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第4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利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相邻体积单位换算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在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换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间名数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低级名数换算成高级名数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吗?你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呢?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师:猜想一下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学情预设】对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学生已经很熟悉,能熟练地回答,有些学生会联系相邻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进率分别是10、100,并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想、比较的过程中激发探究欲望,自觉调动已学过的知识经验,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直观演示,推算进率
1.探究发现,直观感知1dm3=1000cm3。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4例2。
【教学提示】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进率。
【学情预设】预设1:棱长1dm,1dm=10cm,所以沿着棱长切,可以切成10×10×10=1000个棱长为1cm、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
预设2:这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1dm2,就是100cm2,高是10cm,100×10=1000(cm3)。
◎教学笔记
(2)展示交流,完成进率推算。
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呈现直观图形。
(3)归纳。
师生归纳:1dm3=1000cm3(板书)
【设计意图】有些学生对于理解这两种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是有障碍的,可借助课件演示或反复实物操作帮助他们建立表象,逐步理解。
2.迁移推理,推算1m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1)学生自主推算。
(2)学生交流,课件同步展示。
【学情预设】预设1:1m=10dm,10×10×10=1000(dm3)。
预设2:1m2=100dm2,底面积就是100dm2,100×10=1000(dm3)。
师生归纳:1m3=1000dm3(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类推的思路自主推导,完成进率推算,建构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模型。
3.整理计量单位。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量单位?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教科书P34下面表格。
(1)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2)学生交流,课件呈现完整的表格。
【设计意图】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整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三、理解应用,巩固提高
【教学提示】
学生有单位换算的经验,只是这里的进率不同,但方法是相同的,放手让学生换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5例3(1)。
同桌之间讨论后交流。
【学情预设】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3.8×1000=3800,所以3.8m3=3800dm3。
师:因为1m3比1dm3大,所以将单位m3的量换成dm3,我们称之为高级单位换成低级单位。谁还能说说,将什么单位换成什么单位是高级单位换成低级单位呢?
【学情预设】m2换成dm2,dm2换成cm2,dm3换成cm3。
师:高级单位换成低级单位,怎么换?
师引导学生概括:高级单位换成低级单位乘进率,即高级单位×进率低级单位。(师板书简洁表达方式)
◎教学笔记
2.课件出示教科书P35例3
同桌之间讨论后交流。
【学情预设】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2400÷1000=2.4,所以2400cm3=2.4dm3。
师:这里是由低级单位换成高级单位。说说,低级单位换成高级单位怎么换呢?
师引导学生概括:低级单位换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即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师板书简洁表达方式)
3.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情预设】有较强数感的学生对于此类换算无障碍,但有些学生会把高级单位换成低级单位,低级单位换成高级单位这两种换算弄混淆。
师小结: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体积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鼓励他们灵活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换算。
四、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
课件出示教科书P35例4。
(1)学生观察牛奶包装箱,找出计算体积所需的数据。
(2)学生自主解答。
【教学提示】
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dm3或m3作单位都给予肯定。
(3)交流汇报。
板书:V=abh=50×30×40=60000(cm3)
(4)师:用立方厘米给牛奶箱的体积作单位合适吗?你觉得哪个单位更合适?为什么?
生交流,师板书:60000cm3=60dm3=0.06m3
【学情预设】当学生能意识到立方厘米作单位较小而牛奶箱较大不匹配时,自然能想到换算单位。有的学生觉得用dm3比较好,有的学生觉得用m3比较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体积单位换算,培养使用合适单位表示数量的习惯。
◎教学笔记
五、实际运用,巩固提升
1.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没有统一单位,直接计算:15×24×3=1080(立方米)。让学生评价对错,分析错在哪里,及时进行更正。
预设2:各边长统一单位为“米”,再进行计算。
2.完成教科书P36“练习八”第1题。
【学情预设】有少数学生弄不清单位间的进率或者将乘进率和除以进率弄混淆了,教师引导更正,并强化方法。
3.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本道题中的边长,涉及3个长度单位,学生容易混淆,除了解答时要仔细,更要注意最后的单位是“立方分米”,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体积单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进行各种计量单位的换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前面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本节课引导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猜想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并经历相邻体积单位换算的推导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迁移能力,掌握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互换。教师通过例题的讲解与练习的巩固,组织学生多角度思考和交流,将前后所学的知识逐步归纳成体系,形成知识链,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方法,避免混淆。
▷作业设计
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 )
2.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 )
◎教学笔记
3.1000个1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1dm3。 ( )
4.棱长是1m的大正方体可以切成1000个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 )
5.棱长为6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三、一块长方体钢板的长是42dm,宽是5dm,厚是0.1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合多少立方米?
参考答案
二、1.× 2.× 3.√ 4.× 5.×
三、42×5×0.1=21(dm3) 21dm3=0.021m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 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索图形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 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索图形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复习导入,新课讲授,课堂作业,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质课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质课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预习反馈,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3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提示,学情预设,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