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物理 第十六章 4碰撞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5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物理 第十六章 4碰撞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501
    高中物理 第十六章 4碰撞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502
    高中物理 第十六章 4碰撞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5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碰撞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碰撞教学设计,共8页。

    碰撞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2.了解微粒的散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

    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

    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F的条件

    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

    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

    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

    熟练掌握碰撞的特点,并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是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求.

    (二)进行新课

    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重锤自h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m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L是多少?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

    (1)提问学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阻力F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

    Mgh+L)+mgL-FL=0

    将此结论写在黑板上,然后再组织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2)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第一阶段,M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不动,直到M开始接触m为止.再下面一个阶段,Mm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

    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有速度,,而m速度为零。下一阶段开始时,Mm就具有共同速度,即m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来,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m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动能是有损失的.

    (3)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

    第一阶段,对重锤有:

    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Mv+0=(M+m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4)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

    2.展示投影片2,其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m的小球,此装置一起以速度v0向右滑动.另一质量也为M的滑块静止于上述装置的右侧.当两滑块相撞后,便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则小球此时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

    (1)提问学生解答方案,可能出现的错误有:在碰撞过程中水平动量守恒,设碰后共同速度为v,则有

    M+mv0+02M+mv

    解得,小球速度 

    (2)教师明确表示此种解法是错误的,提醒学生注意碰撞的特点:即宏观没有位移,速度发生变化,然后要求学生们寻找错误的原因.

    (3)总结归纳学生的解答,明确以下的研究方法:

    碰撞之前滑块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悬线处于竖直方向.

    两个滑块碰撞时间极其短暂,碰撞前、后瞬间相比,滑块及小球的宏观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悬线仍保持竖直方向.

    碰撞前后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因此碰撞过程中,悬线不可能给小球以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小球的水平速度不变.

    结论是:小球未参与滑块之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小球的速度保持为v0

    (4)小结:由于碰撞中宏观无位移,所以在有些问题中,不是所有物体都参与了碰撞过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与区别.

    3.展示投影片3,其内容如下: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两球的动量分别是pA=5kgm/spB=7kgm/s,如图所示.若能发生正碰,则碰后两球的动量增量pApB可能是     

    ApA=-3kgm/spB =3kgm/s

    BpA=3kgm/spB =3kgm/s

    CpA=-10kgm/spB =10kgm/s

    DpA=3kgm/spB =-3kgm/s

    组织学生认真审题.

    (1)提问:解决此类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为:

    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总动能不能增加;系统总能量的减少量不能大于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的能量减少量;碰撞中每个物体动量的增量方向一定与受力方向相同;如碰撞后向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2)提问:题目仅给出两球的动量,如何比较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帮助学生回忆的关系。

    (3)提问: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球的质量关系,如何找到质量关系?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挖掘隐含的质量关系,即A追上B并相碰撞,

    所以,,即

    (4)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为A

    4.展示投影片4,其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长为L的轻绳拴住,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将小球拉到绳子拉直并与水平面成θ角的位置上,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则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即时速度是多大?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

    (1)提问学生解答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有:认为轻绳的拉力不做功,因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的零点,有

    (2)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第一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直到轻绳位于水平面以下,与水平面成θ角的位置处为止.在这一阶段,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成立.

    下一阶段,轻绳绷直,拉住小球做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直到小球来到最低点,在此过程中,轻绳拉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成立.

    提问:在第一阶段终止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在下一阶段初始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

    在学生找到这两个速度方向的不同后,要求学生解释其原因,总结归纳学生的解释,明确以下观点:

    在第一阶段终止时刻,小球的速度竖直向下,既有沿下一步圆周运动轨道切线方向即与轻绳相垂直的方向的分量,又有沿轨道半径方向即沿轻绳方向的分量.在轻绳绷直的一瞬间,轻绳给小球一个很大的冲量,使小球沿绳方向的动量减小到零,此过程很类似于悬挂轻绳的物体例如天花板与小球在沿绳的方向上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由于天花板的质量无限大相对小球,因此碰后共同速度趋向于零.在这个过程中,小球沿绳方向分速度所对应的一份动能全部损失了.因此,整个运动过程按机械能守恒来处理就是错误的.

    (3)要求学生重新写出正确的方程组.

    解得

    (4)小结: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类比为碰撞,建立合理的碰撞模型可以很简洁直观地解决问题.下面继续看例题.

    5.展示投影片5,其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滑块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水平地面光滑.mAmB原来静止,在瞬间给mB一很大的冲量,使mB获得初速度v0,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弹簧的最大势能是多少?

     在学生认真读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mAmB与弹簧所构成的系统在下一步运动过程中能否类比为一个mAmB发生碰撞的模型?因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可类比为碰撞模型

    (2)当弹性势能最大时,系统相当于发生了什么样的碰撞?势能最大,动能损失就最大,因此可建立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

    经过讨论,得到正确结论以后,要求学生据此而正确解答问题,得

    到结果为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四)作业

     问题与练习1~5题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教学资料

    一维弹性碰撞的普适性结论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第15页讨论了一维弹性碰撞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本文旨在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一般性情况,从而总结出普遍适用的一般性结论。

    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的刚性小球AB,以初速度运动,若它们能发生碰撞(为一维弹性碰撞),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我们的任务是得出用表达的公式。

    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将AB看作系统。

    由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有               

    有弹性碰撞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有    

    将上两式左右相比,可得

             

    碰撞前B相对于A的速度为,碰撞后B相对于A的速度为,同理碰撞前A相对于B的速度为,碰撞后A相对于B的速度为,故式为,其物理意义是:

    碰撞后B相对于A的速度与碰撞前B相对于A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碰撞后A相对于B的速度与碰撞前A相对于B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有

    [结论1]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以其中某物体为参考系,则另一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即以原速率弹回)。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

          

          

    下面我们对几种情况下这两个式子的结果做些分析。

    ,即两个物体质量相等

        ,表示碰后A的速度变为,B的速度变为

    故有

    [结论2] 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两个物体质量相等,则碰撞后两个物体互换速度(即碰后A的速度等于碰前B的速度,碰后B的速度等于碰前A的速度)。

    ,即A的质量远大于B的质量

    这时。根据两式,

      

    表示质量很大的物体A(相对于B而言)碰撞前后速度保持不变。 

    ,即A的质量远小于B的质量

    这时。根据两式,

      

    表示质量很大的物体B(相对于A而言)碰撞前后速度保持不变。 

    综合⑥⑦,可知:

    [结论3] 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其中某物体的质量远大于另一物体的质量,则质量大的物体碰撞前后速度保持不变。

    至于质量小的物体碰后速度如何,可结合[结论1]和[结论3]得出。

    为例,由[结论3]可知,由[结论1]可知,即,将代入,可得,与上述所得一致。

    以上结论就是关于一维弹性碰撞的三个普适性结论。

     

    [练习]如图所示,乒乓球质量为m,弹性钢球质量为MM>>m),它们一起自高度h高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设地面上铺有弹性钢板,球与钢板之间的碰撞及乒乓球与钢球之间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试计算钢球着地后乒乓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析:

    乒乓球和弹性钢球自状态1自由下落,至弹性钢球刚着地(状态2)时,两者速度相等

           

    弹性钢球跟弹性钢板碰撞后瞬间(状态3),弹性钢球速率仍为v,方向变为竖直向上

    紧接着,弹性钢球与乒乓球碰,碰后瞬间(状态4)乒乓球速率变为v

    由[结论3]可知,弹性钢球与乒乓球碰后弹性钢球速度保持不变(速率仍为v,方向为竖直向上);

    由[结论1]可知,弹性钢球与乒乓球碰前瞬间(状态3)乒乓球相对于弹性钢球的速度为2v,方向为竖直向下,弹性钢球与乒乓球碰后瞬间(状态4)乒乓球相对于弹性钢球的速度为2v,方向为竖直向上。

    v=3v

     

     

    相关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5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4 碰撞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5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4 碰撞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碰撞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碰撞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散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