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故乡的婚礼(琦君)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故乡的婚礼(琦君)图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故乡的婚礼琦君,耍公婆,拜父母,夫妻对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故乡的婚礼
琦君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婚礼风俗及其演变,加深对我国婚礼仪式文化的了解;2、通过赏析句子、品味语言,体会女子出嫁时母女复杂的感情;3、感受婚礼风俗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用圈点勾画法读课文,梳理故乡婚礼的程序。
讨论:文章哪些语段反映了母女复杂的心情?
3、作者想通过自己坐筵的经历表达什么感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
品味:
“因为我的妈妈非常俭省,给我穿的是一件不发光的紫红铁机缎单旗袍,不镶不滚,那是她的嫁衣改的。改得又长又大,套在旧棉袍外面,像苍蝇套在豆壳儿里,硬邦邦稀里晃浪的,看去就是个十足的傻丫头。”
明确:
不发光,铁机缎单旗袍,不镶不滚,嫁衣改的,又长又大,真是让人失望、让人委屈。与后文的“但我更怀念母亲用嫁衣改的紫红铁机缎罩袍,和那顶法兰西帽子”形成对照,愈显得对母亲怀念之情之深。比喻新奇形象,苍蝇小且丑,像童年的自己,豆壳对苍蝇而言大而硬,像那件紫红铁机缎罩袍(那身行头,正象征我又憨又傻的童年,尤足以纪念节俭简朴的母亲。) 欲扬先抑的手法。
作品评价: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 ——白先勇
琦君:
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髻》《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之一。
琦君名列台湾十大女作家之首。三十多年来她笔耕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选入中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烟愁》
故乡是我们生长的根,故乡是我们记忆的家园。故乡见证着我们的快乐,故乡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远在他乡的游子视故乡为母亲。浓浓乡情,悠悠情思,谁也割不断那绵绵的故乡情。
请说说你知道的婚礼习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文化?
一拜天地:为什么要先拜天地,因为天创地,地创人,这是人类的起源。
二拜父母:拜父母全意并非是只指父母,古人都叫“高堂”另意指的是“祖上”。
三夫妻对拜:讲现代点,整个仪式意义就是男女双方向自己的起源宣誓。
关于古代的婚礼
在古代,婚姻具有“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使命,即俗话所说的“继香火”。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礼,订婚,婚前礼;
二礼,结婚或成婚的礼仪(正婚礼),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三礼,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男女结婚后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古代婚姻的“六礼”: 据仪礼的记载,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
2、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3、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4、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5、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6、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守花烛”的含义:
洞房花烛夜:洞房花烛夜点燃的灯烛忌吹灭,要一夜长明。 相传新婚夫妇谁要先把灯烛吹灭,谁就先死。所以二人谁也不吹灯。汉族有些地区还有“守花烛”的习俗。即新婚之夜,新郎新娘通宵不睡,看守着洞房花烛,不让其熄灭。俗有“左烛尽新郎先亡,右烛尽新娘先亡”的说法。故一烛灭时,随将另一烛也熄灭,取“同生死”之意。满族洞房花烛忌吹灭,要用扇扇灭,否则不吉利。
汉代《白虎通义·嫁娶篇》中说:“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这话的意思是说,由于古时候婚礼是在黄昏举行的,所以有了“婚姻”的说法。 古时候连路灯都没有,婚礼为什么要捱到黄昏才开始呢?这是远古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在母系社会,女人是“甲方”,男人是“乙方”,不存在嫁娶问题。而且女人坐镇主场,无须为了结婚而搬到婆家。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演变过程中,一部分男人渐渐产生了大男子主义的想法,可是,这种想法又没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于是,胆大的就只能仗着自己生理上身强体壮的优势而去抢。选择什么时间下手呢?月黑风高固然更容易得手,但那年月照明条件太差,万一一不留神抢回来一个老大妈,就追悔莫及了。于是,半明半暗的黄昏成了最佳时段。抢亲时,单枪匹马的话,难度很大,通常要带上几个伙伴作为帮手。日后,这些帮手就演变成了伴郎、傧相。新娘抢到手以后,“革命”尚未成功,因为女方肯定会派人到处寻找,张贴寻人启事。所以男方会把抢来的女子隐藏在家里,一个月后,生米煮成了熟饭,这才大大方方向人们“公示”,此时,女方家族也不得不接受这个既成事实。这一个月,就是“蜜月”的来源。
婚礼是传统文化精粹之一,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故乡的婚礼(琦君)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与敬畏,请辞嫁,前后呼应,爱祝福,借鉴过去改革陋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故乡的婚礼(琦君)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看一看,整体感知,说一说,找一找,第一小组,第六小组,第三小组,第七小组,研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故乡的婚礼(琦君)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三分钟教育,婚礼的起源,各民族的婚俗文化,《故乡的婚礼》,布置作业,土家族,哭嫁歌,保安族,摩梭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