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全国卷讲座(七)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
展开这是一份突破全国卷讲座(七)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说四大内容,小说阅读解题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突破全国卷讲座(七)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
策略一:明确小说四大内容,关注高考四大题点
一、小说四大内容
1.情节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在情节安排过程,需要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情节的概括、情节手法、情节作用,这几个关键点是命题者在“情节方面”的命题着眼点。
2.形象
小说塑造形象包含这样几个关键点:人物性格与形象特点,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塑造方法——正面和侧面。另外,高考对小说语言的命题,一般是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理解或者整体语言风格的把握,也可以归纳到“人物”这一命题点。
3.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以用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等。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的特点、环境的作用,这几个关键点是命题者在“环境”方面的命题着眼点。
4.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贯穿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它是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观照,主题是否深刻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及内涵的深浅。
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1)从题材内容着眼,通过抓标题、抓主要事件,把握主题。
(2)从人物塑造着眼,通过主要人物的记叙描写、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主题。
(3)从情节发展着眼,通过梳理情节、分析情节设置的原因和品味细节来发掘主题。
(4)从环境描写着眼,通过分析环境的特点和背景介绍来理解主题。
高考常常以开放题的形式命制最后一个题目: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或情感意蕴。
二、小说阅读解题技巧
1.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
阅读小说首先要从宏观入手,统观全文,弄清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写了哪些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是什么,开端前是否有序幕,结局后是否有尾声。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段意,为文章切分出层次,进而梳理出小说的情节。
2.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和环境
阅读小说一定要注意关注对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探知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同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的叙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动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阅读小说也要注意环境描写。
在阅读中要勾画圈点出各段有关人物、环境描写的重要词句,并用简洁的语言做好批注。
3.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意图
小说的主题往往蕴藏于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阅读小说,要在前面对情节的梳理、对人物、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标题、情节、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作者的主观倾向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出主题。
策略二:把握散文基本知识,学会快速阅读
一、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特征
1.基本特征:“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的。
2.内容特征:题材广泛多样。其纵贯古今,横亘中外,表现人生社会,寄寓人生百态、家长里短,取材十分广泛。
3.形式特征: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炉;②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③从侧面暗示,调动读者的想象力;④写法自由,体式不拘。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类别
文体特点
表现手法
代表作品
写景
状物
散文
写景
散文
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表现主题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荷塘月色》
状物
散文
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内容情感
托物言志、象征
《白杨礼赞》
写人叙
事散文
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
叙述、描写
《背影》
议论说
理散文
以议论为主,文字灵活,寓哲理于形象
议论、象征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三)散文的线索、结构
1.线索
中心事件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感情
如杨朔的《荔枝蜜》
具体事物
如冰心的《小橘灯》
时间变化
如刘绍棠的《榆钱儿》、胡适的《庐山游记》
2.常见结构
关系类型
子关系
特点
相承关系
承接关系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的层层相递
递进关系
相并关系
并列关系
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
对照关系
相属关系
总分关系
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分总关系
(四)散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
1.表达技巧
2.语言艺术
(1)语言特点
用
词
之
美
炼字
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叠词
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
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
(音韵之美)
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修辞之美
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描写之美
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
(2)语言风格
豪放
与柔婉
豪放
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有时有激越昂扬的抒情;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
柔婉
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
直露
与含蓄
直露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质朴
与华丽
质朴
(平实)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华丽
(典雅)
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
庄重
与诙谐
庄重
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
与细腻
简洁
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二、散文阅读解题技法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学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简单地说快速阅读要完成两个问题: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感受想法的起伏。如果首尾表意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果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了。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理解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联结起来,就能发现作者的意图了。
2.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
(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结尾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联结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战 争
[美]迈尔尼
(1)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我1】
(2)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①
(3)“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格1】
(4)“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5)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6)“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7)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8)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格2】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9)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我2】
(10)“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11)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格3】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12)“哈罗?”
(13)“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14)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格4】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格5】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格6】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15)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格7】
(16)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格8】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我3】
(17)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我4】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18)“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②
(19)“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我5】
(20)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
小说为我们讲述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故事情节如下:
开端(1)~(10):接线员的失误,让两人相识。
发展(11)~(14):特殊的环境和共同的爱好让两人心灵逐渐接近,彼此更加了解。
高潮(15)~(16):心灵的需要让他们两人相恋。
结局(17)~(20):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
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和环境
(一)主要人物——我
【我1】处时间、事件的介绍,既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也可以看出战争带给“我”身体和心灵的伤害,还为下文两人的交往作了铺垫。
【我2】处语言描写,突出了战争对“我”的伤害,写出了“我”与女主人公交谈的融洽舒畅,也为后文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我3】处心理描写,突出“我”对格罗斯文诺的喜爱和两人爱情的美好,与下文两人的永别形成对比,为下文写难以言说的悲伤作了铺垫。
【我4】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格罗斯文诺的担心牵挂,为下文写难以言说的悲哀作铺垫。
【我5】处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极度悲伤。
(二)主要人物——格罗斯文诺
【格1】处语言描写,表现了她的机智幽默。
【格2】处细节描写,表现她的责任感,关心母亲。
【格3】处侧面描写,表现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格4】处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她的性格的直率真诚。
【格5】【格8】处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她虽渴望美好的爱情,但却对爱情非常谨慎和理性克制。
【格6】处的插叙,表现了她婚姻不幸,命运悲惨,思念儿子。
【格7】处动作描写,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三)次要人物——接线员
①处动作描写,巧妙地引出下面“我”与女主人公交往的故事。
②处语言描写,交代了故事结局。
第三步: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意图
小说通过接线员的一次失误,引出“我”与女主人公的相识、亲近、相恋以及因轰炸而造成的两人永诀的爱情故事,刻画了女主人公热情大方、机智幽默、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善良真诚、理性克制、关心母亲、真诚待人等性格特点,表现了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分析错误。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为开头,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表达控诉战争罪恶的主题思想。B项,说法片面,此句还表达了战争对“我”的伤害。E项,“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分析错误。通读小说可知,小说叙述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反映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爱情的向往,控诉战争的罪恶。
答案:DC(答B得1分)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需要我们结合小说中描写女主人公形象的内容来把握。如女主人公“声音很柔和”,虽说与“我”素不相识,与“我”通话,却让“我”深感畅快,以致“我”一整天都在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在与“我”的通话中,女主人公讲述了自己不幸的经历,但她的讲述却“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为了“增加谈话的情趣”,她与“我”“读同样的书”。这些内容反映出女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小说叙述了“我”与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连接人物、安排情节的枢纽是“电话”。因为接线生接错电话,两人戏剧性地联系在一起,进而命运相连。两人从未见面,只能通过电话交流,因而电话聊天透露出人物的心声,表现人物的形象。电话交流的限制性又丰富了读者对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所写内容是“小故事”,却用了“大题目”,小与大,反差极大。作答本题,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指出合适或不合适。分析时,可从小说的创作原则、艺术效果、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来思考。
答案:观点一: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二、(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①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②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③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④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⑤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⑥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⑦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⑧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⑨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⑩“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⑪“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⑫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⑬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⑭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⑮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⑯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⑰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⑱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⑲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⑳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第一步:化零为整明内容
先依次概括相关事件或内容。
1.第②段,“我们”的裁缝店简陋而温馨。
2.第③④段,“我们”养的金鱼会让顾客的口气软下去。
3.第⑤段写男人进店的羞涩表现,第⑥段写女人们攒钱做裙子。
4.第⑦~⑫段,写库尔马罕的儿媳妇用鸡换裙子。
5.第⑮段,写小姑娘的妈妈没凑够钱,“我们”也让小姑娘拿走了花衬衣。
6.第⑯⑰段,写裁缝的活太麻烦,让“我们”有过动摇。
7.第⑱~⑳段,写“我们”给帕孜依拉做的“马蹄袖”风靡全村。
8.第段,写辛苦的裁缝活让“我”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第二步:归纳概括明主旨
踏实辛苦的劳动会营造温馨的情趣,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第三步:分析描写明形象
文中主要有两类描写,一类是环境描写,一类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第②③段写出了裁缝店的温馨和用金鱼巧妙化解争执。人物描写:对老男人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突出了他们的羞涩;对库尔马罕的儿媳妇的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她的豪爽和孝顺。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作品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作答此题可遵循以下步骤:①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②圈画出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术语。③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信息类的选项注意是否改变原文意思,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圈画的名称术语是否有依据。④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出来,然后再考虑表述不当的选项。
B项,养金鱼并非裁缝店的生意经,这一段内容也并未表现顾客的斤斤计较,而是渲染了裁缝店温馨祥和的氛围,表现裁缝店所在的喀吾图的质朴人情之美。
答案:B
6.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作答语句含意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①内容角度。就是看该句写了什么内容,有无深层含意。②结构角度。注意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不可机械套用。如答“承上启下”,必须写出承上解说了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什么内容;答“照应”时,必须写出与哪些内容相照应。③表达技巧(或写作目的)角度。答出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效果。
理解本句的内在含意可从表层、深层两个方面入手。表层,抓住关键词“一样”,看“一样”指的是什么。深层,理解句子的语气,“可能”表面上是一种推测、不肯定的语气,其实表达的是肯定的语气,即肯定裁缝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不一样”。虽然裁缝这一职业辛苦、麻烦,但结合下文“是这样的……”及“马蹄袖”事件可知,这一职业也充满着喜悦、成就感等。因而,画线句也隐含着“不一样”“独特性”的含意。
答案: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7.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确定题干的关键词“充满生活气息”“全文”,其次明确语言风格或特点不仅表现在作者的叙述语言上,也表现在文中人物的语言上。结合文章来看,“回过神来”“口气往往会软下去”“时常过来瞅一瞅”等,这些口语化的句子极富生活气息,读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简短的语句,表现出小媳妇快人快语的性格热点;“要当当(唠叨、责怪)嘛”一句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但是我们还是要了”“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这些句子简洁明快,表现了裁缝们的善良;“‘滋——’地一家伙下去”场面感十足,明快风趣的语句大大提升了小说的可读性,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答案: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一、(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啊……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可以尽管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B.小说三次写到卢娜流泪的细节,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书店有了转机喜极而泣,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
C.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梦想的女主人公形象,尤其是通过大量的心理独白展示了卢娜丰富的内心世界。
D.“‘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通体透亮”不仅写出了卢娜明朗的心灵世界,也暗示着书店的美好前景。
解析 “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错,卢娜第二次流泪是因为想到了书店和书本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命运的改变,第三次流泪是感动于丈夫的鼓励和支持。
2.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通读全文可知,标题“把灯光调亮”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既出现在卢娜的心里和行为中,也出现在“省城顾客”的言谈里。在文中,“灯光”实指书店的灯光,虚指知识和文化的传承,“把灯光调亮”表层义是指照亮光线暗淡的明光书店,深层义是指书店的发展和经营走向好转,知识和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作者通过这一标题,表明了希望人们认真读书,把心灵之灯调亮的美好愿望。
答案 ①“灯光”是相对黑暗而言的,傍晚的明光书店光线暗淡,把灯光调亮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②“把灯光调亮”,作为一种建议,传达的是一种鼓励与期待;作为一种行为,表达的是经营者的自信与担当。③书店经营的是书籍,但传播的是知识和文化,输出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象,它就应该成为指引人前行的一盏明灯。④“把灯光调亮”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
3.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现实生活中,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第一问,可结合文中对卢娜的心理的描写和其他相关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描写进行分析,抓住关键句“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等。作答第二问,可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动力源泉:①对书籍、书店的热爱:阅读书籍和经营书店给了卢娜自信与满足。②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开办书店是卢娜的事业,更是她的人生梦想,书店是她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地方。③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卢娜坚信书籍能传播知识与文化,甚至能改变人。④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卢娜能够在艰难处境中坚持不懈,还在于老公的理解和默默支持。
思考:①大众阅读意识和兴趣的缺失,图书市场萧条。②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③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产业扶持的力度不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读周庄
许 阳
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①不无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归还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
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何等的传神与精辟!身处暮色里的周庄,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显露出来。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摇荡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弘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和感慨呢?
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
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就像一位银发的老人,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又像一个恬静的少女,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
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的。
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
(有删改)
【注】 ①陈逸飞:著名画家。20世纪80年代初,陈逸飞创作了以周庄的双桥为素材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在当年引起了轰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描写的是周庄的夜景,探讨的却是关于珍惜时光、善待生命这一命题。
B.除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文章还使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展示周庄夜景之美,富有艺术感染力。
C.文章重点选择了周庄的街道、灯笼、小桥等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绘,展示了周庄既古朴而又安详的美。
D.周庄的夜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作者对这种宁谧的美充满了喜爱,而对充满喧闹和嘈杂的白天的周庄则带有一丝反感。
解析 本文不是一篇哲理性散文,而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而且,文章没有探讨“珍惜时光、善待生命”这一命题。
5.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1)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加点词语的基本含义,然后要结合词语所在语境作具体分析。“唯有”修饰“大红灯笼”,强调了“大红灯笼”的独特性;“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说明“大红灯笼”默默见证了周庄的繁华历史。“庄禅”会让人想到庄子和禅学,“庄禅的意境”指的是文章描述的宁静、恬淡、与世无争的意境,表明周庄的夜景有文化意蕴。
答案 (1)“唯有”突出了“大红灯笼”的独特性以及它对周庄繁华历史的见证。
(2)“庄禅的意境”说明周庄的夜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质朴宁静、与世无争。
6.周庄吸引着无数游人前往,却也因商业“失去了往日的风韵”。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白周庄“失去了往日的风韵”的原因。周庄白天游人众多,吵闹、喧嚣,要到夜里才能恢复本真的美,可见对周庄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其往日风韵的丧失,这就提醒我们要保护好文化景观。作答时可围绕这一点展开,联系景点开发现状,阐述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周庄是个美丽的地方,却因为过度的商业开发而变得喧闹、嘈杂,失去了本来的宁静与美丽。这提醒我们:对周庄以及其他人文景点的开发,应该以保护为主,要在保护其原有的外在景观、人文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开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突破全国卷讲座(三) 高考文言文阅读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分析综合,文言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突破全国卷讲座(八)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坚持两项原则,答题遵循四个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突破全国卷讲座(九)高考作文题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