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七单元歌谣六首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七单元歌谣六首图文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体与诗题简介,西洲曲,创作特色,拓展训练,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领会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高超境界;2、了解双关、隐语、谐音、顶针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熟读此诗,感悟美好真挚的爱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西洲曲》就是一首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作者不详。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著的《玉台新咏》中。此诗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其代表作。陈祚明谓之“言情之绝唱”,它标志着南朝乐府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乐府:本是音乐官署名,主要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人就把它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魏晋及以后诗人采用乐府旧题,模仿其体制而创作的作品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1、全诗是以第几人称,谁的口吻来写的?
第一人称,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
2、女主人公娓娓道来,向我们倾诉了什么情感呢?
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3、除了人物活动,诗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梅花----初春伯劳 乌臼----仲夏莲子 飞鸿----深秋
第一部分:1-6句第二部分:7-10句第三部分:11-18句第四部分:19-26句第五部分:27-32句
由景物的提示和人物的活动来分析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诗句?
在这些层次中,你最喜欢哪一层?请说明理由。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度。
下:到。西洲:地名。折梅寄:六朝人有折梅寄远以示思念的习俗。江北:地名,指男子所在的地方。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这位女子想到自己所寄梅花可能早已到了西洲,到了情郎的手中。“折梅寄江北”是对“忆梅下西洲”的补充说明,或谓首二句就是一个倒装句。“折梅”是过去所为,“忆梅“才是现在所思。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度。
这二句既交代了西洲之位置,亦表现出此女子对其挂怀之情;南朝民歌的《西曲歌》中有《莫愁乐》二首,其一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所谓“两桨”,指的就是船的两个桨;在《西洲曲》中,借以指船。其意是说,要到西洲去,需要乘船过江。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以伯劳飞去暗指离别,以日暮黄昏烘托离别的氛围。乌臼树:落叶乔木。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是对女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古微书》说:“伯劳好单栖。”所以,这里的环境描写也是一种象征,显示了这位女子的孤独和凄清。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翠钿:饰有翠玉的首饰。
静坐相思的女子形象直接呈现出来,盼望郎归已在情理之中,而归来又并不是现实;“开门郎不至”就既写了现实的严酷,又暗含了女主人公的希望。静坐相思无望,便“出门采红莲”,以遣不尽的相思之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谐音“怜子” 。怜,怜爱。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
然而,既然带着思念的心情“出门”,则相思之情注定非但难以去除,反而因采莲而加重。以下对采莲情节的细致描绘,正体现了这种情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望飞鸿:望飞雁,指盼望对方的书信。古代常用鸿雁指书信或送书信的人。
“望飞鸿”既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然动作,又是一种有目的的盼望——盼郎不至而盼有信来,所谓“鸿雁传书”。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青楼:富贵人家用清漆涂饰的闺楼。六朝以前的诗中常用来指女子居处。尽日:整天。
时值秋日,“鸿飞应满西洲”,而人皆谓“鸿雁传书”,为何你竟无音信?正是带着这种疑惑的心情,这位女子“望郎上青楼”了。青楼虽高却仍然望不见,望不见又并不甘心,便有了“尽日栏杆头”的执着。所谓“尽日”,乃夸饰之词,是说凝望有时,而非终日伫立。这里写出了女主人公此时百无聊赖的心境。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所谓“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正与上文“单衫”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双鬓鸦雏色”还显示着自信和希望,而“垂手明如玉”则表现出愁怅和怨恨,因为此时是空有“垂手明如玉”,尽日望郎郎不归!这种心理活动的描绘是白描式的,甚至“不着一字”,然而又是细致入微的,可谓“尽得风流”,体现出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风韵。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二句则是对眼前远景的观察。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自”说明与己无关,“空”有徒劳之意。不管天高还是水绿都不能影响女主人公望郎的情怀,可见其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她不仅自己愁思绵绵,而且也想到了心上人同样会愁绪满怀;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是想像,更是希望;这一想像和希望既合情合理,是情之所至、不得不然,又新奇鲜美、生动感人。它涉想新奇,是因为她并非如一般所谓自己多么希望能梦见情郎,而是把自己的心事诉诸南风,请南风把自己的梦吹往西洲,带到情郎的身旁。这种含蓄、细腻、婉转的表情方式,集中而典型地体现出南方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探究三、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
1、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句是托月寄情,而这一作品则是托“梅”托“莲”来表达相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自然景物起兴。“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莲心”即“怜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传情,然而,“鸿飞满西洲”,却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极写相思之深;“海水梦悠悠”,“海水”“悠悠”,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寄情。总之,诗歌善于以眼前的寻常之物,或起兴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语意双关,婉转倾吐真情,耐人寻味。
2、蝉联而下,巧“接字”
全诗三十二句,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针勾连,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它“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确实道出了它在艺术上的特色。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拓展阅读:阅读李白的《秋风词》,回答问题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词借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表现了作者的相思之苦。
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十诫诗 ——仓央嘉措
译文一: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于道泉翻译的现代诗形式 译文二: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曾缄翻译的古诗形式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衣带渐宽,怨秋风悲画扇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相思枕畔,但凭见泪痕湿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别是一般,剪不断理还乱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此情可待,记忆里一个你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重门深居,难独上画楼西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再相会,岂知吾谁与归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负尽苍生 负尽蓬山万重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续断之间,听一夜梧桐雨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东劳西燕,天欲晓各自飞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曲终人散,念去去伤别离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见与不见,何须悲何须怨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相思无益,十诫说与君知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歌谣六首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如何抒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歌谣六首图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北朝乐府民歌,乐府“双璧”,文本探究,研读前3句,场景一露翠钿,场景二采莲,场景三望鸿,场景四登楼,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歌谣六首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乐府的含义,南朝乐府民歌,北朝乐府民歌,“蝉联格”的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