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2021年中考名校大联考化学试卷(一)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2021年中考名校大联考化学试卷(一)解析版01
    安徽省2021年中考名校大联考化学试卷(一)解析版02
    安徽省2021年中考名校大联考化学试卷(一)解析版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2021年中考名校大联考化学试卷(一)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1年中考名校大联考化学试卷(一)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科学文化遗产。古代典籍《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用小麦制作一种酒曲﹣﹣白醇曲的工艺,该制作工艺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淘洗小麦 B. 磨碎小麦
    C. 小麦发酵 D.压成曲饼
    2.古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B.“煽风点火”是说促进空气的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使燃烧更旺
    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到2035年我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下列做法不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是( )
    A.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B.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塑料等固体垃圾
    C.短时间内不用电脑时,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D.改进燃煤锅炉烟肉,将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4.最新发现,“六神丸”(含麝香等六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肺纤维化作用,麝香中含有麝香酮(化学式:C16H30O)等物质,下列关于麝香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麝香酮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6:1
    B.麝香酮的一个分子中共含有3个原子
    C.麝香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麝香酮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47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有61个电子 D.金属银能与稀盐酸反应
    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稀盐酸B.测定溶液pH
    C.稀释浓硫酸D.加热液体
    7.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厕所清洁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喝苹果汁
    C.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D.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还原氧化铜: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B.分子运动现象: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C..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产生
    D.稀硫酸除铁锈:刚开始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9.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AB.BC.CD.D
    10.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和反应Ⅱ共涉及三种氧化物B.反应Ⅱ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Ⅰ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11.利用传统的海水晒盐工艺,可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镁等物质。如图是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70g
    B.t℃时,用不断搅拌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C.将t℃氯化镁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有晶体出现
    D.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
    12.图1是验证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时烧杯内溶液仍为红色
    B.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溶液为无色
    C.c点时,烧杯内的溶液中所含离子是Na+,Cl﹣
    D.向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4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茶文化渊源流长,它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喝茶能提神解乏、兴奋消倦,其原因就是茶叶中的咖啡碱(化学式为C8H10N4O2)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并且品种和环境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同。茶的品质和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主要取决于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的浓度。不同的泡茶方法影响着茶多酚的溶解。以龙井茶为例进行研究,如图为水温及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
    除了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
    (1)咖啡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茶树适宜生长在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土壤。
    (3)为减少茶多酚流失,洗茶应采用的方法是 。
    (4)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茶叶包装需要注意防潮,可在茶叶包装中放入一小袋干燥剂,其成分为生石灰,它吸收水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6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里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装置C中装满水后,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a”或“b”)口进入。点燃H2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15.(6分)钴酸锂一般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电极材料。如图是从钴酸锂废极片【主要成分为钴酸锂(LiCO2)】中回收得到C2O3和Li2CO3的一种工艺流程。
    【资料】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
    (1)已知锂为+1价,则钴酸锂(LiCO2)中钴元素的化合价是 。
    (2)操作2的名称是 ,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填仪器名称)。
    (3)废极片粉末加入稀硫酸和过氧化氢进行酸浸的过程中温度通常控制在40℃以下的原因是 。
    (4)操作4中,在高温条件下,CC2O4在空气中反应生成C2O3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16.(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定性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先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盛有CO2的试管中,振荡;然后将止水夹K打开。
    (1)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打开止水夹K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定量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用甲、乙两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两个烧瓶。得到如图3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3)曲线2对应的是 (填“甲”或“乙”)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1中bc段压强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4)对比曲线1与曲线2,能得出的结论是 。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5)【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g):
    请结合该信息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完成下表。
    17.(5分)贝壳中含有碳酸钙,小明为了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假设贝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先取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于烧杯中,然后,加入12g贝壳,恰好完全反应,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
    (2)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2021年安徽省中考名校大联考化学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1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科学文化遗产。古代典籍《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用小麦制作一种酒曲﹣﹣白醇曲的工艺,该制作工艺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淘洗小麦B. 磨碎小麦C. 小麦发酵D. 压成曲饼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淘洗小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磨碎小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小麦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压成曲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分)古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B.“煽风点火”是说促进空气的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使燃烧更旺
    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分析】A、根据“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意思是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煽风点火”,促进空气的流通,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意思是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B、“煽风点火”,促进空气的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使燃烧更旺,故选项说法正确。
    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D、“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1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到2035年我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下列做法不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是( )
    A.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B.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塑料等固体垃圾
    C.短时间内不用电脑时,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D.改进燃煤锅炉烟肉,将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分析】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短时间内不用电脑时,将其转为休眠模式;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公共场合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做法利于这一目标实现,故选项错误;
    B、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塑料等固体垃圾,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不利于这一目标实现,故选项正确;
    C、短时间内不用电脑时,将其转为休眠模式,做法利于这一目标实现,故选项错误;
    D、改进燃煤锅炉烟肉,将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做法利于这一目标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4.(1分)最新发现,“六神丸”(含麝香等六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肺纤维化作用,麝香中含有麝香酮(化学式:C16H30O)等物质,下列关于麝香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麝香酮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6:1
    B.麝香酮的一个分子中共含有3个原子
    C.麝香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麝香酮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麝香酮的一个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麝香酮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16×1)=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B、麝香酮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麝香酮的一个分子中共含有4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麝香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30):(16×1)=96:15:8,则麝香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麝香酮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1分)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47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有61个电子 D.金属银能与稀盐酸反应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电荷数为47,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核外有47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银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1分)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稀盐酸B.测定溶液pH
    C.稀释浓硫酸D.加热液体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1分)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厕所清洁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喝苹果汁
    C.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D.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根据选项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厕所清洁剂的pH小于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说法正确;
    B.苹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不能多喝苹果汁,选项说法错误;
    C.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小,选项说法错误;
    D.厕所清洁剂显酸性,炉具清洁剂显碱性,因此厕所清洁剂不能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类似题目,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1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还原氧化铜: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B.分子运动现象: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C..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产生
    D.稀硫酸除铁锈:刚开始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分析】A、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硫酸除铁锈,刚开始反应过程中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会观察到铁锈溶解,溶液变黄色;铁锈反应完,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
    9.(1分)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AB.BC.CD.D
    【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中和反应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①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可以稀释燃气,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②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说法均正确。
    B、①盐酸、碳酸都属于酸;②烧碱、氨水都属于碱;故选项说法均正确。
    C、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故选项说法均正确。
    D、①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②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有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用立选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说法有错误,即可确定该选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分)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和反应Ⅱ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B.反应Ⅱ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Ⅰ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分析】A、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解答】解:A、反应Ⅰ和反应Ⅱ共涉及2种氧化物,即水和过氧化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Ⅱ中,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Ⅰ中,反应后原子的数目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1分)利用传统的海水晒盐工艺,可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镁等物质。如图是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70g
    B.t℃时,用不断搅拌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C.将t℃氯化镁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有晶体出现
    D.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和氯化镁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
    A、物质的溶解度;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外界的条件只与温度有关;
    C、将t℃氯化镁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有晶体出现正确;
    D、溶液结晶的方法。
    【解答】解:A、t℃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70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时,用不断搅拌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搅拌不能增大溶解度,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将t℃氯化镁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有晶体出现正确,因为氯化镁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正确,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结晶方法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1分)图1是验证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时烧杯内溶液仍为红色
    B.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溶液为无色
    C.c点时,烧杯内的溶液中所含离子是Na+,Cl﹣
    D.向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分析】A、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a点时烧杯内溶液仍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溶液为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烧杯内的溶液中所含离子是H+、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向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4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茶文化渊源流长,它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喝茶能提神解乏、兴奋消倦,其原因就是茶叶中的咖啡碱(化学式为C8H10N4O2)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并且品种和环境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同。茶的品质和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主要取决于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的浓度。不同的泡茶方法影响着茶多酚的溶解。以龙井茶为例进行研究,如图为水温及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
    除了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
    (1)咖啡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94 。
    (2)茶树适宜生长在 酸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土壤。
    (3)为减少茶多酚流失,洗茶应采用的方法是 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 。
    (4)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茶叶包装需要注意防潮,可在茶叶包装中放入一小袋干燥剂,其成分为生石灰,它吸收水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题干信息来分析;
    (4)根据生石灰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咖啡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10+14×4+16×2=194;故填:194;
    (2)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即显酸性的土壤中生长;故填:酸性;
    (3)由题干信息可知:为减少茶多酚流失,洗茶应采用的方法是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故填: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
    (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全,但难度不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4.(6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里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
    (3)装置C中装满水后,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b (填“a”或“b”)口进入。点燃H2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检验氢气的纯度 。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实验室里制取氢气,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图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解答。
    【解答】解:(1)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里制取氢气,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氢气难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氢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则气体应从b口进入。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点燃H2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B;Zn+H2SO4═ZnSO4+H2↑;
    (3)b;检验氢气的纯度。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6分)钴酸锂一般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电极材料。如图是从钴酸锂废极片【主要成分为钴酸锂(LiCO2)】中回收得到C2O3和Li2CO3的一种工艺流程。
    【资料】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
    (1)已知锂为+1价,则钴酸锂(LiCO2)中钴元素的化合价是 +3 。
    (2)操作2的名称是 过滤 ,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填仪器名称)。
    (3)废极片粉末加入稀硫酸和过氧化氢进行酸浸的过程中温度通常控制在40℃以下的原因是 避免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
    (4)操作4中,在高温条件下,CC2O4在空气中反应生成C2O3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O2+4CC2O42C2O3+8CO2 。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此题;
    (2)考查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以及所需仪器名称;
    (3)根据过氧化氢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氧化还原反应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钴酸锂中锂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钴元素化合价为x,(+1)×1+(﹣2)×2+x×1=0,x=+3;
    故答案为:+3。
    (2)操作2实现了固液分离,常用方法为过滤;过滤还需要漏斗过滤滤液;
    故答案为:过滤;漏斗。
    (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因此需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避免过氧化氢受热分解后,不能使钴酸锂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避免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4)草酸钴中钴元素为+2价,碳元素为+3价,而生成氧化钴中钴元素为+3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为+4价,反应后钴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都升高,因此还需要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而空气中易参与反应的只有氧气,所以反应为氧气和草酸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钴和二氧化碳,然后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O2+4CC2O42C2O3+8CO2;
    故答案为:3O2+4CC2O42C2O3+8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定性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先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盛有CO2的试管中,振荡;然后将止水夹K打开。
    (1)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2)打开止水夹K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B中红墨水沿导管进入A中 。
    【定量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用甲、乙两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两个烧瓶。得到如图3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3)曲线2对应的是 乙 (填“甲”或“乙”)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1中bc段压强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气体减少 。
    (4)对比曲线1与曲线2,能得出的结论是 CO2与NaOH反应比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消耗得更多 。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5)【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g):
    请结合该信息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完成下表。
    【分析】(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反应后压强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二氧化碳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题目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5)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酒精中溶解度设计实验。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 +H2O;
    故答案为:2NaOH+CO2 ═Na2CO3 +H2O。
    (2)A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外界大气压将B红墨水压入A中;
    故答案为:B中红墨水沿导管进入A中。
    (3)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量较少,因此氢氧化钠加入后压强减小至更低,所以乙对应曲线2;bc段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且溶于水,造成气体压强减小,压强减小;
    故答案为: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气体减少。
    (4)曲线1下降压强比曲线2小,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消耗的量,比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的量多,造成压强下降至更低;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比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消耗得更多。
    (5)根据题目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钠在酒精中溶解度大于碳酸钠,所以可以在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后,碳酸钠溶解度低,就会在溶液中析出沉淀,证明发生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浓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7.(5分)贝壳中含有碳酸钙,小明为了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假设贝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先取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于烧杯中,然后,加入12g贝壳,恰好完全反应,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
    (2)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1)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00g+12g﹣207.6g=4.4g。
    (2)设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 +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
    答:(1)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4.4g;
    (2)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A.化学与安全
    B.物质分类
    ①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
    ②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①盐酸、碳酸都属于酸
    ②烧碱、氨水都属于碱
    C.分子的性质
    D.性质用途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①氢氧化钠用作食品干燥剂
    ②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NaOH
    Na2CO3
    17.3
    <0.0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稀盐酸/g
    贝壳
    烧杯+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200g
    12 g
    207.6g
    A.化学与安全
    B.物质分类
    ①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
    ②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①盐酸、碳酸都属于酸
    ②烧碱、氨水都属于碱
    C.分子的性质
    D.性质用途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①氢氧化钠用作食品干燥剂
    ②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NaOH
    Na2CO3
    17.3
    <0.0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产生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稀盐酸/g
    贝壳
    烧杯+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200g
    12 g
    207.6g
    相关试卷

    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分类存放,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2 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