淀,A错误;沉淀部分溶解,说明还有一部分不溶解,不溶解的一定是硫酸钡,溶解的是亚硫酸钡,所以亚硫酸钠只有部分被氧化,B正确;银镜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本实验中没有加入碱中和做催化剂的稀硫酸,所以无法发生银镜反应,从而无法证明蔗糖是否水解,C错误;溶液变蓝,说明有碘生成或本来就有碘分子。能把碘离子氧化为碘的黄色溶液除了可能是溴水外,还可能是含其他氧化剂(如Fe3+)的溶液;当然黄色溶液也可能是稀的碘水,D错误。
10.【2017海南】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 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C. 蒸馏完毕时,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D. 分液时,下层溶液先从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上口倒出
【答案】BD
【解析】滴定前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造成所测浓度偏高,A错误;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都需要检漏,否则对实验的数据产生干扰,B正确;蒸馏完毕时,先停止加热,后关闭冷凝水,C错误;分液时,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正确。
11.【2017海南】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为腐蚀品标志,A正确;B为易燃固体标志,B错误;C为辐射标志,C错误;D为易燃液体或易燃固体标志,D错误。
1.(2016·天津,5,6分)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 【解析】A中电石与水反应剧烈应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错误;B中锥形瓶构成了密封环境,液体无法流出,错误;HCl能够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反应,SO2不反应,C正确;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应该选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下端的乳胶管会被腐蚀,D错误。
2.(2016·课标Ⅰ,10,6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答案】C 【解析】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为乙酸乙酯,与乙酸、乙醇混溶,A项错误;NO易与空气中的 O2反应且密度与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项错误;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气体,但又混入H2O,D项错误。
3.(2016·课标Ⅲ,9,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浓硫酸稀释应该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A项错误;实验后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发生倒吸,B项错误;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否则水蒸气不能除去,C项错误;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所以先从下口放出有机层,再从上口倒出水层,D项正确。
4.(2016·课标Ⅱ,12,6分)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答案】C 【解析】NaHCO3、Al(OH)3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BaCO3不溶于水,加入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BaCO3反应生成BaSO4沉淀,C项正确;Na2CO3、CuSO4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项错误。
5.(2016·四川,2,6分)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溶液中可能含HCOeq \\al(-,3)等,错误;B项,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钝化属于化学反应,错误;C项,KIO3与淀粉不反应,碘单质遇到淀粉显蓝色,错误;D项,苯酚钠和乙酸反应生成苯酚和乙酸钠,说明乙酸酸性比苯酚强,正确。
6.(2016·北京,9,6分)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答案】B
【解析】甲苯变二甲苯是甲苯的苯环上的氢被甲基代替,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甲苯小,故沸点比二甲苯低,故B错误;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对二甲苯的熔点较高,冷却后容易形成固体,所以能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来,故D正确。
7.(2016·北京,7,6分)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答案】C
【解析】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A错误;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B错误;箅渣取液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灌装是液体转移,故D错误。
8.(2016·江苏,6,2分)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氨气 B.制取NaHCO3
C.分离NaHCO3 D.干燥NaHCO3
【答案】C
【解析】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A错误;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CO2气体,B错误;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固体用过滤的方法,C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不能用该装置干燥碳酸氢钠,D错误。
取用药品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粉末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多量
一定量
使用仪器
药匙(或纸槽)
镊子
托盘天平
胶头滴管
用试剂瓶倾倒
量筒、滴定管(或移液管)
类别
试剂
保存方法
原因
易燃剂
钠、钾
浸放在煤油中,隔绝空气保存
易被空气氧化,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有机溶剂(乙醇、汽油、苯、甲苯、乙酸乙酯等)
保存在冷暗处,严禁与火种接触,更不能与燃爆剂、氧化剂混合贮存
易燃,遇火或氧化剂易爆炸
强腐
蚀剂
浓硝酸
用棕色瓶装,贮存在冷暗处
见光、受热易分解,易挥发
浓硫酸
密封保存
有强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
浓盐酸
密封保存在冷暗处
易挥发,蒸气有强的腐蚀性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溶液
用橡皮塞密封于玻璃瓶内
易潮解,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其他
氢氟酸
保存在塑料容器中
能与玻璃发生反应
液溴
采用水封法,不可用橡胶塞
有毒,易挥发
方法
适用范围
仪器装置
注意事项
过滤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①要“一贴二低三靠”
②必要时要洗涤沉淀物
③定量实验的过滤要无损失
结晶
重结晶
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
烧杯及过滤装置
①一般先配较高温度的溶液,然后降温结晶
②结晶后过滤,分离出晶体
升华
混合物中某一成分在一定温度下可直接变为气体,再冷却成固体
(升华物质的集取方法不做要求)
蒸发
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
①溶质不易分解、不易水解、不易被氧气氧化
②蒸发过程应不断搅拌
③近干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蒸馏
分馏
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混合物
①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加沸石(或碎瓷片)
③注意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下进上出
④不可蒸干
分液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
萃取
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一般在分液
漏斗中进行
①萃取后要进行分液
②对萃取剂的要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不反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溶质不与萃取剂反应;两溶剂密度差别大
③萃取后得到的仍是溶液,一般再通过分馏等方法进一步分离
渗析
用半透膜使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提纯胶体)
要不断更换烧杯中的水或改用流水,以提高渗析效果
盐析
利用某些物质在加某些无机盐时,其溶解度降低而凝聚的性质来分离物质
烧杯、玻璃棒以
及过滤仪器
①注意无机盐的选用
②少量盐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
③盐析后过滤
气体
检验方法
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Cl2
①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②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①2KI+Cl2=2KCl+I2(淀粉遇I2变蓝)
②Cl2+H2O=HCl+HClO
HCl+AgNO3=AgCl↓+HNO3
NH3
①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能生成白烟
NH3+HCl=NH4Cl
HCl
①用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能生成白烟
②通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①NH3+HCl=NH4Cl
②HCl+AgNO3=AgCl↓+HNO3
SO2
①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溶液变浑浊
②通入品红溶液,使溶液褪色,加热,又变红色
①SO2+Ca2++2OH-=CaSO3↓+H2O
②SO2有漂白性
CO2
①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2++2OH-+CO2=CaCO3↓+H2O
NO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变红棕色
2NO+O2=2NO2
NO2
①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溶于水后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
3NO2+H2O=2HNO3+NO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H+
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Na+
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Fe2+
= 1 \* GB3 ①NaOH溶液
= 2 \* GB3 ②KSCN溶液、氯水
③K3[Fe(CN)3]溶液
= 1 \* GB3 ①先生成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 2 \* GB3 ②加KSCN溶液不变色,加氯水后便红色
③生成蓝色沉淀
= 1 \* GB3 ①Fe2++2OH-=Fe(OH)2↓
4Fe(OH)2+2H2O+O2=4Fe(OH)3
= 2 \* GB3 ②2Fe2++Cl2=2Fe3++2Cl-
Fe3++SCN-=[Fe(SCN)]2+
Fe3+
= 1 \* GB3 ①NaOH溶液
= 2 \* GB3 ②KSCN溶液
= 1 \* GB3 ①出现红褐色沉淀
= 2 \* GB3 ②溶液呈血红色
= 1 \* GB3 ①Fe3++3OH-=Fe(OH)3↓
= 2 \* GB3 ② Fe3++SCN-=[Fe(SCN)]2+
Cu2+
NaOH溶液
蓝色沉淀
Cu2++2OH-=Cu(OH)2↓
NH4+
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变蓝
NH4++OH- △ NH3↑+H2O
Mg2+
加过量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2++2OH-=Mg(OH)2↓
Al3+
NaOH溶液,氨水
生成的白色沉淀,继续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继续加氨水沉淀不溶解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OH-
= 1 \* GB3 ①酚酞试液
= 2 \* GB3 ②石蕊试液
= 1 \* GB3 ①呈红色
= 2 \* GB3 ②呈蓝色
Cl-
AgNO3,稀HNO3
白色沉淀
Ag++Cl-=AgCl↓
Br-
AgNO3,稀HNO3
淡黄色沉淀
Ag++Br-=AgBr↓
I-
AgNO3,稀HNO3
黄色沉淀
Ag++I-=AgI↓
SO42-
HCl,BaCl2溶液
加HCl无沉淀,再加BaCl2有白色沉淀
Ba2++SO42-=BaSO4↓
SO32-
稀硫酸,品红溶液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退色
SO32-+2H+=SO2↑+H2O
CO32-
HCl,澄清石灰水
白色沉淀
CO32-+2H+=CO2↑+H2O
CO2+Ca(OH)2=CaCO3+2H2O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序号
原物(杂质)
除杂质试剂
除杂方法
(1)
N2(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
(2)
CO(CO2)
NaOH溶液
洗气
(3)
CO2(CO)
灼热的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
(4)
CO2(HCl)
饱和NaHCO3溶液
洗气
(5)
SO2(HCl)
饱和NaHSO3溶液
洗气
(6)
Cl2(HCl)
饱和食盐水
洗气
(7)
CO2(SO2)
饱和NaHCO3溶液
洗气
(8)
炭粉(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
(9)
炭粉(CuO)
稀盐酸
过滤
(10)
Al2O3(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加热分解
(11)
Al2O3(SiO2)
盐酸、氨水
过滤、加热分解
(12)
BaSO4(BaCO3)
稀HCl或稀H2SO4
过滤
(13)
NaOH溶液(Na2CO3)
Ca(OH)2溶液(适量)
过滤
(14)
NaHCO3溶液(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
(15)
Na2CO3溶液(NaHCO3)
NaOH(适量)
加碱转化法
(16)
NaCl溶液(NaHCO3)
盐酸
加酸转化法
(17)
NH4Cl溶液[(NH4)2SO4]
BaCl2(适量)
过滤
(18)
FeCl3溶液(CuCl2)
Fe、Cl2
过滤
(19)
FeCl2溶液(FeCl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
(20)
CuO(Fe)
磁铁
吸附
(21)
Fe(OH)3胶体(FeCl3)
蒸馏水
渗析
(22)
I2晶体(NaCl)
——
加热升华
(23)
NaCl晶体(NH4Cl)
——
加热分解
(24)
KNO3晶体(NaCl)
蒸馏水
重结晶、过滤
(25)
乙烯(SO2、H2O)
碱石灰
用固体转化气体
(26)
乙烷(乙烯)
Br2水溶液
洗气
(27)
溴苯(溴)
NaOH稀溶液
分液
(28)
乙醇[水(少量)]
新制CaO
蒸馏
(29)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30)
皂化液(甘油)
食盐
过滤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D
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
该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A
B
C
D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D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 >Ksp(AgI)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①
Ca(OH)2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②
少量NaHCO3溶液
产生气泡
③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④
C2H5OH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选项
目的
实验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向浓度均为0.05 m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 Ksp(AgCl)
C
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
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A
B
C
D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①
Ca(OH)2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②
少量NaHCO3溶液
产生气泡
③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④
C2H5OH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 m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①
②
③
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
现象
结论
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浑浊
酸性:H2CO3>C6H5OH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Ksp(AgI)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 mL 0.1 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目的
操作
A.
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配制浓度为0.010的KMnO4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①
②
③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苯酚浓度小
B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部分Na2SO3被氧化
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D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含Br2
A
B
C
D
制乙炔的发生装置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
实 验
操 作
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选项
实验操作
现 象
结 论
A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eq \\al(2-,3)
B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
铁片不溶解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
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
D
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溶液变浑浊
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苯酚强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苯
沸点/℃
138
144
139
80
熔点/℃
13
-25
-47
6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15(含详解),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机物H有镇咳,苯达莫司汀是一种抗癌药物,[化学选5——有机化学基础],A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12(含详解),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溶液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常温下,分别向体积相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11(含详解),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