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应用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B.食物腐烂C.煤的干馏D.石油分馏
2.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张贴的标志是( )
A.B.C.D.
3.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氯酸钾B.硬水C.黄铜D.臭氧
4.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顺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D.气体的密度:
6.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有错的一组是( )
A.AB.BC.CD.D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验满氧气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
8.身边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蚊虫叮咬后可涂牙膏减轻痛痒B.厕所清洁剂不会腐蚀大理石地面
C.西瓜的酸性强于苹果汁D.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其酸碱度
9.焦亚硫酸钠在食品加工中常用作防腐剂、漂白剂和疏松剂。焦亚硫酸钠(Na2S2O6)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3C.+4D.+5
10.下图中的四位同学对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t3℃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相等
D.t1℃或 t3℃时,100g 乙的饱和溶液中均含有 40g 甲物质
1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的局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砷和硒均属于金属元素
B.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小于69.72
C.镓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1
D.Se2+的核外电子数为34
13.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F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FPA属于化合物
B.DFPA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DFPA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
D.DFPA由12个碳原子、1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4.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
1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C.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 14:3
二、综合应用题
16.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①5H2___________,
②n 个亚铁离子 ___________。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①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 ___________(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 。科学家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地热能、潮汐能等。
②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A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B 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
C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E 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①图 A 所示是 2017 年 5 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_。
②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的是 ___________(填字母)。
三、填空题
17.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①A、B、C 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粒子名称)。
(2)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图 1 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图 2 为蒸馏装置,海水分别经图 1 与图 2 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___________。
②图 3 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 b 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装置 C 代替 B 制取气体,装置 C 的优点是 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 B 制取气体,欲验证制得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应在装置 D 中盛放___________试剂(填试剂名称),并把气体从___________端通入。
(5)用 E 收集二氧化碳,从③端通入,请把装置图补画齐全___________。
(6)制得的氧气用于图 2 所示的实验,发现 G 中铁丝不燃烧,原因是 ___________。
(7)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A a 中烧杯里的水,根据倒吸水的体积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B b 中的集气瓶里的水可以排尽空气、收集氧气且便于观察 O2何时集满
C c 中烧杯里的水只提供热量
D d 中的水吸收有害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五、科学探究题
19.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考查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方案l: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现象,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____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丙同学对探究Ⅰ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l)Na2SO4;猜想(2)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氯化钡溶液 B 铜 C 生锈的铁钉 D 碳酸钠
六、流程题
20.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 ;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1)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滤液 A 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步骤Ⅱ中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 ___________;
(4)步骤Ⅲ中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上述步骤 ___________(选填步骤编号)所包含的反应体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6)步骤Ⅳ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判断步骤Ⅳ中加入的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 。
七、计算题
21.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 20g,把 100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1)表中 n 的数值为 ___________。
(2)试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
(3)求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 0.1)
(4)请在坐标中画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 CO2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图(标上数据)。
A 物质与用途: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气焊等
生石灰——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石墨——可用于做电极
B 日常物质的区别:
O2和 CO2——带火星的木条
酱油和醋——闻气味
铜芯导线和铝芯导线——观察颜色
C 灭火实例与原理: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分子、原子、离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
锌粒逐渐减少,有___产生
猜想(2)成立
方案2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
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_________。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一次
25
14
第二次
25
8
第三次
25
5
第四次
25
n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煤的干馏,又称炼焦,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产生了多种物质,进行结合利用,属于化学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油分馏是根据石油组分沸点不同,把它们加热蒸馏而分开,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
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为了防止燃烧和爆炸,应贴上禁止烟火的标志。
A、图为禁止带火种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为禁止烟火标志,符合题意;
C、图为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为禁止鸣笛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
A、氯酸钾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硬水中有较多量的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臭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氧化物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4.B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错误;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A、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正确;
B、空气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故错误;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故错误;
D、气体的密度:,故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A、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能用于医疗急救和气焊等;生石灰能和水反生成熟石灰,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作电极,故A组完全正确;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酱油和醋的气味不同,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这两种物质;铜是红色的,铝是银白色的,能通过颜色区别二者,故B选项完全正确;
C、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原理为隔绝空气;住宅失火用水浇灭,原理为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原理是隔离或清除可燃物,故C选项完全正确;
D、氧气没有可燃性,三种可燃性气体里不应该包括氧气,题中说法错误;试管、烧杯、蒸发皿都能加热,题中说法正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题中说法正确,故D选项不完全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不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故B不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C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正确。故选D。
8.A
【详解】
A、蚊虫的汁液显酸性,牙膏显碱性,因此蚊虫叮咬后,可涂牙膏减轻疼痛,故A正确;
B、厕所清洁剂显酸性,能和大理石地板中的碳酸钙反应,故B错误;
C、西瓜的pH大于苹果汁的pH,因此西瓜酸性弱于苹果汁,故C错误;
D、pH试纸不能直接进入待测液中,以防污染试剂,故D错误;故选A。
9.D
【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总价代数和为零原则,焦亚硫酸钠(Na2S2O6)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2+2x+﹙-2﹚×6=0,x=+5.
10.C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条件为点燃,故正确;
B、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变,故正确;
C、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分子的个数为2,反应后分子的个数也是2,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变,故错误;
D、该方程式表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故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
A、从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于、小于、等于的情况都有,在没有指明温度的情况下,无法比较大小,故A选项不正确;
B、t2℃时乙的溶解度最大,,升高或降低温度后,乙的溶解度都会减小,所以此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故B选项正确;
C、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相等,但题中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所以无法比较,故C选项不正确;
D、t1℃或 t3℃时,乙的溶解度是相等的,都为40g,即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形成140g饱和溶液,即此温度下,140g 乙的饱和溶液中均含有 40g 乙物质,故D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解答此类型题时,一方面要弄清溶解度曲线图表示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弄清溶解度表示的意义,简单的理解为:在某一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多少克某物质,这是解答与溶解度有关的题目的依据。
12.C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的意义分析,每一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四个小方格中表示的元素名称分别是镓、锗、砷、硒,砷、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般规律可知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大于69.72,故错误;
C、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31,故,正确;
D、砷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4,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34,Se2+的核外电子数为32,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和每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D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计算。
【详解】
A、根据化学式可知,DFPA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DFPA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DFP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17+14+16=191,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DFPA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1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化学计算公式作答即可。
14.C
【分析】
A、根据白磷燃烧产物的状态来分析;
B、根据白磷燃烧放热来分析;
C、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实验温度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瓶内来分析。
【详解】
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A不正确;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由低到高,然后慢慢降低至室温,选项B不正确;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00%=20%,选项C正确;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而不是由温度升高造成的,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D
【详解】
A、丁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错误;
B、反应前丙质量分数=1-70%-14%-10%=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1-42%-40%-10%=8%,反应后加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乙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即甲和乙生成丙,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故错误;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70%-42%):(14%-8%)=14:3,故正确;
故选:D
16.5个氢分子 nFe2+ 天然气 二氧化硫(或SO2) 太阳能(合理即可) BE 115 CD
【详解】
(1) ①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5H2:5个氢分子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电荷,1省略不写,表示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n个亚铁离子:nFe2+。
(2) ① 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煤燃烧生成的气体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因此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科学家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合理即可)、地热能、潮汐能等。
②A、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正确;
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作用,没有消毒作用,故错误;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D、将肥皂水加入样品中振荡,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
E、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就会恶化,因此城市生活污水不可直接排放,故错误;
故选BE。
(3) ①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序数=115。
②C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17.A І 碳原子和氧原子 吸附作用 经图1处理后的水仍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和细菌病毒, 图2为蒸馏水(合理即可)
【详解】
(1) ①图A由两不同分子构成的混合物分子,属于混合物;图B、C由同种分子构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A。
②变化Ⅰ分子发生了变化,即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变化Ⅱ、Ⅲ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Ⅰ,由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2)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图 1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和部分可溶性杂质,不能除去钙、镁离子,图 2可以除去所有的杂质,海水分别经图 1 与图 2 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经图1处理后的水仍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和细菌病毒, 图2为蒸馏水(合理即可)。
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18.锥形瓶 A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澄清的石灰水 ① 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低(合理即可) C
【详解】
(1)仪器 b 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如果关闭C装置的活塞,试管中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因此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因此欲验证制得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应在装置 D 中盛放澄清石灰水,并把气体从①通入。
(5)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应该从长管进,如果从③端通入,③应为长管,图示为:
(6) G 中铁丝不燃烧,原因是: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低(或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合理即可)。
(7) A a 中烧杯里的水,根据倒吸水的体积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分析全面;
B b 中的集气瓶里的水可以排尽空气、收集氧气且便于观察 O2何时集满,分析全面;
C c 中烧杯里的水不仅提供热量,还隔绝空气,分析不全面;
D d 中的水吸收有害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分析全面;
故选:C。
19.溶液先变红色,后红色消失 小于或等于 2NaOH+H2SO4=Na2SO4+2H2O Na2SO4和H2SO4 气泡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CD
【详解】
Ⅰ.方案l: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继续加入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加入的硫酸将氢氧化钠完全中和后,溶液变成无色;
方案2: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但是无论怎么加水稀释,溶液的pH也是大于7),所以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小于或等于7时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Ⅱ.[提出猜想]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钠;若氢氧化钠有剩余,则还含有氢氧化钠(但是溶液是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氢氧化钠);若硫酸有剩余,则还含有硫酸,则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设计实验]
方案1:若猜想(2)成立,即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硫酸钠和硫酸,加入锌粒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方案2:若猜想(2)成立,即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硫酸钠和硫酸,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氢氧化钠将其中的硫酸中和,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反思]
A、若证明有硫酸的存在,加入BaCl2溶液不可行,因为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故错误;
B、铜与硫酸不反应,无法证明硫酸的存在,故错误;
C、生锈的铁钉含氧化铁,氧化铁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会观察到红色粉末消失,溶液有无色变成黄色,故正确;
D、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观察有无气泡,判断硫酸是否存在,故正确。
故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CD。
20.增大与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也有利于金属金属充分反应。 Al2(SO4)3 FeSO4 溶液变蓝 I、III、IV 当步骤IV中不再产生气体则硫酸过量(或取滤液G,加入铁粉,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合理即可)
【分析】
稀硫酸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金、银、铜不反应;向电路板中加入稀硫酸,过滤,得到的滤液A中含有稀硫酸、硫酸铝、硫酸亚铁;
得到的滤渣B中含有金、银、铜;向滤渣B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再过滤,铜和过氧化氢、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金、银不反应,得到滤液C中含有稀硫酸、过氧化氢、硫酸铜,得到的滤渣D中含有金、银;
向滤液C中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再过滤得到滤液E和滤渣F,滤渣F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铁,滤液E中含有硫酸亚铁;
向滤渣F中加入过量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反应,过滤得到铜,和滤液G,G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稀硫酸。
【详解】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也有利于金属充分反应。
(2)稀硫酸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金、银、铜不反应,因此过滤后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
(3)步骤Ⅱ中铜和过氧化氢、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而金和银都不反应,因此能够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步骤Ⅲ所包含的主要反应是铁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5)步骤I中,铁与稀硫酸反应,铜没有与稀硫酸反应,体现了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 步骤Ⅲ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铜,铁将铜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体现了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步骤IV中,用过量的硫酸除去滤渣中剩余的铁,得到铜,铜没有和稀硫酸反应,也说明了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故能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的步骤有:I、III、IV;
(5)步骤IV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因为步骤Ⅳ加入的过量稀硫酸目的是除去滤渣中的铁,铁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气泡,所以判断步骤Ⅳ中加入的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当步骤IV中不再产生泡体则硫酸过量;当然根据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可以有多种方法,合理即可。如:取滤液G,加入铁粉,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取滤液G,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硫酸过量;
【点睛】
判断反应后溶液中酸过量或碱过量,可根据酸或碱的通性有多种解决办法,但选择试剂时,要注意所选试剂要么只和过量物质反应,且反应有明显现象,如果也和溶液中的生成物反应,反应现象必须有区别才可以。
21.(1)5 (2)75%
(3)解:设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x= 6.6g
答: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6.6 克。
(4) 设15g碳酸钙消耗稀盐酸质量为x,据题意有:15g:x=6g:25g x=62.5g,如下图所示:
【详解】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加入25g稀盐酸固体质量最多减少6g,第三次加入25g稀盐酸固体质量减少了3g,说明碳酸钙完全反应,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质量不会反应变化,故n=5g。
(2)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就是杂质,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20g-5g=1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3)见答案
(4) 设15g碳酸钙消耗稀盐酸质量为y,据题意有: y=62.5g,如下图所示: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十二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2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质检练习(三)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质检练习三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质检练习三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