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4.2.1 庖丁解牛 Word版含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9429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4.2.1 庖丁解牛 Word版含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9429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随堂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庖丁解牛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达标,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jiě) 押解(jiè)
解数(xiè)解送(jiè)
B.膝之所踦(yǐ)旖旎(yǐ)
绮丽(qǐ)犄角(jī)
C.怵然为戒(chù)中肯(zhōng)
肯綮(qìng)折本(shé)
D.新发于硎(xíng)踌躇(chóu)
踟蹰(chí)木屐(jī)
解析:C项,“中”应读“zhòng”。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B.技经肯綮之未尝(定语后置)
C.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结构后置)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省略句)
解析:B项,宾语前置。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 B.技盖至此乎
C.善刀而藏之D.官知止而神欲行
解析:A项,“向”通“响”。B项,“盖”通“盍”。C项,“善”通“缮”。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依乎天理B.因其固然
C.每至于族D.技经肯綮之未尝
解析:A项,(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天然的道理。B项,本来的(结构)/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C项,到了/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D项,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鱣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饡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进:前进。
B.官知止而神欲行神欲:精神活动。
C.批大郤,道大窾批:击。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硎:磨刀石。
解析:A项,进:超过。
答案:A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解析:B项,应为“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参考答案:(1)我所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刀刃的移动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导学号50710029)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古国名)人之亡与?林回(假国之逃民)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选自《庄子·山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公任往吊之 吊:慰问。
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
C.为其布与布:财帛。
D.吾再逐于鲁再:第二次。
解析:D项,再:两次。
答案:D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B.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C.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D.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解析:注意借助虚词断句。原文为: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答案:D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
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
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
D.本文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解析:D项,结论不正确。不能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答案: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2)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参考答案:(1)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2)君子(之交)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之交)甘甜却恩断义绝。那些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三、语言运用
12.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都吸引了无数人参与,所评选出来的人物也感动着整个中国,感动着整个世界。中共中央文明办受此启发,以深情的目光回望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推选出了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辛弃疾、关汉卿、鲁迅等“感动中国”的人物。请你参照示例,依据高中课本的相关内容和自己对他们的理解,从上述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讲究文采,评价角度准确、得体,100字左右。
示例:
庄 子
九千里豪情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光耀日月,曳尾涂中,逍遥尘世。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一部《庄子》,深邃宏阔,那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那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怎能不令我们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选择人物:
颁奖词:
解析:撰写颁奖词,首先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之物,人物事迹点到为止,人们自然心领神会;其次,要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要体现出人物的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要体现一定的哲理意味。颁奖词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同时还要求语言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答案示例:(1)李白 一星升起,灿烂了整个盛唐。他飘逸,欲上九天揽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美酒挥洒自己的性情,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李白,在气势恢宏的大唐景象中舞动着洒脱浪漫、傲岸挺拔的动人身影!
(2)司马迁 身陷囹圄,缘于赤胆忠心;身遭奇辱,在隐忍中默然前行。梦未竟,信念不倒,意志永存!他用血泪和幽愤,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以山的刚毅和正直书写了中国三千年的沧桑。壮哉,伟哉,中国的“史学之父”司马迁!
13.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解析:必须是单句,还要符合下定义的格式。
答案示例: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狱中杂记同步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项脊轩志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达标,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苦斋记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达标,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