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贵州省贵阳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近年来,贵阳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己取得阶段性成效。下列做法与之相符的是
A.工厂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C.露天烧烤任意排放油烟 D.乱砍乱伐大量减少森林面
2.医疗急救中输氧,其中“氧”指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二氧化硫
3.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
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4.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液氢 B.干冰 C.石油 D.蒸馏水
5.下列用途体现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D.氦气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6.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B.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C.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D.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7.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新型毒品“邮票”,又称“LSD致幻剂”,因被制成邮票外形而得名,毒性极强。LSD的化学式为C20H25N3O,下列有关LSD的说法正确的是
A.LSD属于氧化物
B.LSD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LSD含有49个原子
D.LSD中C、H、O的质量比为20:25:1
8.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氢气更难溶于水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9.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 原子的质量
D.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10.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铷由分子构成 B.m为37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2.47 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
11.下列有关物质除杂和鉴别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鉴别O2、CO2、N2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D
检验CO中是否含有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A.A B.B C.C D.D
1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小
B.P点处固体成分有两种
C.在t1-t2时段,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变
二、填空题
13.无论是对宏观物质及其变化的记录与描述,还是对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解释和说明都离不开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
(1)用化学式表示:3个铝原子_____,4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
(2)写出一种你熟悉的元素符号和名称_____。
(3)在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过程中,画出钠在反应前后的结构示意图_____。
(4)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由化学方程式 你能得到的信息有_____。
14.化学消毒剂主要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在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75%的酒精常用于医疗消毒。某同学量取一定体积酒精的操作如图所示,纠正其错误操作_____。
(2)“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NaClO的组成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
(3)过氧乙酸( CH3COOOH)可以对局部环境消毒。过氧乙酸溶液中通常还含有过氧化氢、醋酸等物质,向过氧乙酸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明显气体产生的是_____(填序号)。
A 、CuSO4 B 、NaCl C 、Na2CO3 D、 MnO2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获得新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与化学实验有关的问题:
(1)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验证氧气的活泼性。将选择的物质是_____,现象为_____。
(3)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在空气中点燃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甲烷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其生成物可能有_____。生活中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需要调节一下炉具的进风口,原因是_____。
16.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特点和魅力所在。请完成下表内容。
序号
实验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1)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
_____
_____
(2)
由于两瓶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单凭肉眼和闻气味无法弄清纯净物和混合物。
①用 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在瓶中画出其微观示意图_____ 。
②从微观角度看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_____。
(3)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如_____。
①性质差异的原因_____。
②由此,说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_____。
(4)
加热使水沸腾
相似现象:都有气体逸出。
①两变化的本质差异_____。
②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
电解水
17.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燃烧条件探究。
实验中观察到: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则甲中的X为_____,乙中的Y为_____,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如图2所示),观察到蜡烛逐渐熄灭,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根据此实验,若家中炒菜时不慎油锅着火了,你的灭火方法是_____。
(3)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若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写出“煤饼烧石成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生石灰遇水成石灰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上述①②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_____(A.化学能→内能(热能)、B.内能(热能)→化学能,用序号按顺序填)。
三、实验题
18.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实验技能。图2所示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实验装置,图1是我们学过产生氧气的六种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六种产生氧气的途径中,通常发生物理变化的途径是_____(填序号),在发生化学变化的途径中,其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种。在实验室一般不用途径③制取氧气,原因是_____。
(2)图1中的途径①、⑥制取氧气中,一般需要加入固体二氧化锰,其作用是_____;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写出实验室由图1途径②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选用图2中的制取装置是_____(填序号),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
(4)同样,实验室若用石灰石与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图2所示装置中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
(5)制取气体的过程一般有:a、选择适当的装置;b、验证所制得的气体;c、选择适当的反应。则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_____(填序号)。
A a→b→c B b→a→c C c→a→b D c→b→a
四、科学探究题
19.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我们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了更科学的定量研究。
(1)验证:小明准备在实验室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你参与。
实验目的:_____。
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实验主要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
_____
_____
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_____。
(2)运用: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g。
(3)扩展:我们曾用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现在,我们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实验进行再认识。
(实验步骤)如图,a、将数显设备、三种感应器(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和装置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b、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c、电热棒通电,点燃燃烧匙内红磷,观察现象;d、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
(问题讨论)①实验中加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
②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则曲线x表示的是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③到t1开始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五、综合应用题
20.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某兴趣小组同学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Ⅰ、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如图1、2所示
(1)图1所示实验对应的三步操作,前两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
(2)图2所示实验是在图1实验的基础上创新改进的实验,实验中,“人”字管左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右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干燥管中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化为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
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4)由上述实验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
Ⅱ、利用一氧化碳的性质,探究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探究一包黑色粉末的组成(黑色粉末可能由四氧化三铁铁和氧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猜想假设)猜想1:黑色粉末是四氧化三铁;
猜想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
猜想3:黑色粉末为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如图3所示,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
(实验分析)(1)为保证实验安全,应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实验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
(2)若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猜想2一定正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
(3)从环保角度看,设计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_____。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黑色粉末为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探究拓展)(4)取该黑色粉末5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完全反应后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六、计算题
21.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计算:
(1)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实验室里用6.5g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工厂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会污染水源,不符合题意;
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露天烧烤任意排放油烟,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乱砍乱伐大量减少森林面,会影响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
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中输氧,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用于医疗急救中输氧,故B不正确;
C、臭氧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用于医疗急救中输氧,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硫有毒,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用于医疗急救中输氧,故D不正确。故选A。
3.C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详解】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则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来自空气,故A正确;
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则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来自空气,故B正确;
C、空气中不含氨气,则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不是来自空气,故C不正确;
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则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来自空气,故D正确。故选C。
4.A
【详解】
A、液氢是液态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A、铜做导线,利用它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氮气用来做保护气是因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符合题意。
C、金刚石用裁玻璃是因为它的硬度较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氦气用于制造低温是利用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A、电器着火时,不能立即用大量水泼灭,有触电的危险,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火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天然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应打开门窗,关闭阀门,不符合题意;
D、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受热,密度变小,低处含量较低,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
A、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LSD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LSD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LSD分子中含有49个原子,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LSD分子中C、H、O的质量比为(12×20):(1×25):(16×1)=240:25:16,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A、在室温下,1L水中能溶解约30mL氧气,而氢气难溶于水,室温下,溶解的比氧气少,故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猜想合理,不符合题意;
B、氢气难溶于水,室温下,溶解的比氧气少,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猜想合理,不符合题意;
C、碳棒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能会吸附一部分氧气,猜想合理,不符合题意;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氧气在正极生成,氢气在负极生成,故氧气与氢气不可能重新生成水,猜想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A、由题意,该粒子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则该粒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中子不带电,失去一个中子后仍显不显电性,仍显0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1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则其质量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 原子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由于该粒子没有质子,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
A、金属都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不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铷的原子序数为37,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因此m为37,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不正确;
D、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37,所以最外层电子数=37-2-8-18-8=1,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虽然除去了高锰酸钾,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无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含有氢气,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分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一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这一过程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氯酸钾分解失氧,产生氧气逸出,质量减少。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所以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故A选项错误;
B、P点固体质量减少了,说明反应已经发生,但还没有结束,所以P点物质中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三种物质,故B选项错误;
C、在t1-t2时段,反应进行时,固体总质量减小了,但只是产生气态物质氧气,固体中氯元素质量并没有减小,因此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C选项正确;
D、在0-t2时段,在t1时段之前,氯酸钾没有反应,MnO2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但在t1到t2时段之间,固体总质量减小,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会增大,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3.3Al 4CO2 O氧 ;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参加反应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与生成的水分子的微粒个数比为2∶1∶2;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详解】
(1)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铝原子表示为:3Al;
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4CO2;
(2)氧元素的元素符号为O;
(3)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反应前,钠是由钠原子构成,原子序数=质子数=11,故钠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1个电子,故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反应后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故钠离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故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4)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参加反应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与生成的水分子的微粒个数比为2∶1∶2;
由方程式可知,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14.应把瓶塞倒放;手持量筒,使量筒倾斜 +1 Cl、O ACD
【详解】
(1)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酒精,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倾倒时,量筒应倾斜,故纠正其错误操作为:应把瓶塞倒放;手持量筒,使量筒倾斜;
(2)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x=+1;
次氯酸钠是由钠元素、氯元素、氧元素组成,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Cl、O;
(3)A、过氧乙酸溶液中通常还含有过氧化氢、醋酸等物质,加入硫酸铜,过氧化氢能在硫酸铜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气体,符合题意;
B、加入氯化钠,无气体产生,不符合题意;
C、加入碳酸钠,碳酸钠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体,符合题意;
D、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气体,符合题意。
故选ACD。
15.软水 煮沸 硫和氧气 产生蓝紫色的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C、CO、CO2、H2O 增加空气的量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
【详解】
(1)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验证氧气的活泼性。可以选择的物质是硫和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产生蓝紫色的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3)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甲烷和氧气反应前有碳、氢、氧元素,如果甲烷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其生成物可能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炭黑、水。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是因为燃烧不完全,此时需要调节一下炉具的进风口,原因是增加空气的量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
16.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水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纯净物只由同种分子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组成 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 原子排列方式即结构不同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加热使水沸腾是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且有新物质生成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
【详解】
(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品红在水中会不断扩散,水变红,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2)①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在瓶中画出其微观示意图:;
②从微观角度看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纯净物只由同种分子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组成;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如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石墨质软等;
①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结构不同、性质不同,说明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4)①加热使水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两变化的本质差异是:加热使水沸腾是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且有新物质生成;
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17.氧气 40℃水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盖上锅盖 (或、) A、B、A
【详解】
(1)结论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变量应是水的温度,其它因素都应相同,故甲中的X为氧气,乙中的Y可以是40℃的水(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即可);
(2)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如图2所示),观察到蜡烛逐渐熄灭,因为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烧杯内氧气逐渐耗尽,蜡烛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若家中炒菜时不慎油锅着火了,可以盖上锅盖,隔绝空气灭火;
(3)①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煤饼烧石成灰”过程中,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生石灰遇水成石灰浆,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①过程中,碳燃烧放出热量,故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能量的转化过程是A、B、A。
18.④ 1 成本高且生成不止一种气体 作催作用 或 AC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说明生成气体为氧气 BC C
【详解】
(1)图1的六种产生氧气的途径中,④为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根据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发的方法加以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其他各途径都是将某一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是化学变化;
这几种化学变化制氧气的过程,都是发生了分解反应制得氧气,故基本反应类型有一种;
用途径③电解水制取氧气,一方面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高,另一方面产生氧气的同时,还会产生为氧气体积2倍的氢气,生成气体为两种,不易操作;
(2)用过氧化氢溶液或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是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故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3)用图1途径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发生装置选用A,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制取装置选AC;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说明生成气体为氧气;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用药品为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可选的制取装置为:B和C;
(5)制备气体一般思路为:反应原理发生装置验证收集验满,有时在收集之前还要考虑气体净化,故答案选C。
19.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①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并与胶塞、几根铁钉一起称量。②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塞上胶塞。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称量。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两次称量质量相等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 刚开始反应温度较低,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没有燃烧,故质量没变 8 保证密闭容器中氧气消耗完 温度 烧杯中水进入燃烧瓶,水面上升至“1”处
【详解】
(1)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实验目的: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原理,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可利用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主要步骤:①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并与胶塞、几根铁钉一起称量。②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塞上胶塞。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称量。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现象为: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两次称量质量相等;
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
(2)①一开始,温度降低,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没有燃烧,故质量没有改变;
②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4.2g-6.2g=8g;
(3)①实验中加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红磷足量,才能保证密闭容器中氧气消耗完;
②曲线x先增大后减小,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情况,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待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
③到t1开始,压强又增大,说明此时,温度恢复至室温,打开了止水夹,由于反应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中水进入燃烧瓶,水面上升至“1”处。
20.二氧化碳气体不与紫色石蕊作用,水不与紫色石蕊作用 有气体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由紫色变为红色 向装有两支燃着的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沿烧杯壁缓缓倒入CO2气体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 防止通入的一氧化碳与热空气中氧气混合爆炸 不正确,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且黑色固体也可能是混合物 在b处应将多余的一氧化碳收集或点燃 3.62<m<4
【详解】
Ⅰ、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反应,要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不与紫色石蕊作用,水不与紫色石蕊作用;
(2)大理石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会观察到人字管左端:有气体产生,固体逐渐减少;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与右端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在干燥管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由紫色变为红色;
(3)要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利用其不支持燃烧的性质,通过使燃着的蜡烛熄灭这一现象,实验步骤为:向装有两支燃着的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沿烧杯壁缓缓倒入CO2气体;观察到的现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从中可以得出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有: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
Ⅱ、利用一氧化碳的性质,探究物质成分。
(1)因为装置内有空气,为防止通入的一氧化碳与热空气中氧气混合爆炸,应先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再加热;
(2)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只能说明生成二氧化碳,不能说明一定是与氧化铜反应,所以判断不正确,因为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且黑色固体也可能是混合物;
(3)实验过程中不能保证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它是有毒气体,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改进措施为:在b处应将多余的一氧化碳收集或点燃;
(4)假设该黑色粉末全部为氧化铜,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则:
x=4g
假设该黑色粉末全部为四氧化三铁,设生成铁的质量为y,则:
y≈3.62g
如果5g为纯净的氧化铜,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后生成铜质量为4g,如果5g为纯净的四氧化三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后生成铁的质量为3.62g,因为黑色粉末为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所以3.62<m<4。
21.(1)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3)=7∶12;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详解】
(1)见答案;
(2)见答案。
22.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 x
x=0.2g
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 0.2g。
【详解】
见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
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