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总结 高考语文解题小妙招3——内容理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总结 高考语文解题小妙招3——内容理解,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方法讲解,解题示例,理解词语题,理解词语题翻译,理解句子题,理解句子题诗歌,理解篇章题,理解思想感情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类试题(现代文和古诗文五类文本)理解词语、句子、内容、形象及思想主旨
(2020年全国一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减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2020年全国一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减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减粜:减价出售;饘粥:稠粥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
(2020年全国一卷)(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浑涵:博大深沉;盖:发语词,不译;雄视:称雄;鲜:少。
理解词语题(文化常识)
(2019年全国二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2019年全国二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原文: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2019年全国二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原文: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2019年全国二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原文: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2019年全国二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原文: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2020年全国一卷)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020年全国二卷)读 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颔联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摧。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 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前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而不能无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至为书而误;我们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去吸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本诗所给予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
理解篇章题(论述类文本)
(2020年全国一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2020年全国一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 “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为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2020年全国一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 “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2020年全国一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2020年全国一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2020年全国一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理解思想感情题(小说)
(2020年全国一卷)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6分)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今晚,”乔治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峰,直奔瓦莱洲,穿过恩加丁谷地。”“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是啊。”他们喝光了剩酒。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答案】 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滑雪有强烈的愿望;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理解思想感情题(诗歌)
(2020年全国一卷)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突破一两步骤,答对内容理解题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C,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0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高考命题点一内容理解题__“三方式七思考”内容理解跑不了课件 233,共41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0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高考命题点一内容理解题__“三方式七思考”内容理解跑不了课件 233,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