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课堂检测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填空,阅读理解,文化经典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过关检测二(4~7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项,①自我夸耀/②进攻,攻打。B项,①②都是动词,治理。C项,①放下/②释放,放走。D项,①动词,踩,踏/②名词,鞋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项,①语气助词,用法同“矣”/②副词,已经。B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被。C项,①②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D项,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导学号50730043)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而御六气之辩
C.卜子妻写弊裤也 D.泛然而若辞
答案:D
解析:A项,累,通“蔂”,盛土的工具。B项,辩,通“变”,变化。C项,弊,通“敝”,破旧、破损。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
A.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吾与之友矣
C.将在于众贤而已
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
答案:B
解析:例句,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成干肉。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众多。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B.夫大块载我以形
C.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D.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答案:D
解析:A项,古义:僵硬。今义:①形容词,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动词,使坚强。B项,古义:大地。今义:形体相对较大或相对较大的部分。C项,古义:不困窘。今义:动词,没有穷尽,没有限度。D项,古今意义相同。
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事之以犬马而不受
A.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B.之二虫又何知
C.以为莫己若者
D.乐羊以有功见疑
答案:A
解析:例句,状语后置;A项,状语后置;B项,宾语前置;C项,宾语前置;D项,被动句。
二、填空(10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
(1)《老子》中“ , ”两句告诫我们:天下的难事产生于易事,天下的大事产生于小事,因此,人必须由易到难,积少成多。
(2)“认定内和外的分别,分清了光荣与耻辱的分界”对应的是《庄子·逍遥游》中的“ , ”两句。
(3)日出而作, , ,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
(4)夫爱人者, ;利人者, 。
(《墨子·兼爱》)
(5)是以圣人不期修古, , ,因为之备。
(《韩非子·五蠹》)
答案:(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3)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 (4)人亦从而爱之 人亦从而利之 (5)不法常可 论世之事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2015·课标全国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20分)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答案:D
解析:解答文言文断句题,要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首发语词、句间停顿词和句末语气词,一是句中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如本题,通过通读可知整个句子大意,一是少时常见战争,立有功名之志;一是平陈之役有功。其次根据虚词“所”“及”,名词“护儿”“宇文忻”“淮南”“白土村”“疆埸”“军旅”“广陵”“役”等就基本可以判断断句所在。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答案:C
解析:A项,“字”,古代男子成人(20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所以A项正确。B项,“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所以B项正确。C项,“嗣”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长子。嫡长子与最年长的儿子有时候并不是一致的。所以C项说法错误。D项,“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指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也可代指京城、宫殿。所以D项正确。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答案:C
解析:“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说法错误,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已经怒气消解,之所以没有设法保护他,是因为炀帝自己也已经被抓。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5分)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6分)
参考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解析:(1)关键词:“军旅”,战事;“咨怨”,叹息怨恨;“游幸”,外出巡游。(2)关键词:“凶逆”,凶恶悖逆之人;“王室”,朝廷;“泉壤”,黄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20分)(导学号50730044)
秦康公筑台三年。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任妄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君筑台三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赵肃侯将不许。赵刻曰:“君过矣。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则魏必罢。罢则魏轻,魏轻则赵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也。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君必许之。许之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必将辍行。君不如借之道,示以不得已也。”
温人之周①,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人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
(《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周:地名。这里是指东周时期周国的都城雒邑。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戍东边,荆人辍行 辍:停止
B.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 坚:使……坚定(信心)
C.君过矣 过:拜访
D.温人之周,周不纳客 纳:接纳
答案:C
解析:过:犯错误。
1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项,①②均为介词,用;B项,①②均为介词,向;C项,①动词,到,往/②人称代词,代指宋国;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康公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只要混乱、软弱,只要有机可乘,有缝可钻,就会引来虎视眈眈的敌人。
B.臧孙子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从楚王高兴的脸色中就看出楚王根本就不会出兵救援,只是要削弱两国罢了,所以他才感到忧虑。
C.赵魏同为战国七雄之一,但赵刻这一招会导致“唇亡齿寒”的后果,并不可取。
D.温人被拘,不把温人当周朝的人,恰恰反映出周天子自己都不自信了。温人讲《诗经》,对周天子是极大的讽刺。
答案:C
解析:这一计可以称为“顺水推舟”,既得了人情、面子,最后还可以分得一点好处。正是因为同为强国,魏国得中山就不容易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3分)
(2)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4分)
(3)许之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必将辍行。(4分)
参考答案:(1)荒年会召来敌兵,疾病瘟疫会召来敌兵,百姓劳苦会召来敌兵,政局混乱会召来敌兵。
(2)宋国弱小而齐国强大。援救了弱小的宋国而得罪了强大的齐国,这是使人忧虑的事情。
(3)答应他们的时候如果太高兴,那么他将会知道你从他的进攻中可以得利,他必将停止行动。
解析:(1)劳,劳苦;乱,混乱。(2)恶,得罪。(3)而,如果;利,得到好处。
四、文化经典阅读(20分)
16.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完成(1)~(2)题。(10分)
材料一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材料二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
注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
(1)从上述两段材料中,分别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4分)
孔子:
韩非子:
(2)试对两种“义利观”做简要评析。(6分)
参考答案:(1)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韩非子:只重利完全排斥义。
(2)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获利应以守义为前提),反对见利忘义。韩非子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追逐利,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没有义。理想的义利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孔子的观点应该提倡;韩非子的观点完全是功利主义,否定了道德和文化教育,使人们争名夺利,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足取。
解析:材料一说的是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材料二例举生活中事例,表明现实生活中人人趋利。答题时先在文中找到相关表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孔子只是排斥“不义之利”,而“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则表明韩非子只重利。分析评价时,观点要有针对性,体现思辨色彩。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10分)
材料一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
材料二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材料三 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中庸之道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1)请结合第一、二则材料,从“中庸”的角度说说你对“君子”特点的理解。(5分)
(2)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什么是中庸之道,并根据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生活体验谈谈它有怎样的现实意义。(5分)
参考答案:(1)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质朴胜过文采,他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采胜过质朴,他就显得虚浮。只有两者配合适当,才能算是君子,要靠中庸之道在这两者之间加以调适。“温而厉”是待人温和而处事严正;“威而不猛”是外表威仪庄重而性情平易;“恭而安”是外貌敬肃而心自安和。孔子就是以这样一种中正平和的形象出现在学生及世人面前,而成为“中庸”的楷模。
(2)示例:中庸之道,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的最合适、最恰当的状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段“极左”思潮占主导地位的时期,造成了中国的动乱。而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稳健笃实的政策,才取得国泰民安、社会进步的成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借鉴中庸之道。凡事过犹不及,我们应当尽量避免极端的思想与做法。
解析:第一、二则材料从修身角度谈如何成为“君子”,第一则材料中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与第二则材料中的“文”“质”都应该是“君子”的必备条件。第二问中的“中庸之道”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这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而是处世的一种至高境界。
五、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
18.另举两个例子填入下面的横线处,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庄子是先秦乃至传统中国最伟大的批判者,正是他的逍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 , , ; , , 。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批判者。
答案:(示例)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力的批判者 正是他的呐喊 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批判者 正是他的抨击 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种种丑恶
解析:本题属于仿例的语句衔接,在做题前看好题干要求,注意“呐喊”“抨击”所对应的人物。
19.阅读下列一段话,回答问题。
子禽问老师墨子:“您觉得话多说些好呢,还是少说些为好?”墨子沉吟片刻,然后答道:“池塘里的青蛙,整日整夜叫个不停,自己落得口干舌燥,却没有谁理会它,欣赏它。可是雄鸡只要天亮之前叫两三声,人们便应声而起。说话要学雄鸡而不学青蛙。”
请说出墨子所说话的两个意思。
参考答案:①说话要选对时机(天亮前)。②说话要精练而有益。
解析:墨子善于设喻回答问题,青蛙整夜叫,结果“没有谁理会它”;雄鸡天亮前叫两三声,结果人们“应声而起”,因此,“叫”要看时机和价值。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在结尾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不超过15字。
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校训,即取材于《中庸》的为学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博文约礼”,则出自《论语》中颜渊对孔子的赞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大家熟悉的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则出自《周易》。由此可见: 。
参考答案:很多校训都取材于经典
解析:材料分别介绍了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这三所大学的校训出处,这些校训都出自《四书五经》(经典)。“由此可见”表示下面要填写的是结论,应注意对前面三所大学校训出处的总体特征进行概括。注意字数要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填空,文言文阅读,文化经典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内阅读,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兼爱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兼 爱,课内阅读,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