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项脊轩志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项脊轩志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达标,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堤堰/偃仰 迨及/骀荡 扃牖/良莠不齐
B.先妣/秕谷 婢女/辅弼 垣墙/流水潺湲
C.开辟/复辟 栏楯/遁形 水獭/万籁无声
D.号哭/号角 栖息/休憩 冥然/彻夜不瞑
解析:A项,yàn/yǎn,dài,yǒu;B项,bǐ,bì,yuán;C项,pì/bì,shǔn/dùn,tǎ/lài;D项,há/hà,qī/qì,míng。
答案:B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置:安置。
先妣抚之甚厚先妣:已故的母亲。
B.日过午已昏昏:黄昏。
尘泥渗漉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C.妪每谓余曰每:每次。
读书久不效不效:没有效果。
D.述诸小妹语曰述:陈述。
风影移动,珊珊可爱珊珊:美好的样子。
解析:B项,“昏”意为“昏暗”;C项,“每”意为“经常,不止一次”;D项,“述”意为“转述”。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比去,以手阖门
B.儿寒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鸡栖于厅
D.而庭阶寂寂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解析:A项,连词,表目的/介词,用。B项,助词,表疑问语气/助词,表推测语气。C项,均为介词,在。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C.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D.杂然相许
解析:A、B、D三项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为连词,表转折,然而。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雨泽下注 ②垣墙周庭 ③亦遂增胜 ④乳二世
⑤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欲穷其林
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⑥/③/⑦/⑧
C.①⑤/②④⑦/③/⑥/⑧
D.①②/④⑤/⑥⑦/③/⑧
解析:①⑤为名词作状语,②④⑥为名词用作动词,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⑦为名词的意动用法,⑧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娘以指叩门扉 叩:敲击。
B.比去,以手阖门比:及、等到。
C.客逾庖而宴宴:摆宴席。
D.迨诸父异爨迨:等到。
解析:C项,宴:吃饭。
答案: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能以足音辨人 ②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③先妣抚之甚厚 ④儿之成,则可待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解析:①介词,凭借,根据;②连词,而,表修饰;③代词,她;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往事。
B.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这段文字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解析:D项,“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理解有误。应为“多可悲”之情。
答案: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参考答案:(1)庭中起初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
(2)等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恐怕是可以期待的吧!”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导学号50710041)
洧南居士传
[明]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读言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著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却礼币之赠 却:拒绝。
B.岁久,冲淤转而北北:向北流淌。
C.居士于家事不訾省訾省:计算、查核财物。
D.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状:……的样子。
解析:D项,状:记录。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B.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C.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D.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解析:可以借助语意断句,或者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即使受责罚也很少有人怨恨。
B.洧南居士年轻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C.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兄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解析:C项,到巩昌任职的是洧南居士而不是他的孙子。
答案: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2)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
参考答案:(1)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
(2)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
三、语言运用
14.阅读下面这段关于“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评论,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议论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句不超过10个字)
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面对这种情景,无数人在发问,① ?
对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想到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② ,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法院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断定彭宇之责。当真相扑朔迷离
的时候,局外人妄断是非都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被告真的撞倒老人却不肯承认,还要编造动听的助人为乐借口,是③ ;如果老人不是被被告撞倒却强诬被告,同样极不诚信,并且在媒体与网络的放大效应下,对社会的向善之心造成极大伤害。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通读材料,把握其主旨,然后联系前后文,补出相应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我们的社会道德呢 ②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 ③极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大致意思对即可)
15.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材料,完成后面两题。
(1)根据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
(2)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解析:观察表格中的数字,可以发现呈依次递增的趋势,可见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与背诵效果是成正比例的。
参考答案:(1)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
(2)背诵材料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以提高背诵(或识记)效果。
16个无意义音
节回忆百分数
5段传记文
回忆百分数
全部时间诵读
35
35
1/5用于尝试回忆
50
37
2/5用于尝试回忆
54
41
3/5用于尝试回忆
57
42
4/5用于尝试回忆
74
4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学年项脊轩志同步测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狱中杂记同步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苦斋记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达标,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