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同步练习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安东诺夫卡苹果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安东诺夫卡苹果课后作业题,共7页。
①他是我校的尖子生,读书非常专心,________教室外的吵闹声也没有听见。
②大学生的演说太精彩了,热烈的掌声一次次________了他们的声音。
③扬州雕版印刷的代表作之一是曹寅主持刊刻的卷帙________的《全唐诗》。
A.以致 湮没 浩繁
B.以至 湮没 浩大
C.以致 淹没 浩大
D.以至 淹没 浩繁
【解析】 “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淹没”,漫过;盖过。“湮没”,埋没。“浩繁”,浩大而繁多,繁重。“浩大”,盛大,巨大。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绣成的一幅长达 3米的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引得邻居、朋友们热火朝天地前来欣赏,还在小区里激发了一波十字绣热。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③近来,到医院铅中毒专科就诊的孩子骤然增多,许多孩子因铅中毒导致行为异常,家长对此忧心忡忡。
④田野里,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滚,麦香伴着歌声飘溢,好一派五谷丰登的景象。
⑤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经营了一家建筑公司。几年来,他心存感恩,躬行善举,捐助弱势群体的资金累计60余万元。
⑥没有人想让别人窥探自己的内心,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彻底了解,人就是这样,一旦跟别人交心之后,就开始互相疏离了。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解析】 ①“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这里应用“争先恐后”;②“美轮美奂”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华丽,不能形容石刻作品;③“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④“五谷”泛指庄稼,“小麦”仅是其一,“丰登”即丰收后上场打晒,小麦还在田野里,更不能说“丰登”了,应为“丰收在望”。⑤“躬行”亲身实行。⑥“疏离”疏远隔离。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应为“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的伤害”或“很可能使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B项,不合逻辑,“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不合事理,应删去“和取得的成绩”。D项,搭配不当,“困境”与“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不能搭配,应将“困境”改为“困难”;“带给”的宾语应是“欧洲各国”,可改为“带给了经济复苏的欧洲各国”。
【答案】 C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万卷书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万卷书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信息和概括信息。第一组《看见〈看见〉》《对话苏东坡》写出了阅读的感悟,《书虫诞生记》《家有书窝》写出了阅读的生活、心情,用“悦读生活”更能准确概括本组内容。第二组由《同桌的你》《奔跑吧,兄弟》可以看出主要写自己和同学间的情谊,“那些花儿”用比喻的手法来写自己可爱的同学,而“寸草春晖”用来比喻父母的恩情自己难报万一,不合乎本组内容。第三组主要写自己青春期的思考,“我思我在”更合乎本组内容。
【答案】 C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导学号:46722013】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情趣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____①____。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一朵花如此,____②____。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____③____。
①
②
③
【解析】 语段主要表述的是物的形象和人的情趣的关系问题,第一个空格前表述的内容是深人所看到的物就深,根据空格后的举例,可知空格内容与空格前内容是对比关系,填写的内容应该是“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第二个空格的前文写不同的人看到同一朵花的感受不一样,从“一朵花如此”分析,空格处的意思应该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第三个空格,是总结性语言,主要表述的内容应该是物的形象的呈现。
【答案】 ①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②一切事物也都是如此 ③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
6.右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图上的地球、清水、鱼、手和污水,揭示出它们的相互关系。配文要简洁,表达要鲜明、生动。
【答案】 (示例)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eq \a\vs4\al([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导学号:46722014】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涉及情节结构、人物语言、主题等。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误。“我在伦敦被炸伤”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B项,“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不恰当,主要是“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引出下文的情节。D项,小说只是写了“我”的一段经历,“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夸大其词。“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误,应是表现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答案】 C
8.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时先用关键词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从“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能看出她大方热情、机智幽默。从“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和“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能看出她关心母亲,思念儿子。从她婉言谢绝“我”提议“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的要求,“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能看出她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真诚待“我”。从在战争中仍然坚持读书,能看出她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答案】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9.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解析】 本题为探究性题目,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来分析。小说所写的情节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这或是别有深意,或是考虑失当。可就其中一个角度,从标题的艺术效果、主题等方面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
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
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①他是我校的尖子生,读书非常专心,________教室外的吵闹声也没有听见。
②大学生的演说太精彩了,热烈的掌声一次次________了他们的声音。
③扬州雕版印刷的代表作之一是曹寅主持刊刻的卷帙________的《全唐诗》。
A.以致 湮没 浩繁
B.以至 湮没 浩大
C.以致 淹没 浩大
D.以至 淹没 浩繁
【解析】 “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淹没”,漫过;盖过。“湮没”,埋没。“浩繁”,浩大而繁多,繁重。“浩大”,盛大,巨大。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绣成的一幅长达 3米的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引得邻居、朋友们热火朝天地前来欣赏,还在小区里激发了一波十字绣热。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③近来,到医院铅中毒专科就诊的孩子骤然增多,许多孩子因铅中毒导致行为异常,家长对此忧心忡忡。
④田野里,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滚,麦香伴着歌声飘溢,好一派五谷丰登的景象。
⑤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经营了一家建筑公司。几年来,他心存感恩,躬行善举,捐助弱势群体的资金累计60余万元。
⑥没有人想让别人窥探自己的内心,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彻底了解,人就是这样,一旦跟别人交心之后,就开始互相疏离了。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解析】 ①“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这里应用“争先恐后”;②“美轮美奂”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华丽,不能形容石刻作品;③“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④“五谷”泛指庄稼,“小麦”仅是其一,“丰登”即丰收后上场打晒,小麦还在田野里,更不能说“丰登”了,应为“丰收在望”。⑤“躬行”亲身实行。⑥“疏离”疏远隔离。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应为“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的伤害”或“很可能使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B项,不合逻辑,“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不合事理,应删去“和取得的成绩”。D项,搭配不当,“困境”与“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不能搭配,应将“困境”改为“困难”;“带给”的宾语应是“欧洲各国”,可改为“带给了经济复苏的欧洲各国”。
【答案】 C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万卷书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万卷书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信息和概括信息。第一组《看见〈看见〉》《对话苏东坡》写出了阅读的感悟,《书虫诞生记》《家有书窝》写出了阅读的生活、心情,用“悦读生活”更能准确概括本组内容。第二组由《同桌的你》《奔跑吧,兄弟》可以看出主要写自己和同学间的情谊,“那些花儿”用比喻的手法来写自己可爱的同学,而“寸草春晖”用来比喻父母的恩情自己难报万一,不合乎本组内容。第三组主要写自己青春期的思考,“我思我在”更合乎本组内容。
【答案】 C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导学号:46722013】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情趣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____①____。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一朵花如此,____②____。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____③____。
①
②
③
【解析】 语段主要表述的是物的形象和人的情趣的关系问题,第一个空格前表述的内容是深人所看到的物就深,根据空格后的举例,可知空格内容与空格前内容是对比关系,填写的内容应该是“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第二个空格的前文写不同的人看到同一朵花的感受不一样,从“一朵花如此”分析,空格处的意思应该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第三个空格,是总结性语言,主要表述的内容应该是物的形象的呈现。
【答案】 ①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②一切事物也都是如此 ③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
6.右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图上的地球、清水、鱼、手和污水,揭示出它们的相互关系。配文要简洁,表达要鲜明、生动。
【答案】 (示例)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eq \a\vs4\al([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导学号:46722014】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涉及情节结构、人物语言、主题等。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误。“我在伦敦被炸伤”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B项,“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不恰当,主要是“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引出下文的情节。D项,小说只是写了“我”的一段经历,“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夸大其词。“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误,应是表现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答案】 C
8.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时先用关键词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从“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能看出她大方热情、机智幽默。从“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和“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能看出她关心母亲,思念儿子。从她婉言谢绝“我”提议“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的要求,“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能看出她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真诚待“我”。从在战争中仍然坚持读书,能看出她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答案】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9.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解析】 本题为探究性题目,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来分析。小说所写的情节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这或是别有深意,或是考虑失当。可就其中一个角度,从标题的艺术效果、主题等方面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
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
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相关试卷
语文选修*在桥边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在桥边练习,共8页。
语文选修*骑桶者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骑桶者一课一练,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沙之书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沙之书练习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