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沪教版(上海)地理七年级上册-4.2 黄河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沪教版(上海)地理七年级上册-4.2 黄河  教案第1页
    沪教版(上海)地理七年级上册-4.2 黄河  教案第2页
    沪教版(上海)地理七年级上册-4.2 黄河  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祖国篇(上)4 河流与湖泊4.2 黄河综合专栏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祖国篇(上)4 河流与湖泊4.2 黄河综合专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能说出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流经的省区及其简称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运用给定的黄河各河段的视频动画、相关地图、文字词条分析各河段的水文特点以及开发、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填写学习要点表和练习册、阅读相关地图和景观图并分析、观看视频动画并分析、合作探究学习、归纳整理词条等方法进行黄河的学习,培养多种学习的方法。初步形成观察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精神,并乐于与同学分享你最终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河河流的概况及相关水文特征。
    难点:多种学习方法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翻转学习法、阅读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词条归纳法
    四、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应用:
    学习要点卡、地图册、练习册、多媒体课件及视频动画
    五、教学过程:
    板书:
    巴颜喀拉山脉
    上游
    渤海
    500
    (千米)
    1000
    2000
    (米)
    5000
    5464
    河水清澈,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
    泥沙沉积
    地上河
    水流急
    泥沙多
    水土流失严重
    桃花峪
    河口
    下游
    中游
    加固大堤
    分洪蓄洪
    植树造林
    修筑梯田
    兴修水利工程
    黄河干流纵剖面图
    六、教学说明:
    《黄河》一课内容是七年级中国自然地理部分中,知识性、归纳性比较强的一课。学生在学习了地形气候河流等综合地理因素条件之后,对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和归纳分析能力。因此本堂课我主要侧重于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上做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学习要点表的使用,可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学习方法。它类似于翻转课堂,又不同于翻转课堂,学习要点表的运用,更多的是在关注学生生活中地理知识的积累,关注在学习中产生观点的矛盾和冲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动力。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还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不会观察、思考、交流、合作,更不会独立和合作去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就在于教师设计的这些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去领会和渗透,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加以运用和丰富。怎样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方法的使用和迁移,能力的提高非常的关键。学生要逐渐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学习内容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去学,方法有哪些,怎么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的各种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习要点卡” 课题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使用学习要点卡来帮助你聚焦本节要点。
    1、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对下表所述观点进行判断,将结果写在下表左侧。(如果你同意这个观点请打√ ,如果你不同意这个观点请打×)
    2、在学习本节内容后,再来回顾这些观点,看你是否改变了主意(如果你的答案有变化,请说明原因并对错误的观点进行修改)
    课后需要完成的任务:
    修改并完善你组的“学习要点卡”,并与同学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此学习卡可以作为你今后学习与复习的工具之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导入:课前播放《黄河大合唱》
    提问:这首描述黄河的歌曲,给你带来的感受是怎样的?
    描述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
    把学生带入到黄河的意境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播放《大禹治水》动画短片。
    设问:大禹治理的是黄河的哪一段?为什要治理?
    根据动画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
    对黄河的利弊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能够从《大禹治水》的动画中获取信息,并用较简略的语言概括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第一站:走近黄河
    教师给出学习要点卡,介绍学习要点卡的作用,并且说明学习要点卡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分别请几组同学说说他们的“学习前”的判断。教师与同学不做点评和修改。
    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张学习要点卡的“学习前”内容的判断。
    通过翻转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常识,激发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能够在未学习新课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产生对问题的分歧和矛盾,对新课内容更加好奇。
    第二站:感悟黄河
    提问:为什么提到黄河,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母亲河”?
    看图说话:通过观看地理景观图,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观点,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黄河气势宏伟,旅游景观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农田,哺育了中华文明,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的母亲河。
    第三站:了解黄河
    基本概况
    教师布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任务。
    板书:写出发源地和流入的海洋。把相关词条放入相对应的位置。(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桃花峪)
    同桌两人共同完成一本练习册,P20第一大题的内容,一人翻阅相关图表,一人填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学生完成练习册的情况,边讲评,边引导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流经的省区及简称、上中下游分界点、主要水电站、主要支流等。
    水文特征
    上游:
    提问:黄河上游主要流经了哪几个地形区?有无流经平原?哪个平原?地势落差怎样?
    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视频内容,你得到了哪些与黄河上游水文特征相关的地理信息?怎样进行上游的开发和利用?
    板书:把相关词条放入相对应的位置。(河水清澈、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兴修水利工程)
    阅读相关地图并分析上游地势地形特征,结合视频内容,归纳上游水文特征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议。
    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观看视频,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能够说出黄河上游的地形区的名称,进而能分析归纳出黄河上游的地势地形特征、水文特征,能把相对应的词条放入准确地方。
    中游:
    提问:黄河中游主要流经了哪些地形区?尝试着分析黄河流经这一段会产生哪些问题?
    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视频内容,你得到了哪些与黄河中游水文特征相关的地理信息?
    板书:把相关词条放入相对应的位置。(支流多、泥沙多、水土流失严重、造林种草、修筑梯田)
    阅读相关地图并分析中游地势地形特征,结合视频内容,归纳中游水文特征并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
    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观看视频,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能够说出黄河中游的地形区的名称,通过观看视频,进而能分析归纳出黄河中游的地势地形特征、水文特征,能把相对应的词条放入准确地方。
    下游:
    提问:黄河下游主要流经了哪个地形区?猜测下这一河段,河水流速会怎样,黄河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给出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学生分析其成因。
    板书:把相关词条放入相对应的位置。(地形平坦、泥沙沉积、地上河、加固大堤、分洪蓄洪)
    阅读相关地图并分析下游地势地形特征,结合“地上河”动画演示图,归纳下游水文特征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观看动画演示,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能够说出黄河下游的地形区的名称,通过观看动画,进而能分析归纳出黄河下游的地势地形特征、水文特征,能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能把相对应的词条放入准确地方。
    课堂总结:
    教师展示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词条汇总的板书进行总结。
    学生能学会利用词条进行分析、归纳相关地理特征的能力。
    回顾:
    学生拿出学习要点表,同桌两人共同完成“学习后”观点的再次判断。教师有请一开始的几组同学再次说说他们学习完之后,做出的判断是否有改变。(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
    完成学习要点表的“学习后”的判断,并在课后对错误的观点进行修改,最后与同学分享你组的学习成果。
    学会总结归纳问题的方法。会联系前后课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前与学习后不管学生的判断有没有改变,改变的多少,目的是要学生能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习前
    观点
    学习后
    对不正确的观点
    进行修改
    1、黄河发源于唐古拉山,流入东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2、黄河主要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没有清澈的河段。
    4、 《爸爸去哪儿》中kimi和小伙伴们乘坐的羊皮筏子是黄河宁夏平原段一种水上运输工具,这里水流减缓,富饶平坦,有“塞上江南”之称。
    5、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暴雨过后黄河中游段泥沙含量大增,成了名副其实的“泥沙河”。
    6、黄河中游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平原段堆积,形成“地上河”。最好的治理方法是不断的砌高大堤,防止河水溢出。

    相关教案

    2020-2021学年综合专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综合专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综合专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综合专栏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版纳,走进版纳,话说版纳,反思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祖国篇(上)3 气温与降水3.1 气温分布综合专栏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祖国篇(上)3 气温与降水3.1 气温分布综合专栏教案,共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