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 常用的金属和盐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 常用的金属和盐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常用的金属和盐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汽油 B.氯化铁 C.碳酸钙 D.氯化钠2.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A.Ca(H2PO4)2 B.K2CO3 C.KNO3 D.NH4Cl3.某同学用一氧化碳还原一定量的氧化铜,并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下列有关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4.已知某一无色透明溶液遇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Fe3+、Mg2+、Ca2+、 B.Na+、、Cl-、C.K+、H+、、C1- D.Al3+、、、OH-5.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 )A.KCl B.NaNO3 C.HNO3 D.Mg(OH)26.下列是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X可与Y(NO3)2溶液反应 B.X可与盐酸反应C.Y可与AgNO3溶液反应 D.Y可与稀H2SO4反应7.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丙析出,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丁>丙>甲>乙 B.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8.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酸:HC1、H2CO3 、KHCO3 B.氧化物: SiO2 、Fe3O4 、ClO₂C.氮肥:HNO3、NH4C1、CO(NH2)2 D.有机物:CH4、CO、CH3COOH9.常温下,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7的是A.苏打 B.草木灰 C.苹果汁 D.生石灰10.将72克镁和铝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7.2克氢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无水硫酸盐,其质量为()A.226.4g B.222.8g C.417.6g D.无法计算11.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除去CO2中的CO(灼热的CuO) B.除去C粉中的Cu粉(稀硫酸)C.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CaCl2溶液) D.除去N2中的O2(灼热的铜网)12.如图所示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13.M是一种金属元素,M2+与其它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下表:根据信息,判断下列反应肯定不能发生的是( ) OH﹣CO32﹣Cl﹣SO42﹣NO3﹣M2+难溶难溶易溶易溶易溶A.M+HCl B.MSO4+Ba(NO3)2C.MO+H2SO4 D.M(OH)2+NaCl14.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AgNO3、Cu(NO3)2、Fe(NO3)2 B.Cu(NO3)2、Fe(NO3)2C.AgNO3、Fe(NO3)2 D.Fe(NO3)215.ag铝、锌、铁、镁四种金属的混合物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bg,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A.a+100-b B.(b-a)/48C.b一a D.(b-a)/96 二、填空题16.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会上升。用微观知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3)某工厂欲从溶质是AgNO3和Cu(NO3)2的生产废液中回收Ag和Cu。实验员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已知:AgNO3+HCl=AgCl↓+HNO3)。①若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②若所得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4)现有某铁样品5.6g,含有的杂质为镁、锌、铜中的两种或三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①恰好完全反应时,一定没有固体剩余②x的值为0.2③铁样品中可能含有镁④M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2种或3种溶质(5)用含Fe2O360%的赤铁矿石800t,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8%的生铁_____吨。(6)已知某铁的氧化物可表示为FeaOb=xFeO·yFe2O3。经测:15.2克的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克。则x∶y=_____(填最小整数比)。17.实验Ⅰ:某化学小组探究用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 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甲同学利用装置 A 进行性质实验,观察的现象__________, 甲同学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_____。(2)乙同学利用装置 B 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 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 B 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_____(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18.找规律,填空:(1)地壳中元素含量:O、_____(写符号)、Al、Fe、Ca、(2)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_____、Al。(3)化合价:HClO4、HClO3、HClO、_____(写化学式)、HCl。(4)物质的组成:CH4(甲烷)、C2H6(乙烷)、C3H8(丙烷)、C4H10(____)、_____(戊烷)。19.人们常用硫酸铜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水分,观察到__________证明汽油中有水分,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生成物属于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0.向含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锌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质量仍为m克的金属。由此可以分析:滤出的金属一定有____(填符号),滤液中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填符号)。 三、综合应用题21.金属和合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合金是________。(2)将一定质量的锌放入Mg(NO3)2、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测定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如图所示:
①当加入锌的质量为m1时,溶液所含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②当加入锌的质量为m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③当加入锌的质量为m3时,称量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3)甲酸(HCOOH)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可生成CO和水。如图为CO还原Fe2O3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①实验中a处观察到现象是什么_________?②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③采用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有哪些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4)我国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置换出来,试计算,若要治炼出800kg含铜量80%的金属铜,需要硫酸铜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
22.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巨大的碳资源,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如图所示。①反应1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②反应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利用NaOH溶液吸收CO2,部分转化关系见图。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转化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3)利用Na2CO3或K2CO3溶液吸收低浓度的CO2,将其转化为NaHCO3或KHCO3,NaHCO3或KHCO3受热分解生成高浓度的CO2储存利用,生成的Na2CO3或K2CO3循环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吸收剂Na2CO3K2CO320℃最高浓度(g/L)2121104价格(元/Kg)1.259.80 根据表中信息,选择K2CO3溶液作吸收液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4)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将CO2转化为乙醇(C2H5OH)的反应如下:,研究显示,1L“人造树叶”每天能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计算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5)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查阅资料:①CO2和H2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转化为CO和H2O;②白色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为蓝色。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设计B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②C装置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③研究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_____________。23.食盐时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瓷质仪器叫:_____。②在蒸发过程中,待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③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填序号)。A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B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C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D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化学式表示)。(3)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g,要将其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_,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1.D2.C3.B4.C5.B6.D7.A8.B9.C10.C11.B12.A13.D14.D15.B16.原子之间间隔变大 Ag2S AgNO3、Cu(NO3)2、Zn(NO3)2 Ag、Cu Zn ② 342.9 2∶1 17.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不支持燃烧 CO2 中混有 HCl D NaHCO3+HCl=NaCl+H2O+CO2↑ 18.Si Mg Cl2 丁烷 C5H12 19.白色固体变蓝 纯净物 20.Ag、Cu Cu2+ 21.钛合金 Ag+、Cu2+、Zn2+、Mg2+ 这时硝酸银、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且加入锌的质量等于生成银和铜的质量总和 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 节约药品,污染少 1600kg 22.分解反应 降低 氢氧化钠 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 506g 检验反应是否有水生成 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能确定是否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 23.蒸发皿 出现较多固体 ABD NaCl、NaOH、Na2CO3 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设加入氯化钠质量为x,28.6%=×100%,x≈22.4g,故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加入22.4g食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二学期6.2 盐和肥料精品第2课时课后测评,文件包含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67盐和肥料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67盐和肥料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 常用的金属和盐6.2 盐和肥料精品第2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62盐和化肥第2课时习题原卷版docx、62盐和化肥第2课时习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6.2 盐和肥料精品第1课时精练,文件包含62盐和化肥第1课时习题原卷版docx、62盐和化肥第1课时习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