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4 生活与哲学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设计
展开长丰县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期高二年级政治学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项目 | 内容 | |
课题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修改与创新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准确理解并识记矛盾的内涵。理解并识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运用矛盾普遍性欲特殊性关系的方法看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人要实事求是,做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教学重、 难点 | 教学重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教学难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
|
教学准备 |
|
|
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展示几幅反应中美关系的图片,并指出中美既合作又有冲突)在这些上,把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称之为矛盾。 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板书) 1,什么是矛盾(板书) A,含义:反应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间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B,矛盾的基本属性
【问题探究】: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 在中国,“一支独秀”的经济背后是矿难的“一支独秀”。 从2001年至2004年十月底,全国煤矿平均每7.4天发生一宗死亡十人以上的事故。从2000年到2003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135起, 死亡24828人。 根据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问题一:对企业而言,经济效益的产生离得开安全生产吗? (离不开,没有安全生产,就难以保证企业的效益) 问题二:生产过程中,合理的安全投入会转化成经济效益吗? (会,合理的安全投入,可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从而转化成经济效益) 问题三: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存在矛盾吗? (存在,要安全生产就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花钱>,经济效益就是赚钱) 问题四:根据前面三个问题,概括出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就是一对矛盾,体现对立统一的关系,经济效益的获得离不开安全生产,没有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就得不到保障,同样,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也必须努力做到安全生产 ) 注意:A、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C.准确理解把握“事物内部”――――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2矛盾的同一性(板书)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情景思考】:盲人为什么会领路 英国首都伦敦是个“雾都”.一天早晨,国会议员史密斯先生出门,他要在八点钟之前赶到国会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可是大雾弥漫,咫尺之内,不见人影.史密斯先生没走多远就迷路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碰到一个人.那人说:“先生,您有什么事?”史密斯赶紧告诉他自己要到国会开会.那人说:“先生,你先别着急,我带你去.”说完就领着史密斯向前走去.他们走过一条街道,拐了一个弯,穿过了一个广场,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国会大楼.史密斯大为惊讶:“先生,这么大的雾,您是怎么找得着路的?”那人说:“有雾没雾对我来说是一个样,我是个盲人.” 盲人为明人领路,乍听起来出乎意料,可细想一下又在情理之中.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 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大雾的的条件下,明眼人看得见的优势反而成为劣势—找不着路了;盲人看不见的劣势却转化为优势—任凭雾再大也能自由行走。
3矛盾的斗争性(板书)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注意:哲学上所讲的“斗争”不等于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 “斗争性”。 【练习】:请根据矛盾对立性的含义填空: 喜―――( ) 吸引―――( ) 攻―――( ) 遗传―――( ) 强―――( ) 民主―――( ) 深―――( ) 战争―――( ) 议一议: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 •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风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暴力与和平 •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只有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会排斥或斗争;彼此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谈不上矛盾,更不会排斥或斗争。如“上”与“白” 【练习】: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 )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C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板书) 1,矛盾的普遍性(板书)
①含义
②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板书) 含义(原理): 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举例】a,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科研究的矛盾不同 b,植物从发芽到死亡不同阶段上呈现的特点是不同的;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各个阶段上特点是不一样的。 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板书):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我们认识了普遍性不等于认识了该事物的的各个特殊。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举例】:有一个医生对一位患病的老人说:“你要多吃水果”。于是,老人的儿子去买了一些苹果,老人不吃,他儿子又去买了一些梨子,老人还是不吃,他儿子又去买了一些香蕉,老人还是不吃,这时,老人说医生要他吃水果而不是吃苹果,梨子和香蕉。 【思考】:这个老人犯了什么错误?(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
【议一议】: a、能不能反过来说:“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 b、能不能说: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 奥运会会徽由独特图形,举办地英文名,举办时间,五环标志组成。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如果离开了这些共同的东西,再有特点,也不能称之为奥运会会徽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 例:价值规律,对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来说是矛盾的普遍性,但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则是矛盾的特殊性。 该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学会科学工作方法:搞试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一般到个别、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
|
板书设计 | 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
| |
教学反思 |
|
项目 | 内容 | |
课题 |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修改与创新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注重学生体验过程,培养学生注重反思、发展自我的人本精神。
|
|
教学重、 难点 |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矛盾分析法的重要内容 |
|
教学准备 |
|
|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出示:老子画像 问生:这是老子,大家对老子了解多少? 学生回答: 教师: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无为”可以说是老子思想的基本理念。 介绍投影内容: 师: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老百姓的生活,从而实现“无为而胜有为”。 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不如孔子积极。这其实是对“无为”思想的误读。 老子的“无为”其实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如何“为”的哲学。 【板书】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我们说,矛盾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生活中,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将更能显现我们生活的智慧。 请大家先看一个实例: 出示动漫FLASH: 一个猎人要过河,带着狼、羊、菜,但每次只能带一样过河。很明显,当猎人离开的时候,羊会吃菜,而狼会吃羊。(边讲边演示) 请大家思考一下,猎人如何能够顺利地把狼羊菜带过河。 【学生演示】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什么? 生答: 教师启发:在狼羊菜中,谁是关键? 生:羊的问题是关键。 师:很明显,羊是关键。我们先要把羊带过去,过程中又要把羊带回来。 而羊问题的解决,很好地带动了整个这一复杂过程的顺利完成。 哲学上,我们就把类似于羊的问题称之为主要矛盾,而把相对于羊的狼和 菜的问题称之为次要矛盾。 【展示】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合作探究】:结合“猎人过河”的实例,谈一谈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生答:要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 师问:为什么? 生: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师讲:我们通常所说的“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道理。 生答:也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师问:为什么? 生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互依赖:如果没有狼或菜的问题,羊问题的主要矛盾也就无所谓主要矛盾。 相互影响:过程中,之所以又把羊又带回来,就是由于受解决狼或菜次要矛盾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菜在对岸)在这一特定阶段,相比较羊的问题,狼的问题地位上升,成为主要矛盾,而羊成为次要矛盾。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所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师: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 这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板书】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投影展示内容】: 见课件 因此,生活中,面对复杂问题,我们在“为”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重为”、“轻为”的关系,才能彰显我们“为”的智慧,从而更好地推动问题的解决,事物的发展。 下面请大家再看这样一个例子: 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刻在希腊北部小镇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这句铭文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信条。它告诉人们,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认知情怀。 师问: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评价自己? 生答: 师:我们说,年轻学生,一要看到自身的优点,不能妄自菲薄,要寻求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另一方面,也不能妄自尊大,要谦逊,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 即使是被后人尊为圣人的孔子,清朝著名的戏曲作家李渔曾经这样评价过: 【投影展示】:圣人之事,犹有不可尽法者。 师:这说明孔子及其儒学也并非完美无缺,也有不足。 师反问:那孔子为什么又能被称为是圣人呢? 师总结:这就说明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矛盾的双方中主要的一方所规定的。 我们就把这样的方面称之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体中的另一方称之为矛盾的次要方面。 【展示】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师:主要方面主要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我们认识某一事物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呢?我们能否忽视?孔子是如何对待自身不足的? 生答:“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师:说明也不可忽视自身哪怕是次要的不足,为什么呢? 【展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杀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师:这句话又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感悟? 生答: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发生转化,当矛盾双方转化以后,事物的性质也就随之改变了。所以,我们也绝不可忽视我们自身存在的哪怕是细微的不足。 【板书】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投影展示内容】:见课件: 师:请大家赏析一句话: 这句话是我所敬仰的一位老师最为欣赏的一句话,当然对我的触动也很大。 投影展示:二十年后,你会因为没有做的事而后悔,也会因为做过的事而后悔,但前者往往会多于后者。 师问:那位同学起来分析一下这句话 生答: 师总结:做得多,少后悔;做得少,多后悔。后悔的多还是少是由做的多少决定的。我们年轻人应积极而为。 我说,更要运用这一原理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正确判断,去理性而“为”。 教师总结: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两个关系中好像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有的同学已经感觉到了,能不能总结一下: 生答: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板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师:认识自己是为了走出自己,发展自己。 【学生参与】建立在对自身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呢? 学生回答: 师:我这里也总结了两点,和大家共勉: 一、加强对自身的反思: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要以他人为鉴,注重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总结:很明显,从刚才大家发言中,我们感受到我们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不同情况,只有对我们自身作出不同的具体的分析,才能够正确地认识我们自己。同样,对待不同的优点和缺陷,也只有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它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投影:孔子讲学 师: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就是依据普遍性,对冉求和仲由作出具体的分析,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的正确的方法。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板书】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师: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具体而为。 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分析法。我们借助这一方法,也给大家简单地谈了谈如何“为”的问题。我们说,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如何“为”的智慧,有时侯更需要我们有正确处理好“为”的关系的勇气和决心。 用哲学: 播放视频:中学生使用手机合适吗? 【用哲学】:如何看待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问题?并简要阐述理由。 生答: 师总结:对待中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我们学校、老师、家长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应以疏导为主,实现“无为而治”;而我们学生本人应在违反校纪校规和会严重干扰学习的问题上坚决不为,从而在自身发展的重点学业水平提升上大有作为。
|
|
板书设计 | 一 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 |
教学反思 |
|
2021学年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 【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练习】,【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4 生活与哲学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4 生活与哲学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及反思,共3页。
2020-2021学年1 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价值与价值观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