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项脊轩志图文课件ppt
展开“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1506年(1岁) 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 开始读书 1513年(8岁) 丧母 1528年(23岁) 娶妻魏氏 1533年(28岁) 丧妻 1540年(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63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70年(65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年(66岁) 去世
归有光(1506—1571)
归氏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也很感人。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 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震川文集》书景明万历二十七年刊本
要求:轻声跟读,注意节奏,在读不准的字音下作标记。
垣墙周庭( )
婢女( )
姊妹( )
呱呱而( )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日过午已昏始为篱,已为墙
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从轩前过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其制稍异于前
始为篱已为墙南北为一相为应答轩东故尝为厨余既为此志
儿之成则可待乎倾之吾妻死之年抚之甚厚三五之夜
1、雨泽下注2、使不上漏3、前辟四窗4、垣墙周庭5、乳二世6、执此以朝
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
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 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 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1、 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
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
明确: 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明确: 变得不漏、不暗了。辟,开。垣墙周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楯,"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
环境及人物活动: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
明确: 指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响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泛指声音。
是写环境幽静还是写喧嚣?
明确: 写幽静。
“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哪一个更幽静?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小结: 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作业:1、抄写《项脊轩志》全文。2、对照注解,通读勾画全文重点字句。3、勾画《二教材》 ---------------------------------------------------------1、整理知识点。(星期一交,第三单元现代文小结。)2、完成《二教材》相关练习。(明天讲评,星期一交)3、安排时间学习《读本》及完成本周练笔。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起什么作用?
明确: 由喜而悲,转为怀旧。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接榫自然。
作者抓住了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旧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的?
明确: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 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总共也不过用了13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 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
课文第4段(即最后两节) 十几年后作者又补记了这一段,怀念死去的妻子,在写法上与上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因为都是怀旧,所以情调和谐。怀念亡妻,同样是抓住了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写。例如,"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等等。 可写之事很多,但只写与项脊轩有关的事情,可见选材之严,取材之精。"吾妻归宁,述 诸小妹语……"更是生动,一种天真无邪的情态,跃然纸上。 文中没有“相亲相爱”或“相敬如宾”之类字眼,而伉俪深情自见。这种写法,是以当年小夫 妻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补写的这一段,就文意看,写到"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也可以收束全篇了,不意下文又起波澜,转而写庭中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使文章的余韵悠然不尽。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一间书屋两种情感三世变迁四个女人
思考:如何看待这种“写家常,在不要紧的事体上说不要紧的话”的文章?——“贤者识其大者,明圣载道,自是一种气派,文学中需要这类的文章,醒世警人;不贤者识其小者,总也能从人生社会发现一些东西,这样其实也有一种精神,读者于此同样能得到一种心情的慰藉。”
写感情,可以明写,也可以暗写。试举例说明。
明确: 明写,如第一段里的"珊珊可爱",第2段末的"令人长号不自禁"等; 暗写,如第2段里的"某所,而母立于兹"和本段的"今已亭亭如盖矣"等。暗写的好处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个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睹物思人,抒发了物在人亡的感慨,使读者回味不尽,对项脊轩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 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好学、静思、勤奋的好少年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一、幼年早慧,科举失利二、幼年丧母,内心悲凉
三、家庭给他内心造成了 巨大的压力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某所,而母立于兹。”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老祖母的言行——对孙子的深切期望。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余既为述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同类鉴赏:同样主题,不同形式同样深情,不同语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项脊轩志复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项脊轩志复习ppt课件,共28页。
高中项脊轩志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项脊轩志备课课件ppt,共55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项脊轩志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项脊轩志背景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二三,两种情感,一间破屋,三个女人,项脊轩,一喜一悲,先妣先大母亡妻,一间破屋项脊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