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
展开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B.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C.密度比水小
D.沸点比水高
【解析】 乙醇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答案】 D
2.“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下列有关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酒精属于有机物
D.酒精分子中6个氢原子都可以与钠反应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是乙醇分子中的O—H键断裂
B.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蓝色则含水
C.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和调味用的料酒
D.甲烷、乙烯、苯、乙醇都是无色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
【解析】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O—H键发生断裂;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作检验试剂,若变蓝表明其含水;工业酒精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甲醇,因此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和调味用的料酒;甲烷、乙烯、苯都不溶于水,但乙醇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答案】 D
4.结合乙烯和乙醇的结构与性质,推测丙烯醇(CH2===CH—CH2OH)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加成反应
B.氧化反应
C.与Na反应
D.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解析】 丙烯醇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具有烯烃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醇羟基,具有醇的性质,能发生氧化反应,与钠反应,但不具有酸性,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答案】 D
5.(双选)乙醇(C2H6O)的结构可能有两种:
关于确定是(Ⅱ)而不是(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分子中的六个氢原子不完全相同
B.1 mol乙醇完全燃烧时生成3 mol H2O
C.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作用生成0.5 mol H2
D.乙醇可以制酒精饮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乙醇的分子结构与性质。乙醇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但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作用时生成0.5 mol H2,说明6个氢原子中只有1个氢原子被置换,这个氢原子与其他5个氢原子不同,故结构式为(Ⅱ);1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不能说明乙醇分子中6个氢原子的异同;而乙醇能制酒精饮料,不能说明乙醇的分子结构。
【答案】 AC
6.区别乙醇、苯和溴苯,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振荡,静置
B.与乙酸在有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
C.加蒸馏水后振荡,静置
D.加硝酸银溶液后振荡,静置
【解析】 物质检验最简单的方法是从物质物理性质:颜色、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考虑。乙醇、苯、溴苯都是无色液体,外观不能鉴别,因此可以从溶解性、密度方面鉴别,所加最简单试剂即为蒸馏水,乙醇与水互溶,苯与水分层且在上层,溴苯与水也分层但在下层。
【答案】 C
7.甲醚和乙醇两种物质分子结构示意图如下。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它们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乙醇和甲醚两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B.等质量的乙醇和甲醚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相同
C.乙醇和甲醚的分了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也不同
D.不同的物质,元素种类和各元素原子个数一定不同
【解析】 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由题图可知乙醇和甲醚两种物质都符合定义,A项正确;乙醇和甲醚的化学式相同,故等质量的乙醇和甲醚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相同,B项正确;由题图可以看出,乙醇和甲醚的分子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也不同,C项正确;不同的物质,元素种类和各元素原子个数也有可能相同,例如甲醚和乙醇,元素种类和各元素原子个数均相同,D项错误。
【答案】 D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 通过分析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A项正确。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项错误。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错误。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D项错误。
【答案】 A
9.酿酒技术是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之一。我国早在公元前2200年就能造酒,人类饮酒的历史也随着酒的产生一直延续到现在,酒与化学是密切相关的。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的H+,所以乙醇是电解质
B.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显碱性
C.乙醇分子中只有烃基上的氢原子可被钠置换出来
D.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用白酒浸泡中药制成药酒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答案】 D
10.(2015·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2 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是( )
A.2.1 g B.2.6 g
C.3.8 g D.5.1 g
【解析】 根据题意,水的物质的量是10.8 g/18 g/mol=0.6 mol,H元素的物质的量是1.2 mol,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则C元素的物质的量是1.2 mol/3=0.4 mol,完全燃烧生成0.4 mol的二氧化碳,质量为0.4 mol×44 g/mol=17.6 g,现在二氧化碳和CO的总质量为27.2 g-10.8 g=16.4 g,少生成17.6 g-16.4 g=1.2 g,比较二氧化碳与CO的化学式可知,每生成1 mol CO,则少生成16 g气体,所以CO的物质的量是1.2 g/16 g/mol=0.075 mol,所以CO的质量是0.075 mol×28 g/mol=2.1 g,答案选A。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是A分子的球棍模型和B分子的比例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分子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B分子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和HBr发生反应生成溴乙烷,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
【解析】 根据成键原则,可以判断A和B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3OH和CH3CH2OH,它们结构相似,属于同系物,它们都含—OH,甲醇和乙醇性质相似,能被氧化成相应的醛,能够与金属钠反应。根据B在加热条件下能与HBr发生反应生成溴乙烷的特点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答案】 (1)同系物
(2)2CH3OH+O22HCHO+2H2O
(3)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4)取代反应
12.(2015·新疆兵团华山中学高二考试)A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并能进行如图所示的多种反应。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反应①与钠和水反应的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B是乙烯,A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根据框图中信息,A能与Na、乙酸反应,在红热铜丝发生催化氧化,可推知A是乙醇,C是乙酸乙酯,D是乙醛,E是乙醇钠,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1)A为乙醇,化学式为C2H6O,故答案为:C2H6O;
(2)反应①是乙醇与钠的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反应③为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反应④是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3)Na与水、乙醇反应,均生成氢气,放出热量,但Na的密度比乙醇大,Na沉在乙醇液面下,乙醇中羟基不如水中活泼,反应较水更平稳,故相同点:都有无色气泡产生,都有热量放出;不同点:乙醇与钠反应时,钠沉在液面下,反应也更平稳。
【答案】 (1)C2H6O
(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都有无色气泡产生,都有热量放出 乙醇与钠反应时,钠沉在液面下,反应也更平稳
13.Ⅰ.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将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变黑后的铜丝插入乙醇里,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针对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时乙醇转化率低的情况,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以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立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率,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①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
②控制鼓气速率的方法是________。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式是(填戊装置中导管的代号):乙接________、__________接丙,戊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________中。
【解析】 Ⅰ.铜丝在该反应中参与了化学反应,其变化过程为:CuCuOCu,实际上是铜丝先被氧化为CuO,然后是CuO直接氧化乙醇。Ⅱ.从该实验的装置图分析是利用试管甲和气囊得到乙醇蒸气和氧气,然后与玻璃管乙中的铜丝反应制得乙醛,利用试管丁收集生成的乙醛。(1)为了加快乙醇汽化的速率,需对试管甲进行加热。(2)铜丝能够长时间保持红热状态,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气流速率可通过观察甲试管中的气泡数量确定,所以可通过控制甲试管中单位时间内的气泡数达到控制鼓气速率的目的。(3)由于乙醛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可在乙、丙中间添加安全瓶;若不用水吸收,为了增强冷却效果,可将试管丁浸在冰水中。
【答案】 Ⅰ.铜丝表面变红
CH3CH2OH+CuO―→CH3CHO+Cu+H2O
Ⅱ.(1)加快乙醇汽化的速率 (2)①乙醇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 ②控制甲装置中单位时间内的气泡数 (3)b a 防止倒吸 冰水
1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乙醇的分子结构进行探究,其过程如下:
猜想一:乙醇的结构简式是CH3CH2OH
猜想二:乙醇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
制定方案并实施: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测定乙醇与钠反应(放热)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实验装置和操作正确,且结论符合猜想一,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装置和操作正确,且结论符合猜想二,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装置正确,实验结果为2.3 g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时产生了标准状况下的氢气约0.56 L,则乙醇的结构简式应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除了需要纠正图中装置错误以外,还需注意下列问题中的________(用序号填写)。
①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开始前准确测定乙醇的量
③钠足量
④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大于560 mL
⑤氢气的体积测算准确
【解析】 (1)利用排水法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广口瓶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
(2)若乙醇的结构简式是CH3CH2OH,设其物质的量为1 mol;当只有羟基上的氢反应,则生成0.5 mol氢气;当只有甲基上的氢反应,则生成1.5 mol氢气;当只有亚甲基上的氢反应,则生成1 mol氢气;当甲基、亚甲基上的氢反应,则生成2.5 mol氢气;当甲基、羟基上的氢反应,则生成2 mol氢气;若亚甲基、羟基上的氢反应,则生成1.5 mol氢气;若甲基、亚甲基、羟基上的氢全部反应,生成3 mol氢气。
(3)若乙醇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设CH3OCH3的物质的量为1 mol;甲基上的氢全部反应,生成3 mol氢气。
(4)2.3 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标准状况下0.56 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25 mol,所以每摩尔乙醇与钠反应提供的氢原子为1 mol。所以,乙醇的结构简式应为CH3CH2OH。
(5)该实验原理是测出一定量乙醇与钠反应(放热)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据此推断结构,气密性好才能收集到气体;乙醇的量,氢气的体积准确,定量计算结论才正确;钠足量才能保证乙醇完全反应;由于2.3 g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时产生了标准状况下的氢气约0.56 L,所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应大于560 mL。
【答案】 (1)广口瓶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
(2)1∶0.5、1∶1.5、1∶1、1∶2.5、1∶2、1∶3
(3)1∶3
(4)CH3CH2OH 1 mol乙醇中只有1 mol活泼氢原子
(5)①②③④⑤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1课时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1课时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化学键第1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化学键第1课时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