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教案第4课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教案第4课时,共3页。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卤族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以VIIA元素为例,掌握非金属元素同族性质递变规律
2、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素性质与原子核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过程】
[过渡]以上我们研究了金属族元素与原子结构关系,下面我们继续研究非金属族元素-卤素
[板书]2、卤族元素
[投影]卤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交流·探究]卤素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1)在结构上: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投影]资料卡片
[板书](2)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eq \\ac(○,1).颜色: 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
颜色逐渐加深
eq \\ac(○,2).状态: 气态~液态~固态
eq \\ac(○,3).熔沸点: 逐渐升高
eq \\ac(○,4).密度: 逐渐增大
eq \\ac(○,5).溶解性: 逐渐减小
[投影]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板书](3)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eq \\ac(○,1)、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
eq \\ac(○,2)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氢化物稳定性次序为
HF>HCl>HBr>HI
反应通式:X2 + H2 === 2HX
[演示实验]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NaBr溶液
滴加氯水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滴加CCl4
[实验1]
溶液由无色变成橙黄色
结论:氯可以把溴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4)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 Cl2 = 2NaCl + Br2
KI
溶液
滴加CCl4
上层:无色
下层:紫红色
滴加氯水
[实验2]
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结论:氯可以把碘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2NaI + Cl2 = 2NaCl + I2
KI
溶液
滴加CCl4
上层:无色
下层:紫红色
滴加溴水
[实验3]
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结论:溴可以把碘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2NaI + Br2 = 2NaBr + I2
[讲]请同学们指出上述三个反应的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得出氟氯溴碘的氧化性依次减弱的结论。
[板书]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
F2 Cl2 Br2 I2
氧化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思考与交流]主族元素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它们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
[板书] (5)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 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 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
2、 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
3、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于非金属元素性也越强。
[小结]
[自我评价]
1、元素周期表中某ⅠA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同一周期的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A. x+25 B. x+2 C. x+12 D. x+26
2、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单质2.8g与氧气充分作用,可得到6g化合物XO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三周期 B. 第二周期
C. 第Ⅳ主族 D. 第Ⅴ主族
3、下列各氢化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AsH3>NH3>PH3 B. PH3>AsH3 >NH3
C. NH3>PH3>AsH3 D. NH3>AsH3 >PH3
4、下列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KOH B. NaOH C. RbOH D.LiOH
5、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
A、钾的密度比钠小B、钾原子的电子层比钠原子多一层
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
6、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错误的是( )
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7、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
A、砹的非金属性在卤素中是最弱的,At-易被氧化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D、砹在常温下是白色固体
8、某元素形成气态氢化物为HnR,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分子中有m个氧原子,则其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 )
A、H2m-8+nROm B、H2n-8+mROm C、H2ROm D、H2mROm
名称
反应条件
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F2
冷暗处爆炸
H2+F2====2HF
HF很稳定
Cl2
光照
光
500℃
H2+Cl2=====2HCl
HCl稳定
Br2
高温
H2+Br2======2HBr
HBr较不稳定
I2[来源数理化网]
高温、持续加热
H2+I2======2HI
HI很不稳定
卤族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以VIIA元素为例,掌握非金属元素同族性质递变规律
2、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素性质与原子核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过程】
[过渡]以上我们研究了金属族元素与原子结构关系,下面我们继续研究非金属族元素-卤素
[板书]2、卤族元素
[投影]卤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交流·探究]卤素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1)在结构上: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投影]资料卡片
[板书](2)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eq \\ac(○,1).颜色: 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
颜色逐渐加深
eq \\ac(○,2).状态: 气态~液态~固态
eq \\ac(○,3).熔沸点: 逐渐升高
eq \\ac(○,4).密度: 逐渐增大
eq \\ac(○,5).溶解性: 逐渐减小
[投影]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板书](3)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eq \\ac(○,1)、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
eq \\ac(○,2)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氢化物稳定性次序为
HF>HCl>HBr>HI
反应通式:X2 + H2 === 2HX
[演示实验]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NaBr溶液
滴加氯水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滴加CCl4
[实验1]
溶液由无色变成橙黄色
结论:氯可以把溴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4)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 Cl2 = 2NaCl + Br2
KI
溶液
滴加CCl4
上层:无色
下层:紫红色
滴加氯水
[实验2]
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结论:氯可以把碘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2NaI + Cl2 = 2NaCl + I2
KI
溶液
滴加CCl4
上层:无色
下层:紫红色
滴加溴水
[实验3]
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结论:溴可以把碘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2NaI + Br2 = 2NaBr + I2
[讲]请同学们指出上述三个反应的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得出氟氯溴碘的氧化性依次减弱的结论。
[板书]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
F2 Cl2 Br2 I2
氧化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思考与交流]主族元素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它们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
[板书] (5)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 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 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
2、 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
3、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于非金属元素性也越强。
[小结]
[自我评价]
1、元素周期表中某ⅠA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同一周期的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A. x+25 B. x+2 C. x+12 D. x+26
2、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单质2.8g与氧气充分作用,可得到6g化合物XO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三周期 B. 第二周期
C. 第Ⅳ主族 D. 第Ⅴ主族
3、下列各氢化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AsH3>NH3>PH3 B. PH3>AsH3 >NH3
C. NH3>PH3>AsH3 D. NH3>AsH3 >PH3
4、下列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KOH B. NaOH C. RbOH D.LiOH
5、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
A、钾的密度比钠小B、钾原子的电子层比钠原子多一层
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
6、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错误的是( )
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7、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
A、砹的非金属性在卤素中是最弱的,At-易被氧化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D、砹在常温下是白色固体
8、某元素形成气态氢化物为HnR,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分子中有m个氧原子,则其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 )
A、H2m-8+nROm B、H2n-8+mROm C、H2ROm D、H2mROm
名称
反应条件
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F2
冷暗处爆炸
H2+F2====2HF
HF很稳定
Cl2
光照
光
500℃
H2+Cl2=====2HCl
HCl稳定
Br2
高温
H2+Br2======2HBr
HBr较不稳定
I2[来源数理化网]
高温、持续加热
H2+I2======2HI
HI很不稳定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