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9411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9411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9411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 (新课标)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学案
2021学年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内容,提出疑惑,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预习目标
通过阅读课本初步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及两种曲线模型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
1.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那么:
(1).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
(2).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一般的步骤:
研究方法研究实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细菌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②增长特点:
③量的计算:
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②增长特点: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尝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
将数学公式(Nn=2n)变为曲线图
思考: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优缺点?
2.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探究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得出一个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思考:“S”型曲线在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能得到什么启发?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探究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思考: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有哪些?
探究四: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思考: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三、反思总结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种群增长曲线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四、当堂检测
1.在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
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解释是 (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 min 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
A.m·2T B.m·220 C.2T/20 D.m·23T
2.下图中①~④曲线表示在a、b、c、d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a.不断供应养分、水、氧气,除去有害废物;b.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有害物质积累;c.随时间延续,养分逐渐减少、无有害物质积累;d.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由于突变出现了新菌株,可分解原细菌的代谢废物,其合成的物质又可作为原细菌的食物。生长条件分别与生长曲线①、②、③、④相符合的是 ( )
A.a、b、c、d B.b、c、d、a C.c、d、a、b D.c、b、d、a
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
B.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
C.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使该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D.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
4.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
课前预习学案
二、预习内容
1.问题探讨
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不需要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稀释
四、当堂检测
1、B 2、D 3、D
课后练习与提高
1、D 2、C 3、B 4、B 5、D
疑惑点
疑惑内容
时间分钟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细菌数量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群落的演替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内容,提出疑惑,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节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内容,提出疑惑,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内容,提出疑惑,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