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议论文阅读(A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4)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本册综合课堂检测,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四第三单元双基双测AB卷基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姓名 分数 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残羹(gēng)冷灸 冠冕(miǎn) 脑髓(suǐ) 吝(lìng)啬B.礼上(shànɡ)往来 自栩(xǔ) 蹩(bié)进 鱼翅(chì)C.发扬(yánɡ)国光 国粹(cuì) 玄(xuán)虚 磕(kē)头D.佳(jiā)节大典 孱(chán)头 摩(mó)登 针灸(ji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灸—炙,“吝”应读lìn;B项,上—尚,栩—诩;D项,“孱”应读càn。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A.古董 摩登 恬不知耻 礼上往来B.羡慕 脑髓 残羹冷炙 栩栩如声C.嘉节 唐皇 浑蛋废物 积重难返D.剔除 给予 装腔作势 勃然大怒【答案】D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依次给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加上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3分)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________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________,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________上天堂,________落了地狱,________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A.如果 那么 不是 而是 因为B.虽然 但是 或 或 但C.如果 那么 或 或 但D.虽然 但是 不是 而是 因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句之间的关系,前两个空之间是转折关系,第三、四两个空上下句之间是选择关系,第五个空上下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B。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意思是“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答案】C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 , 。可是,即使如此, ,因为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②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A.②④①③⑤B.②⑤③④①C.④②①③⑤D.⑤②③④①【答案】B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三、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田绍斌,汾州人。仕河东刘钧为佐圣军使,戍辽州。周显德四年,领五十骑来归,钧屠其父母家属。宋初,随崔彦进征李筠,攻大会砦,破之,以功迁龙捷指挥使。又败筠于泽州荼碾村,筠退保泽州,绍斌凿濠围守,流矢中左目,前军部署韩令坤以其事闻。及太祖召见于潞州,绍斌杀晋军益众,夺其铠甲。又从讨李重进于扬州,壁城南,围三日,城溃,斩首逾千级。会全师雄寇神泉,绍斌率所部败其党数千,时汉、剑道梗,因赖以宁。至道元年,领徒入蕃讨贼,斩首二千级,获羊、马、橐驼二万计,马以给诸军之阙者。捷闻,手诏嘉谕之。数部金粟帛诣灵武、清远。远人砻服不扰。未几,皇甫继明、白守荣等督转饷于灵州,绍斌率兵援接,抵成井。贼逾三千余,来薄阵。且行且斗,至耀德,凡杀千人。寇复尾后,绍斌为方阵,与敌兵确于浦洛河,大败之。初,守荣与绍斌为期,既而继明卒,故后一日,遂为贼所围。守荣等欲击之,绍斌日:“蕃戎轻佻,勿弃辎重与战,当按辔结阵徐行。"守荣等忿日:“若但率兵来迎,勿预吾事。"守荣等自欲邀功,与战,败。绍斌率所部徐还,一无遗失。至清远,见濠中人裸而呼日:“我白守荣也。"绳引而上,解衣遗之。时命李继隆、范廷召讨继迁,就命绍斌为本州都部署兼内外都巡检使。丝隆丛遗盗之败上闻,言绍斌握兵不顾,欲图方面,有异志。太宗怒日:“此昔尝背太原来投,今又首鼠两端,真贼臣也。"即遣使捕系诏狱鞫问,贬虢州安置。真宗即位,召还,授右监门卫大将军、领叙州刺史,寻改莱州防御使。调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庆州有野鸡族,数为寇掠,道路患之。绍斌召其酋帅三人,断臂、馘、劓放还,寇感化,帖服。景德二年,卒,年七十七。为人有法,然性暴戾,故屡被黜。子守信,为内殿崇班闰门祗候。 (节选自《宋史·田绍斌传》有删改)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壁城南 壁:营垒B.会全师雄寇神泉 寇:侵犯C.贼逾三千余,来薄阵 薄:迫近 D.即遣使捕系诏狱鞫问 鞫:审问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壁:动词,驻军、驻扎。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田绍斌“为人有法”的一组是( )(3分) ①绍斌率所部败其党数千 ②绍斌为方阵,与敌兵确于浦洛河,大败之 ③蕃戎轻佻,勿弃辎重与战,当按辔结阵徐行 ④绍斌率所部徐还,一无遗失 ⑤调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 ⑥绍斌召其酋帅三人,断臂、馘、劓放还,寇感化 A.①②④ B.③⑤⑥C.②③⑥ D.①④⑤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陈述结果,④非直接体现,⑤官职调动。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绍斌在刘钧手下任职,镇守辽州。周显德四年,他带领五十骑投奔后周,刘钧为此十分卤怒,把田绍斌的家属全杀了。 B.宋朝初年,田绍斌两次打败李筠,但在围守泽州作战时,左眼不慎中箭受伤。太祖召见他后,他愈战愈勇,又连续取得多次胜利。 C.田绍斌在至道元年人蕃讨贼作战中大获全胜。捷报上闻,皇帝亲手书写了诏书嘉奖他,还为他输送了金银、粮食、丝织品。 D.浦洛之战后,朝廷新任命的征讨大臣向皇帝进谗言,皇帝为谗言所动,一气之下,把田绍斌打发到虢州去了。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中“为同个部落输送了金银、粮食、纺织品”不是皇帝所为。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守荣与绍斌为期,既而继明卒,故后一日,遂为贼所围。(5分) (2)继隆以浦洛之败上闻,言绍斌握兵不顾,欲图方面,有异志。(5分)【答案】(1)起初,白守荣与绍斌约定日期,不久继明战死,所以晚到(迟来)一天,于是被贼兵包围。(2)继隆把浦洛之败上奏朝廷知道,说绍斌掌握军队却不顾念(救援),想谋划(独霸)一方,有二心。【解析】试题分析:翻译尽量要直译。注意(1)句中“为期、后、为……所”和(2)句中“闻、顾、方面”的译法。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田绍斌,汾州人。在刘钧手下任佐圣军使,镇守辽州。周显德四年,他带领五十骑投奔后周柴荣,刘钧把田绍斌的家属全杀了。北宋初年,跟随崔彦进征讨李筠,田绍斌攻破了李筠修筑的大会砦,因功升迁龙捷指挥使。接着,又在泽州茶碾村击败了李筠。李筠退至泽州死守,田绍斌就在泽州周围挖壕,实行包围。敌军的流矢射伤了田绍斌的左眼,前军部署韩令坤把此事上报给皇帝。宋太祖在潞州召见了他。绍斌斩杀晋军更加众多,夺下了他们的铠甲。田绍斌又在扬州跟从讨伐李重进,驻扎在城南,包围了三天,就攻克了扬州,歼敌军千余人。正逢全师雄进犯神泉,绍斌率其部下打败数千犯敌,当时的汉、剑道都不太通畅,因此依赖绍斌而得以安宁。至道元年,率领士兵入蕃讨贼,斩首两千级,缴获羊、马、骆驼二万余,马都补给了诸军缺马者。捷报报上去后,传手诏嘉奖谕示。多次押送金银、粮食、丝织品等到灵武、清远,边远之人感恩畏服不再作乱。不久,皇甫继明、白守荣等督办转运粮饷,从灵州起运,田绍斌率兵支援迎接。走到碱井的时候,遇到三千多贼兵,对阵挑战。且战且走,行至耀德,已杀贼千人。贼寇依然不退,尾随其后,绍斌列方阵,将伤者围在方阵中间,与敌兵在浦洛河角逐,击败了他们。起初,白守荣与绍斌相约行事,后继明战死,所以迟一天,于是被贼兵包围。守荣想要主动出击,田绍斌说:蕃戎轻佻,我们决不能放下辎重,与之战斗,我们应当结阵慢行。守荣等忿忿地说:“你只管率兵迎接就行了,不要干预我们的事!”白守荣为了邀功,与战,战败。田绍斌率部属徐徐撤回,无伤亡损失。返回至清远,发现壕堑里有个赤裸着身子的人大呼:我是白守荣。于是用绳子把他拉上,脱衣服给他穿上。时命李继隆、范廷召征讨继迁,就命绍斌为本州都部署兼内外督巡检使。继隆把浦洛之败上奏朝廷,说绍斌握兵而不救援,想独霸一方,有二心。太宗见报后大怒,说,此人过去曾背叛太原投靠,而今又首鼠两端,真是 “贼臣”。随即派出使者将绍斌逮捕下狱询问,调到虢州安置。等到真宗即位,将绍斌召回,授右监门卫大将军、领叙州刺史。很快又改授莱州防御使。又调任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庆州有野鸡族,多次入侵抢掠,行路之人以之为患。绍斌召其部落首领三人,断臂,割左耳,割鼻子后放还,贼寇为不杀而感化,从此帖服。景德二年,死,享年七十七岁。(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元】盍西村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注】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厮追攀:意谓亲近友好地招呼、聚会。 11.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6分) 【答案】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云雾江湾图(2分)。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覆盖了清净的江湾(1分)。“锁”,为笼罩之意,缓缓流动的云雾笼罩着清澄的江湾,久久不散,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2分)。与题目相照应,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1分,答出一点即可)或者: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绿树江湾图(2分)。“绿云”指高大繁茂的绿树。“冉冉”是形容树叶纷披的样子(1分)。“锁”指“环绕”,树叶纷披的绿树环抱着一湾清水,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2分)。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1分,答出一点即可)【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5分)【答案】结尾表面说的是人们因为赋税减少,饮宴欢庆,忘掉了生活的忧愁,艰难。(2分)深层意是只减轻了一成赋税就如此欢欣可见以往生活负担之重。(2分)结句耐人寻味,它透露了前文所讲的欢欣只是暂时的,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无比的沉重与辛酸。(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赏析的结尾句,首先要考虑这一句和上文的意思之间的关系,其次要考虑到卒章显志的手法,这最后一句往往是重点所在。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名句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其声呜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苏轼《赤壁赋》)(2) ,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3)满地黄花堆积, , ?(李清照《声声慢》)【答案】(1)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解析】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分) 芦草之思王巨才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都不管用。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一个偏方: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服药后,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每年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也不容易。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上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乐器道具因陋就简,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做“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温,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而可见。去年金秋,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 (摘自2014年6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以“芦草之思”为题,统摄全篇,运用回忆、联想、想象、对比、白描等手法表达了对芦苇的感激之情,引出对人性的思索,耐人寻味。B.作者多方面表现芦苇的功用。它既是民间偏方的一味主药,也是医治当今疑难杂症不可或缺的一味主药;还可用它来编席子、包粽子、做乐器等。C.作者很怀念母亲用芦苇叶包的粽子,个儿大,味道清香特别,冷热都可食。但现在市场上粽子只是形式精致,既没有芦叶的清香,味道也不纯。D.作者特别怀念儿时的陕北和村民一起看道情的情景,演出器具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用芦苇做的“管子”,其音色清亮。E.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帕斯卡尔的名言深化了中心。最后作者加入自己的感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批判了当今某些人的吝啬、自私和虚伪。【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B.曲解文意,“它既是民间偏方的一味主药”“主药”错。“也是医治当今疑难杂症的一味主药“, “当今…不可或缺”错。原文的表述是“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C.说法绝对化,“但现在市场上的粽子只是形式精致,既没有芦叶的清香,味道又不纯”错,原文表述为“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E.无中生有,“批判某些人的吝啬、自私和虚伪”,文中并无此意。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①在内容上,运用对比手法指出芦苇在民间及诗词中的说法不一,引用诗词描绘画面美,与家乡人的认识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芦苇的回忆与描写;②结构上,既点明题目,又总括全文,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6分) 【答案】①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出芦苇的气势与场面的浩瀚、壮观,把芦苇比喻为“森林、草原、积雪、画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形态、颜色等;②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以动衬静,用飞翔的白鹭、惊起的鸭子、行驶的小船、快艇等衬托芦苇的无边无际的静谧。③句式上采用长短句相结合,整齐中富于“变化美。【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探究文章结尾部分的内涵。(8分)【答案】①芦苇是农村最普通、柔弱的植物,人和芦苇一样,本来就是平凡的、脆弱的。在自然界的时间和空间里,人是那么渺小,生命是那么短暂;②人是思想的芦苇,充分说明了人有智慧、有主见、有思想、有尊严,而这些使得人变得伟大,成为万物之灵;③芦苇虽普通却竭尽所能,倾其所有。就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奉献;④人的思想与品质有时不能很好地统一,有些人很会思想,但为人处世的品质却很低下,甚至卑劣。(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五、语言运用。(4分)15.阅读《热爱生命》片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扩展其中划线的句子,使之具体、生动、丰满。60字左右。(5分)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一直在惊吓着他。【答案】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评分标准: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得2分;没有运用的,不给分。语言生动,内容丰富。1分)【解析】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仿写画线的句子。汉字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由汉字“人”联想展开,用比喻来形象地阐述“‘人’是什么”这一问题。(6分)人是什么?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加缪说,人是西西弗斯,每天都好像在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其实从“人”这一汉字的联想来看,可以获得许多感悟:人是由一“撇”和一“捺”组成的。这一“撇”一“捺”,组合起来就像一个“坡”,人就是在不停地爬坡下坡中度过一生的,人是需要直面困难的勇气的;这一“撇”一“捺”, ;这一“撇”一“捺”, 。【答案】这一“撇”和一“捺”,组合后就像一个屋顶,人就是需要有栖居的精神小屋的庇护的,人是需要面对烦杂生活的淡定的。这一“撇”和一“捺”,组合起来后就一双翅膀,人就是需要在羽翼驾驭中前行的,人就是需要追逐梦想的执着的。【解析】试题分析:先研究画线句,哪些是需要保留的基本句式框架,哪些地方是需要自己构思的,喻体要找准,下文的陈述要与该喻体对应。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写作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生活中,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去远方求道。一件事,有些人往易处去做,有些人则向难处努力。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求难”积淀温情当秋风吹落第一片叶子时,外婆便织起了毛衣。对于小时候的我,冬天的象征便是外婆亲手织的毛衣。而这件毛衣,在早秋便打上了第一个结。竹针在外婆手中穿梭,那一团可爱的毛线渡过一个秋天,温暖了我的冬天。家里每个人都有一件外婆手织的毛衣。我的那件是最特别的。小时候个子长得快,第二年穿毛衣时总会发现身长子长出一截。于是外婆便又在下边补着织上一段。当初的毛线买不到了,外婆一家一家铺子去挑。母亲心疼外婆腿疾,劝她:“孩子年年长,毛衣在商店买就是了,何必那么麻烦呢!”“外头的毛衣怎有我弄的暖和!”外婆“呵呵”地笑。那时的我看着外婆佝偻着背坐在木凳上一针一针地织,戴着老花眼镜的头似要低到膝上,不由得凑上前:“外婆,歇会吧。不用这么辛苦的,店里卖的毛衣薄的厚的都有呢。”外婆只是笑笑,摸摸我的头,便又调针织起来。我无法理解为何外婆总是用固执的放弃“买”这一简单的方法,而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一年一年地织。但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上初中的时候,有段时间见好友总拿着两三块片布缝缝剪剪,说要做一个卡包。问她为何不买一个,她白了我一眼,说:“自己做的,当然比机器做的贴心了。”外婆捋着毛线的身影顿时出现在眼前。是啊,贴心,贴情呢!我曾愚钝至此!想起古人曾云:“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求近与求易,便是为着实用,为着达到目的;求远与求难,便是为着积淀,便是为着情感。传说:“片纸两年得”,缩短生产周期的宣纸终丧失其寿而“泯然众纸”。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生产成为易事,实用成为目的。在我们信奉高效率的实用主义时,是否感受到了枯躁与盲目呢?当情感与文化积淀成的黄土在我们疾驰的脚下纷飞成沙,你是否感觉失去了血脉中的一丝温暖呢?也许这就是如今“纯手工”商品被热捧,含着几十道工序的古方令人痴迷的原因吧。在“求易”的直白平淡中乏味的人们,憧憬起繁琐之后的温情。庆幸我穿着外婆手织的毛衣成长,庆幸我玩着外公做的小木车成长,庆幸我仍吃着外婆亲手和馅的饺子……庆幸我有“求难”的亲人让我所拥有的不是冰冷的机械产物,而是一层层温暖与爱的沉淀。【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材料是古人的名言,意思是:道在近处,却到远处去寻求;事情本来容易,却往难处去下手。这是一种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的做法。第二段可以看作是概括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事例。对于“道”,生活中有人在“近处”求,有人去“远处”求;对于“做事”,有人从“易处”入手,有人从“难处”入手。这表现出人们在为人处事时不同的方式与方法。本题目的关键词有“求道”“远近”“做事”“易难”,对这些词的解读如下:“求”可理解为“寻找、探索”等。“道”可理解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道义、规律、政治主张、思想体系、门派学说等。“近处”“远方”作两种理解:一为“空间中的概念”,如近处、远处;二为“时间中的概念”,如现在与过去、未来。“做事”可理解为“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处理某件事情”。“易”“难”分别理解为“容易”“困难”。两段材料的内容都分为两方面,一是不同的人“求道”的方式、方法的不同,二是不同的人做事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考生可将第一段的名言作为立意基础,也可将第二段的现象、事例作为立意基础,也可综合两段材料的内容,选择立意的角度。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合题意”的关键。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弄清材料的“内容”和材料的“含意”。我们认为,对“内容”的理解,侧重于文字的表层信息;对“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隐含信息。一、材料的“内容”(文字的表层信息)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问题,具体有:从“求道”的角度立意:1.“道”在近处,求道不宜舍近求远。2.“道”虽在近处,但亦不妨从远方求得。3. 有些“道”需在近处求得,有些道则需从远方求得。4. 求“道”从身边(小事、平凡事、小善)做起5. 远方虽有道,身边也有道(不要忽略身边的道)从“做事”的角度立意:1.做事应往易处去做。2.做事应向难处努力。3.不同的事做起来方式不同,有些事需向易处去做,有些事则应向难处努力。二、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从“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内容上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人们求道、做事的思维方式(习惯、方法)2.人们在求道、做事过程中体现的精神品质3.人们对道的认知决定其行为,学生写作,可以选取一个角度,也可以选取多个角度。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本册综合课后复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本册综合一课一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本册综合课时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