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学七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学七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35分)
1.(1分)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分别是( )
A.阴茎和子宫B.睾丸和卵巢C.前列腺和卵巢D.睾丸和子宫
【考点】I1: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I2: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解答】解: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以及雄性激素,所以睾丸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以及雌性激素,所以卵巢又属于内分泌器官.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个基础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1分)下列诗句描述人从受精卵形成的胎儿成熟产生所经历的过程.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胚泡植入子宫内膜 ②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 ③在输卵管处形成受精卵 ④初具人形,形成胎儿 ⑤胎儿发育成熟、分娩 ⑥受精卵分裂、形成胚泡.
A.①③②⑤④⑥B.③①②⑤④⑥C.③⑥①②④⑤D.②①③⑥④⑤
【考点】I6: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生物的有性生殖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解答】解:人体生殖发育的过程是:首先是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③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⑥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①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②胚泡发育,其中的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胚胎.④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⑤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熟,最后分娩产出新生儿.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受精、怀孕、分娩.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⑥①②④⑤.
故选:C
【点评】正确掌握人体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1分)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
【考点】B6: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解答此题目,必须明确消化系统有哪些器官和腺体组成?它们在体内的位置,以及它们的功能.
【解答】解:图中结构:①肝脏,②小肠,③胃,④胰腺,⑤大肠.
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符合题意;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不符合题意;
C、③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读图题是生物试题的一种常见形式,在读懂图的基础上,再根据题意完成题目.这样对同学们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到图文结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又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4.(1分)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质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A和DB.Y为脂肪,消化器官是C
C.Z为淀粉,消化器官是DD.X、Y、Z都能在D内进行消化
【考点】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图示表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糖类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胃、小肠;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质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可以判断X是淀粉,消化淀粉的器官是A口腔和D小肠,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Y第二个被消化,可以判断Y代表蛋白质,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C胃和D小肠,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Z最后被消化,可以判断Z代表脂肪,消化器官是D小肠,C错误.
D、图中X、Y、Z都能在D消化道内被消化,可以判断D代表小肠,D正确.
故选:D.
【点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情况要注意重点复习.
5.(1分)王超同学的父亲进行手术切除了部分胰腺,这会影响其对哪些营养物质的消化( )
A.淀粉、氨基酸、脂肪B.葡萄糖、蛋白质、脂肪
C.淀粉、蛋白质、脂肪D.维生素、蛋白质、脂肪
【考点】B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淀粉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据此作答.
【解答】解: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等.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可见切除了部分胰腺,这会影响其对葡萄糖、蛋白质、脂肪营养物质的消化.
故选:B
【点评】了解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掌握其消化和吸收情况,明确有机物的最终消化产物.即可正确答题.
6.(1分)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考点】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B7:消化酶.
【分析】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解:A、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故符合题意.
B、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故不符合题意.
C、②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故不符合题意.
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一定要读懂图示.
7.(1分)王超同学的早点是油条和豆浆,它们被消化后的主要产物是( )
①葡萄糖 ②氨基酸 ③甘油 ④脂肪酸 ⑤无机盐 ⑥维生素 ⑦水.
A.②④⑥B.①②③④C.②⑤⑦D.④⑤⑥
【考点】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不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因此它们不属于消化后的产物;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据此解答.
【解答】解: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淀粉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消化后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彻底消化后的产物是氨基酸.
油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脂肪,油条进入小肠后,小肠里的肠液和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豆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水,因此,油条和豆浆在王超的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①葡萄糖、②氨基酸、③甘油和④脂肪酸.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以及产物.
8.(1分)某同学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如表,结论错误的是( )
A.1和3试管对比,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1和2试管对比,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D.本实验中,1试管起对照作用
【考点】W6: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据此解答.
【解答】解:A、对比1号和3号,变量是有温度和有无唾液,1号有唾液,在37℃下,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故加碘液不变蓝;而3号放到0℃下,淀粉没有被分解,故加碘液变蓝色.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表中的1号和2号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B不符合题意;
C、1号试管加碘液不变蓝,只能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并不能证明被分解成麦芽糖,C符合题意;
D、本实验中,1试管起对照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9.(1分)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考点】CH: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解答】解:A、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正确;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 而温暖吸入空气的是毛细血管,错误;
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正确;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
10.(1分)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交换时,如图能正确反应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
【考点】CL:呼气和吸气.
【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解答】解:平静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即平静呼气时,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肺内气体排到外界.
选项A图示表明肺内气压与胸廓容积变化没有关系;选项B图示表明随着胸廓容积变化,肺内气压基本没有变化;选项C图示表明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体减小;选项D表明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胸廓容积减少,肺内气压增大,符合要求.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
11.(1分)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痰是在鼻腔和咽部形成的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鼻腔和气管内均黏膜分布,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灰尘
【考点】CH: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如图: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解答】解:A、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形成的.A叙述错误;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B叙述正确;
C、咽即是呼吸器官,也是消化器官.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腭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令食物进入食道.C叙述正确;
D、鼻腔和气管内均黏膜分布,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灰尘,清洁空气.D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道的功能.
12.(1分)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a>bB.a>b>cC.a>c>bD.b>c>a
【考点】CL:呼气和吸气.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呼吸的原理.
【解答】解:当肋间肌收缩时,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上下径都增大;膈肌也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这样胸廓的体积增大,胸廓内的气压小于肺内压,肺就随着扩张.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面的气体就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故选:B
【点评】只有了解了呼吸的原理,那么有关的问题才能解决好.
13.(1分)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依据是( )
A.产前死婴的肺未吸入空气B.产前死婴的肺充血
C.产前死婴的肺泡充满痰液D.产前死婴的肺内有少量空气
【考点】CJ:肺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肺是由大量的肺泡组成的,所以当婴儿出生后完成第一次呼吸后,这使肺内有空气,而存留在肺内的空气总有部分不能被呼出体外,所以在水中会漂浮;产前死则肺内没气体,就会沉下去,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肺是由大量的肺泡组成的,所以当婴儿出生后完成第一次呼吸后,这使肺内有空气,而存留在肺内的空气总有部分不能被呼出体外,所以在水中会漂浮.如果是产前死则婴儿还没有过呼吸,其肺内没有气体,肺呈实体状态,就会沉下去,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关键知道肺是由大量肺泡构成的,完成呼吸后后因存有气体使体积变大会浮在水面.
14.(1分)如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同步变化曲线图,表示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的是哪一区段 ( )
A.bc段B.ac段C.ab段D.ce段
【考点】CL:呼气和吸气.
【分析】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曲线ce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
【解答】解:曲线ce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故选:D
【点评】理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
15.(1分)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B.②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C.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
【考点】X1:观察血涂片.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是白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红细胞,④是血小板.
【解答】解: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厘米 5000﹣9000个;血小板无细胞核.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为10﹣30万/立方厘米,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
A、①为白细胞,含有细胞核,个体最大,数量最少,能穿透血管壁,能够吞噬病菌,数量高于正常值时,可能是身体有炎症,A正确;
B、②为血浆,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正确;
C、③为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C正确.
D、④为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输血时血型不合,③为红细胞会凝集成团,D错误.
故选:D
【点评】知道血细胞中三种细胞的数量关系和三种血细胞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6.(1分)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小肠,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考点】C8: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1)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
(3)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据此解答.
【解答】解:A、如果B为肺部的毛细血管,A是肺动脉,流动静脉血,C是肺静脉,C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A错误;
B、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B结构可能是肾小球,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也可能是心脏(如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和主动脉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
C、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确;
D、若B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量减少,养料增多,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用一个简单、抽象的示意图,考察了与循环系统相关的多个知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知识“面”的考察,是值得注意的,需要灵活解答.
17.(1分)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灰霾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还大.世界公认PM2.5是造成灰霾天的主要因素.PM2.5可直接进入肺,它随着血液循环首次经过如图中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
A.B→D→A→CB.A→B→C→DC.A→C→B→DD.B→C→A→D
【考点】C8: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如图所示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解答】解:PM2.5吸入人体,首先进入肺,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肺静脉,然后依次流经: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即PM2.5经过心脏的先后顺序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路线.
18.(1分)春节晚会上小品“扶不扶”演出后,曾一度引发国人热议.我市某校学生吴庆珅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证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在这一代人身上发扬光大.某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老爷爷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且前臂流血,吴庆珅见状后立即用手按压老爷爷的伤口近心端,血流如初;他又改为按压伤口远心端,血流立即停止.据此推测老爷爷受伤的血管是( )
A.动脉B.静脉
C.毛细血管D.三种皆存在可能
【考点】CF:出血的初步护理.
【分析】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首先明确破裂的是哪种血管.
【解答】解: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时,血液暗红,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静脉出血在远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老爷爷前臂受伤,血流不止,吴庆珅对他实施急救,当用手按压伤口近心端时,血流仍不止,表明不是动脉出血;改为按压伤口远心端时,血流立即停止,表明是静脉出血.由此推知受伤的血管是静脉.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部位.
19.(1分)在抽血或输液时,要在针刺入的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橡皮管捆扎紧起来,其原因是( )
A.捆扎紧起来后分布较深的动脉才能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B.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心流动,让静脉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C.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针刺部位的下方(近心端)流动
D.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心流动,让动脉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考点】C4: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分析】血管的类型和功能是.
【解答】解: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因此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后,在结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同时,又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血液不会倒流而会出现结状突起.所以在抽血或输液时,要在针刺入的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橡皮管捆扎紧起来,其原因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心流动,让静脉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故选:B.
【点评】对于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这三种血管的特点掌握.
20.(1分)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及血液情况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若c处氧气含量降低,则b处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
B.若c处葡萄糖含量降低,则b为消化道壁的毛细血管
C.若c处氧气含量增加,则b处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
D.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
【考点】C8: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图示为人体某处的血管及血流情况示意图,从血流方向可以判定,a是动脉血管,c为静脉血管;据此解答.
【解答】解: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肺部毛细血管.A错误;
B、血液流经消化道壁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葡萄糖)会明显增加,因此“若c处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b可能为消化道壁的毛细血管”,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因此若c处氧含量降低,则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C错误;
D、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减少;因此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D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以及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21.(1分)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考点】D4:尿液的形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解答】解:血浆中含有、而原尿和尿液中都不含有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因此O是大分子蛋白质;血浆、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是葡萄糖,因此P是葡萄糖;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是水、无机盐、尿素、尿酸,因此Q是尿素.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点.
22.(1分)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中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
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考点】D4:尿液的形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4]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5]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尿液流入[3]收集管.
(3)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静脉、3收集管、4肾小球、5肾小囊、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A、肾单位中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肾小球),正确;
B、1(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液体与2(肾静脉)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多,而2中的液体中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错误;
C、5(肾小囊)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收集管)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正确;
D、A过程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而不是肾小囊的滤过作用,错误.
故选:B、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辨认图中的结构名称.
23.(1分)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液中的废物将减少,这些器官是( )
①肝脏 ②脾 ③肾脏 ④肺 ⑤胰腺.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③⑤
【考点】D1: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据此解答.
【解答】解: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
24.(1分)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
【考点】W8:测定反应速度.
【分析】(1)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具体做法如下: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解答】解:A、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因此测定反应速度的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A正确.
B、为准确测定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应设置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B正确;
C、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
D、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叫做效应器,测定反应速度的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反应速度可以用刻度值表示.
25.(1分)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
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
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
【考点】E6: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分析】(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望梅止渴是复杂反射、嘤嘤求哺是简单反射、鹦鹉学舌是复杂反射;
B、大雁南飞和公鸡报晓都是简单反射、惊弓之鸟是复杂反射;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都是简单反射;
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都是复杂反射.
所以,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26.(1分)根据下面的曲线图,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引起CD段快速下降的激素是胰岛素
B.
图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C.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D.
如图是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Z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考点】ED: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CK: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分析】(1)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由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叫做激素,不同的激素在分泌异常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4)图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营养物质的百分比程度图,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
【解答】解:A、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如图,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c~d),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A正确;
B、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图中显示血液流经血管B时二氧化碳减少,因此血管B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B错误;
C、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体消化道中,数量首先变少的是X,然后是Y,最后是Z,这说明最先被消化的是食物X,然后是食物,食物Z最后被消化.由此可以判断X是淀粉,Y是蛋白质,Z是脂肪.三种营养物质都能在D内被消化,说明D代表小肠;X淀粉在A内也能被消化,说明A是口腔;Y开始消化的部位C就是胃;B没有消化功能,且位于位于口腔中间,可以判断B是食道.C胃中的消化液是胃液,D小肠中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胰岛素的作用,血液循环的途径,呼吸的过程,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结合图形,即可解答.
27.(1分)下面关于眼和视觉、耳和听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遇到巨响时要赶紧闭住嘴,使咽鼓管张开
B.近视眼的晶体状曲度变大,视觉产生在视网膜前方
C.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听小骨断裂失去听觉
D.视觉和听觉都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的
【考点】EM:耳的保健;EH: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解:A、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A错误;
B、近视眼的晶体状曲度变大,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视觉产生在大脑皮层,B错误;
C、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鼓膜会破裂出血,使人丧失听觉,C错误;
D、视觉和听觉都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形成、视觉听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和眼睛的保护.
28.(1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神经元的突起中含有遗传物质
C.脑干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D.脑神经和脊神经共同组成了神经系统
【考点】E3: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答】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正确;
B、神经元的细胞核在胞体中,因此遗传物质位于胞体,错误;
C、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错误;
D、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是关键.
29.(1分)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反射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摘枣子时手被刺扎到立即缩回,则[3]位于脊髓
B.端热饭碗时,感到烫却不松手,则[3]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C.若此图表示“闻鸡起舞”的反射弧,则[1]代表耳部结构的耳蜗
D.若此图表示“望梅止渴”的反射弧,则[1]代表眼睛的视网膜
【考点】E5: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根据图中箭头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可知:1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2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3是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同时低级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的控制如排尿中枢就受大脑的控制;4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3的神经冲动传至5,引起反射;5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解答】解:A、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采摘枣时手被刺扎到会立即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所以[3]位于脊髓,A正确.
B、反射一般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据此可知,端热饭碗感到烫却不松手,其痛觉在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B错误.
C、若此图表示“闻鸡起舞”的反射弧,则[1]代表耳部结构的耳蜗,耳蜗的感觉神经能将震动转化为听觉神经冲动而不是鼓膜,鼓膜是将声音转化为震动,C正确.
D、“望梅止渴”是对抽象的语言建立的条件反射,与眼睛无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0.(1分)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 )
A.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B.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C.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D.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
【考点】EM:耳的保健.
【分析】咽鼓管是咽与鼓室相连的通道.鼓膜外通过外耳道与外界相通,鼓膜内(中耳的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口腔相通.
【解答】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短时间内突然从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处,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造成不适.需要张大嘴做咀嚼运动,并大口吞咽空气,这样做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解除不适.因此,“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这样保护鼓膜的原因.
31.(1分)如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方式为简单反射
B.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胰岛
C.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系统调节作用的结果
D.当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
【考点】E6: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E5: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ED: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作为效应器的是胰岛;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水平.是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因为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
【解答】解:A、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方式是生来就有的,为非条件反射,A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胰岛,B正确;
C、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人体才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C错误;
D、当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D正确.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弧的组成以及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32.(1分)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③是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轴突组成
B.该反射弧中有3个神经元
C.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①→②→③→④→⑤
D.③位于骨髓中
【考点】E5: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和①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解: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A错误.
B、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组成一个反射弧要有三种神经元,即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识图可知该反射弧有3个神经元组成.B正确.
C、在该缩手反射中,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⑤→④→③→②→①.C错误.
D、缩手反射的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而不是骨髓,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3.(1分)下列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内耳→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
B.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尿液
D.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考点】EL:听觉的形成过程;D4:尿液的形成;E5: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EH: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1)尿的形成过程是: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解:A、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听小骨和内耳颠倒了,故A错误;
B、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故B正确;
C、尿的形成过程是: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其流程应该是: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尿液,故C正确;
D、反射弧的途径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一、听觉的形成过程;二、视觉的形成过程;三、尿的形成过程;四、反射弧.
34.(1分)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因它能分泌生长激素
B.当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因此而萎缩
C.胰岛素是由分布在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体代谢增强,对环境适应性也增强
【考点】E9: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另外垂体还分泌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所以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A错误;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体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简称大脖子病,B错误;
C、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C正确;
D、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甲亢,患者食量大增而身体却逐渐消瘦,情绪易于激动,失眠健忘,心率和呼吸频率偏高.D错误.
故选:C.
【点评】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的内容比较琐碎,要认真比较记忆.
35.(1分)下列四组腺体中,哪一组的分泌物都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的( )
A.唾液腺、肠腺、垂体B.皮脂腺、甲状腺、肾上腺
C.甲状腺、胰岛、卵巢D.唾液腺、皮脂腺、垂体
【考点】E9: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析解答.
【解答】解: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关键是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并掌握主要的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5分)
36.(7分)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高实验技能,我们市各个初中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下列是某中学生物探究实验社团活动进行的几项探究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1)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过程示意图,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规程,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不变蓝色 ,原因是 2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了 .
(2)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该小组在四只同样大小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口径相同的滴管分别滴加黄瓜、青椒、芹菜、和白菜的菜汁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结果如表:
将四种蔬菜汁的维生素C的含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最高的是青椒汁,其次是白菜汁,再次是黄瓜汁,最低的是芹菜汁 .
(3)图一是该实验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图二是观察血涂片时试液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中血液流速最慢的血管是 A (用图中字母表示)血管,图二中[3]的作用是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
(4)为了充分理解心脏的结构及功能,生物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猪的心脏做了灌流实验,若将水从[6]灌入(扎紧9),则水从[ 2 ] 肺动脉 流出.
(5)为了探究某种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物小组的同学将十只大小及生长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甲乙两组并进行如下处理,其中甲组小鼠在实验中起 对照 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甲鼠相比乙组小鼠除了表现出生长和发育均停滞的现象外,还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现象,以上所有的表现说明A腺体为 甲状腺 ,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有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考点】W6: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C6:心脏的结构和功能;EA: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E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X2: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分析该同学的实验设置可知:1、2两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维生素C溶液与高锰酸钾接触后,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C,滴的滴数少,维生素C含量高.如果像蔬菜汁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直到加入高锰酸钾不被褪色为止.滴的滴数越少,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少,滴的滴数越多,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多.
(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上图一中A是毛细血管、B小动脉、C小静脉.上图二中1是红细胞,2是白细胞,3是血浆,4是血小板.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含氮的废物.可见其功能主要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上图中1主动脉,2肺动脉,3肺静脉,4左心房,5左心室,6上腔静脉,7右心房,8右心室,9下腔静脉.
(5)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答】解:(1)滴加碘液后1、2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2试管不变蓝,原因是2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了;1试管变蓝色,原因是1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被分解.
(2)维生素C具有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表格中黄瓜汁、青椒汁、芹菜汁、白菜汁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的滴数分别是14滴、8滴、15滴、11滴.因此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青椒汁,其次是白菜汁,再次是黄瓜汁,最低的是芹菜汁.
(3)根据血流方向可以判断上图中A是毛细血管、B小动脉、C小静脉.毛细血管的适于物质交换的主要特点是官腔细,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利于物质交换;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含氮的废物,所以血浆的功能主要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4)将水从上腔静脉灌入,将下腔静脉扎住,水在心脏内的流动路线是:水→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因此水从2肺动脉流出.
(5)实验的变量要针对要探究的问题来设置,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对小白鼠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小白鼠食欲的影响、对小白鼠的精神状态的影响,因此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实验变量,甲、乙两组形成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故答案为:
(1)不变蓝色;2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了;
(2)最高的是青椒汁,其次是白菜汁,再次是黄瓜汁,最低的是芹菜汁;
(3)A;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4)2,肺动脉;
(5)对照;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等基础知识,学生明确了实验的基本知识可解答此类题目.
37.(7分)图1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2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3是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呼气过程的是曲线 BC 段,呼气过程中膈肌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 B到A (由A到B/由B到A).
(2)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功能减弱,直接影响图2中的 1 过程,它能实现的原理是 呼吸运动 .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由 血浆 运送,最后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由血液排出体外是会依次经过哪几层细胞 二层 ,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的原因是 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作用由血液进入肺泡 .
(4)当上呼吸道感染时,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起中耳炎,其原因可能 病菌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 .
【考点】CK: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CN: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EM:耳的保健.
【分析】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1肺的通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解:(1)图1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膈肌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由B到A.
(2)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因此影响了肺泡的收缩扩张功能,使肺内气压变化较小,故影响了1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它能实现的原理是呼吸运动.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由血浆、红细胞运送,全部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
如上图,由于毛细血管壁与肺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故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需要经过二层细胞.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作用由血液进入肺泡.
(4)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
故答案为:(1)BC;B到A
(2)1;呼吸运动
(3)血浆;二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作用由血液进入肺泡
(4)病菌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
【点评】熟知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8.(8分)如图是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图一中A、B、C、D表示不同的系统.a、b、c、d表示不同的物质,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图二为人体胎儿与母体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三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一可以判断A系统为 消化系统 ,③过程为 营养物质的吸收 .经过③过程后,人体组织细胞就可以通过其他的生理过程获取能量,在人体的血液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和人体最终的能量来源分别是 葡萄糖 , 太阳能 .
(2)若图一中C表示肺泡,则人体内物质b浓度最高的血管是图三中的[ 7 ] 肺静脉 ,物质b最终到组织细胞的 线粒体 中被利用.
(3)图二是人体胚胎与母体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氧气和养料较为丰富的血液存在于血管 2、3 中.(填数字)
(4)如图三所示,当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3]和[4]的开、关情况分别是 关闭、打开 ;当咽部有炎症时可通过上肢静脉注射消炎药进行治疗,则药物通过心脏四腔的顺序依次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该消炎药可能不经过图三的[ 5 ] 下腔静脉 (填写血管名称).
(5)某人不慎导致大面积烧伤,烧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需要输血,在输血时最好输入 血浆 .
【考点】B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6:心脏的结构和功能;CB:输血与血型;CJ:肺的结构和功能;I6: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据图一分析可知:A、B、C、D分别表示的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a、b、d、e分别表示的是二氧化碳、氧气、汗液、尿液;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排尿、营养物质的吸收;
图二中1是脐动脉、2是脐静脉、3是母亲的体动脉,4是母亲的体静脉;
图三中1是上腔静脉、2是肺动脉、3是动脉瓣、4是房室瓣、5是下腔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肺静脉,解答即可.
【解答】解:(1)通过分析可知:循环系统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组织细胞、皮肤连接起来,因此B是循环系统.A系统能够消化和吸收食物,属于消化系统,B是循环系统.消化后的最终产物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③由[A]进入[B]的过程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从肺静脉里流出的血液氧气浓度最高,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物质b最终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3)从图中可以看出,1中的血液是从胎儿流行胎盘的,通过胎盘流向4母体内的,所以含有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多;3中的血液是从母体流向胎盘,再流向2胎儿的脐带的,所以含有丰富的氧和养料;
(4)心脏工作过程中,当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3]动脉瓣关闭,[4]房室瓣打开,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
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上肢静脉注射消炎药”,消炎药在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经体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发炎部位.因此,消炎药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先后到达心脏的顺序: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该消炎药可能不经过图三的[5]下腔静脉(填写血管名称);
(5)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如: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
故答案为:
(1)循环系统;营养物质的吸收;葡萄糖;太阳能;
(2)7肺静脉;线粒体;
(3)2、3;
(4)关闭、打开;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5下腔静脉;
(5)血浆.
【点评】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掌握好这几部分的知识,并注意归纳概括.
39.(8分)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图一①﹣⑥表示人体的某种血管名称,1﹣5表示人体内部结构与外界环境相通的5条途径,a、b、c表示人体的某生理过程,而A、B、C、D则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图二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血管①相比,血管②的血液内含量明显降低的物质有 氧气、无机盐和尿素 ;小明肾功能和胰岛素分泌正常,而经化验小明的尿液中发现了葡萄糖,而则最大可能是他的肾脏中的 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是有限的.
(2)图二是肾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6中的液体成分与4中液体成分相比,浓度明显增多的物质以及不含有的物质分别是 尿素 , 葡萄糖 .血液流经肾脏形成尿液时,血液中的尿素流经肾单位的途径依次是(用图二中的序号表示) 1→3→4→5→6 .
(3)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是180升,而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仅有1.5升,这与 肾小管的重吸收 功能紧密相关;通过尿检,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 肾小球或肾小囊 病变引起;而排尿对人体的意义是 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
(4)图一中所示人体与外界环境相通的5条途径,属于排泄的是 1、2、3 (填数字),当夏天我们在跑步时,我们的身体散失水分明显增加的途径有 1、3 (填数字).
(5)人体的各个系统既独立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新陈代谢活动,这是 神经系统和激素 控制调节的结果.
【考点】C8:血液循环的途径;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D1: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D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D6:排尿的意义;EF: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作用.
【分析】观图一可知:1是呼气过程,2是排尿过程,3是排汗过程,4是排遗过程,5是吸气过程.a是吸收过程,b是气体的扩散过程.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①是肾动脉,②是肾静脉,③是肺动脉,④是下腔静脉,⑤是主动脉,⑥是肺静脉;
观图二可知: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球,4是肾小囊,5是肾小管,6是收集管,7是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8是肾动脉,解答即可.
【解答】解:(1)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虑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肾单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管②肾动脉与血管①肾静脉相比,②肾静脉中的血液内含量明显降低的物质有氧气、无机盐和尿素.血液流经肾脏后,在肾脏内形成尿液,通过排尿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均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若尿液中发现了葡糖糖,而他的胰岛素分泌正常,则最大可能是此人肾脏中的肾小管发生病变,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
(2)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图二是肾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6中的液体成分(尿液)与4中液体成分(血液)相比,浓度明显增多的物质以及不含有的物质分别是尿素,葡萄糖.血液流经肾脏形成尿液时,血液中的尿素流经肾单位的途径依次是:1入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肾小管、6收集管;
(3)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若尿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主要是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滤过,从而随尿排出;健康人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在相对的平衡.所以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图中表示的排泄的途径有3条,分别是:1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水;2泌尿系统排出尿液;3通过皮肤排出汗液.当夏天我们在跑步时,我们的身体散失水分明显增加的途径有3;夏天在跑步过程中”,呼吸加快,因此通过1呼气排出的水分增加,同时3汗液的排出增多,因此小明身体散失水分明显增加的途径有1、3(填甲图中数字).
(5)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人体各个系统既独立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
故答案为:(1)氧气、无机盐和尿素;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2)尿素;葡萄糖;1→3→4→5→6;
(3)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球或肾小囊;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1、2、3;1、3;
(5)神经系统和激素.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0.(8分)每年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遵守交通规则应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请据图,结合所学生物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司机听到救护车的鸣笛声时,尽管绿灯亮也要等到救护车过后再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救护车的“鸣笛声”刺激甲图[ 3 ] 耳蜗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4 ] 听觉有关的神经 传递,最终在乙图[ A ]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2)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属于 条件 反射,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丙图[ ⑤ ] 视网膜 上.红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丙图[ ③ ] 晶状体 的折射,最终在 视网膜 形成物像.
(3)当救护车停在远方再缓缓向你开过来的途中,②和③的变化分别是 由大变小 , 曲度变大 .
(4)某司机由于用眼过度,依据形成近视,需要佩戴眼镜,请画出他应佩戴的近视镜透镜的简图 .
(5)某司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他能缩手也有痛觉,说明脊髓有 反射、传导 功能,其产生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 a→b→c→g→A (请用乙图和丁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6)若伤者只有看到自己上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上肢的活动情况,则此人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乙或丁中 g (填字母).
【考点】EL:听觉的形成过程;E5: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E6: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EH: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EI: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分析】(1)图1示中①角膜,②瞳孔,③晶状体,④玻璃体,⑤视网膜、⑥视神经.耳朵结构模式图:1是鼓膜,2听小骨,3是耳蜗,4与听觉有关的神经;A大脑皮层,B小脑;反射弧模式图: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f下行传导束,g上行传导束.据此解答.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答】解:(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1鼓膜.引起鼓膜震动;震动通过2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3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4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视觉感受器位于⑤视网膜上.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晶状体,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
(3)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近物时,正好相反.因为看近物时瞳孔变小,限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楚,看远物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光量.即②瞳孔由大变小,③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4)晶状体曲度变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导致近视,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5)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感到疼痛说明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具体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g上行传导束→A大脑皮层.
(6)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上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上肢的具体活动情况,表明则此人上肢能活动,反射弧完整,大脑能支配上肢的活动;但是不能感知上肢的位置,可能的损伤部位是g上行传导的神经纤维,不能把上肢的活动情况通过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上行传导到大脑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不能感知上肢的具体活动情况.
故答案为:(1)3耳蜗;4听觉有关的神经;A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条件; ⑤视网膜;③晶状体;视网膜;
(3)由大变小;曲度由小变大;
(4)
(5)反射、传导;a→b→c→g→A;
(6)g;
【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图示解答视觉,听觉的形成,还要认识眼球,耳朵,脊髓的结构模式图.
41.(7分)人体内的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少,却对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请分析以下与激素有关的问题:
(1)在内分泌系统中,[ ① ] 垂体 能分泌多种激素,其中有的激素还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进而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
(2)甲、乙两人生长迟缓,身材矮小,虽已20岁,但只有70厘米高,经医生检查发现甲的体温比乙低,心跳也比乙慢,并且说话口齿不清,反应迟钝.而乙的智力正常,反应快.请分别写出甲、乙二人是何种激素分泌失调所致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
(3)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图二中饭后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胰岛素分泌增加 .
(4)食物中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生活在我国一些内陆地区的人们由于饮食中缺碘,会患 大脖子病 .
(5)进入青春期的男生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与[ ⑦ ] 睾丸 分泌的激素有密切关系.
(6)而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 肾上腺素 分泌,这种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以应对紧急情况.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协调配合完成的.
【考点】E9: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EF: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作用.
【分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
(2)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成年时分泌更多会得肢端肥大症.侏儒症的特点是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3)由于激素的影响,青春期的同学身体各部位大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4)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5)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
(6)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多种,它们的位置和功能各不相同.如图所示:图示中:①是垂体,②是甲状腺,③胸腺、④肾上腺,⑤胰腺,⑥是卵巢,⑦睾丸.
【解答】解:(1)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垂体分泌的一些促激素,可以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2)通过分析知道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呆小症的特点是身材矮小且智力低下.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侏儒症的特点是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可见甲可能患的是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所致.可见乙可能患的是侏儒症,是幼年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所致.
(3)如图二所示: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并加入血液,此时血糖含量出现上升.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并加入血液,这时,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其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调节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4)成年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成为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食用加碘食盐以及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以有效地预防这种疾病.
(5)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些身体各部位的变化都与激素的调节有关,因此,进入青春期的男生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密切关系.
(6)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故答案为:(1)①垂体;(2)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3)胰岛素分泌增加;(4)大脖子病;(5)⑦睾丸;(6)肾上腺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点评】人体激素的作用和分泌异常症是考试的重点.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5分钟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5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5分钟
变蓝
A.
B.
C.
D.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O
√
×
×
P
√
√
×
Q
√
√
√
物质
尿液
(克/100毫升)
原尿
(克/100毫升)
血浆
(克/100毫升)
葡萄糖
0.0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75
蛋白质
0.0
0.0
7.0
尿素
2.0
0.03
0.03
尿酸
0.05
0.003
0.003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
14滴
8滴
15滴
11滴
小白鼠编号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不做任何处理
生长发育正常
乙组
切除A腺体
生长发育停滞、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学七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