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题(word版 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电影《中国机长》还原了四川航空紧急迫降的事件,下列涉及的化学变化是
A.轮胎变形
B.玻璃破碎
C.航油殆尽
D.通信失常
2.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公共场所多进行消毒。消毒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刺激性的气味,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都有特殊的气味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下列各项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蔗糖的溶解性,金属的导电性
B.氢气的可燃性,氧气的助燃性
C.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木炭能够燃烧
D.铁会生锈,水能够结冰
4.下列物质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A.塑料B.棉花C.合成橡胶D.尼龙
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液体的倾倒
C.吸取石蕊溶液D.将铁钉放入试管中
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水在固体时不能流动——分子间作用大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7.上化学实验课时,小芬突然发现点燃的蜡烛火焰很小。她提出是不是实验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多造成的。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得出结论D.设计实验
8.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B.C.D.
9.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2.5克药品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该( )
A.加砝码B.加药品
C.减少药品D.调节左右螺母
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
A.镁 + 氧气氧化镁B.氢气 + 氯气氯化氢
C.碳酸氢铵氨气 + 二氧化碳 + 水D.锌 + 硫酸硫酸锌 + 氢气
11.图1、2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O2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由图2看出,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都没发生变化
D.由图2看出,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2.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13.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
B.冷凝过程中分子间距发生变化
C.该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该法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
14.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5.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
16.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铁架台(带铁圈) ⑥石棉网 ⑦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⑤⑥D.④⑤⑥⑦
17.下列“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的4项,其中与化学学科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3D打印技术B. 人工智能
C. 人造胚胎D. 零碳天然气发电
18.如图是某品牌净水器滤芯对水净化的全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此净水器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B.此净水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C.用过滤就可以除去水中的病毒D.除去水中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19.小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ml,倒掉部分液体后读数时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掉的液体体积是( )
A.一定大于5mlB.一定等于5ml
C.一定小于5mlD.可能大于5ml,也可能小于5ml
20.水较稳定,加热到100℃也不会生成其他物质 描述的是( )
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化学变化D.物理变化
21.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
②用一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③外焰温度最高
④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发生物理变化
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③④
22.下列模型能表示化合反应的是( )
A.B.C.D.
2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D.①→②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24.甲烷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A.反应前后共有6种物质B.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都不变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的
25.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
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
③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
④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⑤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酒精灯火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
⑥给液体物质加热时,为防止液体受热喷出,试管口应保持竖直向上
A.①③④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⑤⑥
26.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B.蓄水池里的水是混合物,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C.消毒用的液氯是混合物
D.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未涉及的净水方法是蒸馏
27.中国古诗词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蕴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下列对划线部分的相关科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秆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28.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是( )
A.干冰升华
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C.氧气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变成液态氧
D.氢气燃烧生成水
29.下列对分子、原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的体积都很小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可以保持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任何物质的化学性质
D.天然水的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二、填空题
30.如果用“”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的是某些气体粒子的示意图,根据其组成特点用字母回答: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图G所表示的混合物中,组成该物质的分子种类有______种。
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 ②五氧化二磷 ③海水 ④空气 ⑤ 冰水混合物 ⑥ 食盐水 ⑦ CO和CO2
32.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面试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用所提供仪器的序号进行填空)
(1)常用于保存液体药品的是______,常用于保存固体药品的是______。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______;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______。
(3)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
(4)配制溶液时,用于搅拌加速溶解的仪器是______。
33.俗语说:“雷雨肥庄稼”,①是因为打雷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能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②一氧化氮在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化合生成二氧化氮,③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请写出①、②两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______②______。
34.结合如图所示仪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应将量筒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若观察时视线是仰视,则此时读出液体的体积数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数。
(2)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盛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______mL,如果在实验中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的时候,应立即用______扑灭。
(3)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标签未朝向手心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
(4)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用它取用一种试剂后,未经______不可再吸取别的液体,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______向上。
(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4g烧碱,(1g以下使用游码)称量结束后老师发现他把砝码放在了左盘,那么该同学所称烧碱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
(6)酒精灯中的酒精量最多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
35.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根据如图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问题:
①与A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a是______,检验方法是______。
②写出水通电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
③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由此证明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④电解水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对麻烦,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______(只写出试剂名称),生活中硬水软化的主要方法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36.亚硝酸钠(NaNO2),俗称亚硝酸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有咸味,有毒,有致癌性。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钠。若加热到320℃以上则分解,生成氧气、氧化氮和氧化钠。在腌制咸菜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经过测定一般在腌制4小时后亚硝酸盐开始增加,14天至20天达到高峰,此后又逐渐下降,直至最后基本消失。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请归纳出:
(1)亚硝酸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 ;
(2)多数市民喜欢吃咸菜,在食用咸菜时应注意__________ 。
四、实验题
37.实验室过滤的过程如图所示。
(1)过滤原理是利用______不同使不溶性杂质和液体分离开,过滤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
(2)步骤②中滤纸的制作如图,正确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在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是浑浊的,请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_(答一条即可)。
(4)若过滤速率慢,可能原因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5)过滤后如果液体中仍有颜色或异味,可向其中加入适量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6)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要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7)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守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填序号)。
A.公共场所不必随手关水龙头 B.淘米水用来浇花C.不间断放水刷牙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分子
C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微粒在不断运动
D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而氧气比较活泼
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轮胎变形,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航油殆尽,燃油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通信失常,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场所空气中弥漫着刺激性的气味,是由于消毒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腔,引起嗅觉,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D。
3.C
【详解】
A、蔗糖的溶解性,金属的导电性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气的可燃性,氧气的助燃性都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是黑色粉末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木炭能够燃烧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铁会生锈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水能够结冰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分析】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
【详解】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B、棉花是植物纤维,属于天然材料,符合题意;
C、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D、尼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选项A错误;
B、倾倒液体时,标签朝手心,防止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试剂被污染,选项B错误;
C、吸取石蕊溶液,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石蕊溶液,选项C正确;
D、将铁钉放入试管中,试管应横放,用镊子夹取铁钉慢慢放入试管中,然后慢慢竖起试管,防止试管被铁钉打破,选项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氢气和液氢都由氢分子构成,可做燃料,是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B、水在固态时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大,分子不能自由的运动,正确;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不是分子大小的改变,错误;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正确。
故选C。
7.A
【详解】
实验探究中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合作与交流、得出结论。化学实验课时,小芬突然发现点燃的蜡烛火焰很小,她提出是不是实验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多造成的,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猜想假设,故选A。
8.B
【分析】
酒精是易燃物,应该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
【详解】
A.该图标是有毒品标示,故错误;
B.该图标是易燃液体标志,故正确;
C.该图标是腐蚀品标示,故错误;
D.该图标是爆炸品标志,故错误。
故选:B。
9.B
【详解】
试题分析:称量一定质量的物质时,要将砝码和游码固定好,通过增减药品来使天平平衡,称量时指针向右偏转,则说明药品的质量不足2.5g,故要通过增加药品来使天平平衡;
考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进行调零,然后按照“左物右码”进行操作,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称量未知质量的物质时,要通过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而称量定量物质时,要通过增减药品使天平平衡。但如果砝码和游码颠倒时,则称量的物质的质量=砝码-游码。
10.D
【详解】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也有两种,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
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a试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不符合题意;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试管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产生的是氧气,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都没发生变化,符合题意;
D、由图2可知,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
A、剩余药品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故A错误;
B、化学药品多数有毒,不能触摸或品尝,故B错误;
C、为防止标签被腐蚀,倾倒液体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故C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故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
A、此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C、此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没有涉及化学能的转化,符合题意;
D、该法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A
【详解】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不是微粒的大小改变,错误;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说明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分子,正确;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可以闻到梅花香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而氧气比较活泼,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故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A。
15.B
【详解】
A、氧气在放电下转换为臭氧,从题中所给信息“臭氧有特殊的气味”知臭氧和氧气不是一种物质,所以该反应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由A知,该反应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根据A分析知氧气与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所以C错误;
D、二者不是同一钟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不会相同,所以D错误。
故选B。
16.C
【详解】
较多量的液体加热要使用烧杯;给50毫升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②烧杯,用于盛装50mL液体 ;④酒精灯,用于加热液体;;⑤铁架台(带铁圈)用于固定实验仪器;⑥石棉网,垫在烧杯下面,防止烧杯受热不均匀 。
故选C。
17.D
【分析】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详解】
A、3D打印属于计算机软件研究领域,故A错误;
B、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软件研究领域,故B错误;
C、人造胚胎属于生物学研究领域,故C错误;
D、零碳排放天然气与化学学科关系密切,故D正确。
故选D。
18.D
【详解】
A、经过此净水器后得到的水中仍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是混合物,错误;
B、此净水过程中,杀菌消毒,调酸碱的过程中会生成新物质,涉及化学变化,错误;
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不能除去病毒,错误;
D、除去水中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
故选D。
19.A
【详解】
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ml,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故实际数值大于15mL,倒掉部分液体后读数时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故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10mL,故实际倒掉的液体体积一定大于5mL。
故选A。
20.B
【详解】
水较稳定,加热到100℃也不会生成其他物质,是说水的化学性质稳定,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
21.D
【详解】
①蜡烛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正确;
②用一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因为有水生成,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确;
③外焰温度最高,因为外焰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最充分,正确;
④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发生了熔化,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⑤熄灭时蜡烛冒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错误。
故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22.B
【详解】
A、该图示中反应物是一种分子(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分子(两种物质),所以不是化合反应,而是“一变多”的分解反应;
B、该图示中反应物是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生成物是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所以是化合反应;
C、该图示反应物中有两种物质分别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所以是置换反应;
D、该图示中反应物是一种分子(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也是一种新分子(一种物质),故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故选B
23.C
【详解】
A、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隔最大,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②,此选项错误;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③>①,此选项错误;
C、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此选项正确;
D、①→②的过程中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4.B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共有四种物质,分别是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C
【详解】
①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以免引起玻璃容器的炸裂。①正确;
②加热时,应该选择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若将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试管受热不均易引起炸裂。②错误;
③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试管会冷热受热不均,导致破裂。③正确;
④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④错误;
⑤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⑤正确;
⑥给液体物质加热时,为增大受热面积,试管口应略倾斜。⑥错误。
故①③⑤正确。
故选C。
26.D
【详解】
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蓄水池和供水系统流出的水中都含有其它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液氯是液态的氯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D、图示中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用到的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消毒,没有涉及到蒸馏,故正确。
故选D。
27.C
【详解】
A、夕露沾我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小水珠,发生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这是扩散现象,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不符合题意;
C、燃料燃烧的过程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符合题意;
D、石蜡的成分是烷烃,烷烃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石蜡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D
【详解】
A、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分析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不变,故A错误
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分析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不变,故B错误;
C、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氧,由气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分子间隔变小,故C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水分子,能证明分子可分,故D正确。
故选D。
29.C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
D、天然水的循环过程,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水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AB CG 4
【详解】
(1)A、B由原子构成,且只含有一种原子,属于纯净物,故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A、B,故填:AB。
(2)C和G由多种原子或多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由图可知 G所表示的混合物中,组成该物质的分子种类4种,故填:CG;4。
31.①②⑤
【详解】
①氧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②五氧化二磷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③海水是由水、氯化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④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⑤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⑥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⑦CO和CO2是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故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②⑤。
32.⑤ ④ ① ② ③ ⑩
【详解】
(1)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⑤细口瓶中;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④广口瓶内。
(2)①试管能够直接加热;②烧杯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
(3)③量筒可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度液体体积。
(4)配制溶液时,⑩玻璃棒用于搅拌,加速溶解。
33.氮气+氧气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氧气→二氧化氮
【详解】
①根据题给信息可知,氮气和氧气在发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氮气+氧气一氧化氮。②一氧化氮在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化合生成二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一氧化氮+氧气→二氧化氮。
34.凹液面最低处 小于 5 湿抹布 腐蚀标签 胶头滴管 清洗 胶头 9.6 三分之二
【详解】
(1)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应将量筒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则此时读出液体的体积数小于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数;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盛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5mL;
如果在实验中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的时候,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3)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标签未朝向手心导致的不良后果是: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4)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用它取用一种试剂后,未经清洗不可再吸取别的液体,防止污染试剂,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胶头向上,防止污染试剂,胶头腐蚀;
(5)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物品时,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砝码放在了左盘,则砝码质量=烧碱质量+游码质量,烧碱质量=10g-0.4g=9.6g;
(6)酒精灯中的酒精量最多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35.氢气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体,如果气体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则证明是氢气 水氢气+氧气 H2O H、O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氢元素和氧元素 肥皂水 加热煮沸
【详解】
(1)①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则与A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a是氢气,检验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体,如果气体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则证明是氢气。
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H2O,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H、O。由此证明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区分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除去,生活中硬水软化的主要方法是加热煮沸。
36.白色不透明晶体,有咸味 有毒,有致癌性,能与氧气反应,高温会分解 不要大量食用
【详解】
(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等,白色不透明晶体,有咸味是物理性质;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等,有毒,有致癌性,能与氧气反应,高温会分解是化学性质;
(2)过多摄入食盐会引发高血压等疾病,所以在生活中不要大量食用咸菜。
37.颗粒大小 引流 CAB 滤纸破损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吸附性 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B
【详解】
(1)过滤原理是利用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使不溶性杂质和液体分离开,过滤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2)滤纸的制作,首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展开放入漏斗中,故正确的顺序是CAB。
(3)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都可能导致在过滤后滤液仍是浑浊。
(4)若过滤速率慢,可能原因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有气泡存在使过滤面积减小或液体太浑浊使滤纸堵塞。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液体中的色素和异味。
(6)净水时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可以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除去水中悬浮小颗粒杂质。
(7)A、公共场所不随手关水龙头,会造成自来水的浪费,不利于节约用水;
B、淘米水用来浇花,一水多用,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利于节约用水;
C、不间断放水刷牙,会造成自来水的浪费,不利于节约用水。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题,文件包含湖南师大附中数学附中3次pdf、湖南师大附中数学答案附中3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运河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34页。
这是一份山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