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方程、函数、不等式-2021年中考数学暑假知识点复习(基础)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59702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三 方程、函数、不等式-2021年中考数学暑假知识点复习(基础)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59702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三 方程、函数、不等式-2021年中考数学暑假知识点复习(基础)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59702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中考数学暑假知识点复习(基础+重点)
专题三 方程、函数、不等式-2021年中考数学暑假知识点复习(基础)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三 方程、函数、不等式-2021年中考数学暑假知识点复习(基础),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坐标: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系内一组有序数对为点坐标
★2、坐标系知识:
(1)轴方程为: ;过点,垂直于轴(平行于轴)的方程为:
轴方程为: ;过点,垂直于轴(平行于轴)的方程为:
(2)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两点,之间的中点坐标公式:
★3、坐标系的平移变换:
(1)点的平移变换: 向右或向左平移个单位,得点或;
向上或向下平移个单位,得点或;
(2)图形的平移变换:自变量上:左加右减; 因变量上:上加下减
一次方程、函数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的性质
(1)若,则: (为数或整式)
(2)若,则: 当时还有:
2、一元一次方程
(1)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次数为,且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等式。如:
(2)求解步骤:去分母(每项乘最小公倍数)、去括号(多项式加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
★3、求解格式步骤:
4、常考应用题
①和差倍分问题: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较大量=较小量+多余量,总量=倍数×倍量.
②产品配套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是:加工总量成比例.
③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各部分劳动量之和=总量。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特点是相向而行,常用的等量关系为“甲行驶路程+乙行驶路程=总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同向而行,其中常用的等量关系为“快者行驶路程慢者行驶路程=二者相距的路程”
水流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④利润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
二元一次方程组
1、(1)二元一次方程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未知数次数为 = 1 \* Arabic \* MERGEFORMAT 1,且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等式。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或者
(3)求解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求解格式步骤:
一次函数
★1、函数图像与性质
2、待定系数法
★3、一次函数平移变换
一次不等式(组)
1、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空心圆圈表示不包括端点,实心圆点表示包括端点.
2、不等式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3、自变量取值范围
方程、函数、不等式关系
分式方程与反比例函数
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2、增根: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方法是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去掉分母.在去分母这一步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产生增根的条件是:①是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②代入最简公分母后值为0。
3、分式方程的解法:
= 1 \* GB2 ⑴去分母,把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 2 \* GB2 ⑵解整式方程,得到整式方程的解。
= 3 \* GB2 ⑶检验,把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中:如果最简公分母为,则原方程无解,这个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如果最简公分母不为,则是原方程的解。
4、分式方程的解答步骤:
5、分式方程考点总结
(1)行程问题:
(2)工程问题:
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
★2、的几何意义与面积模型
几何结论
★4、一次函数(直线)与反比例函数
(1)交点问题:联立:得方程(分式方程)。
方程的解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直线的图像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2)不等式解集
不等式的解为或;
不等式的解为或.
二次方程、函数与不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最高次数为 = 2 \* Arabic \* MERGEFORMAT 2,且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等式。如:
(2)求解方向:转化为能运用直接开方的形式。
★2、公式法求解:
(1)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中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用“”表示,.
①当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当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当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当时,.
★3、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
举例:
判断方法:拆二次项与常数项,交叉相乘和为一次项即可用该方法。
4、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两实数根是,则有:,.
5、一元二次方程常考题型公式
①增长率:起始量为,终止量为,时间跨度,则有等量关系:
②销售问题:单件利润=售价—成本(进价),总利润=单件利润销量,利润率=
③循环问题:总个数为,总次数为,则:单循环中,双循环中:
④传染问题:每轮传染个数为,轮传染后感染数为,则有:
二次函数
★1、函数性质
★2、平移变换
方程、函数、不等式关系
1、二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2、一次函数(直线)与二次函数
交点问题:联立:得方程。
方程的解为二次函数的图像与直线的图像交点的横坐标值.
确定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的横坐标相当于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
4、坐标系中面积问题
(1)出题背景:坐标系平面内某一动点与两定点形成三角形,求三角形面积。
(2)处理思路:设出动点,割三角形(做铅锤高线),带面积公式。
①设动点:在轴上设为 在轴上设为,
在对称轴上设为 在直线上设为
在抛物线上上设为
在双曲线上上设为
②水平宽:三角形左边顶点到右边顶点的水平距离。
铅锤高:过第三个顶点做轴的垂线,截取三角形得到的长度。
水平宽铅锤高
(3)二次函数最值模型:最值问题通过转化,将其转化为二次函数再求最值。
【格式】:,当时,面积有最大(小)值,此时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定义
★2、三角函数特殊值
3、实际问题中的角
★4、解三角形
移 项:
合并同类项:
化系数为 = 1 \* Arabic \* MERGEFORMAT 1:
去分母:
去括号:
移 项:
合并同类项:
化系数为 = 1 \* Arabic \* MERGEFORMAT 1:
①
②
①
②
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
由①得:
将带入②
得:
将带入,得:
∴方程组的解为:
方程组可化为:
① 得: ③
③②得:
将代入①得:
∴方程组的解为:
①从方程组选定一系数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即变成(或)的形式;
②将()代入另一方程(不能代入原变形方程)中,消去(),得到一个关于(或)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或)的值;
④把()的值代入(或)中,求(或)的值;
①根据“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 0 \* Arabic \* MERGEFORMAT 0的数,等式成立”,将原方程组化为未系数绝对值相等的形式;
②根据“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将变形后的两个方程相加(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值;
④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比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代表直线的斜率,含义是直线的倾斜程度。
代表直线的纵截距,含义是直线与轴相交的点的纵坐标。
随的增大而增大
随的减小而减小
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把、带入解析式,得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一次函数经过哪几个象限由和共同决定,切忌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后画图象分析:①反映了函数图象上升(下降)的趋势,,函数图象上升;,函数图象下降;
②反映了函数图象与轴的交点,,交于轴正半轴;,交于轴负半轴;
③还可以反映函数图象的陡峭程度,越大,则函函数图象陡峭。
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得出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1)设: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代: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3)解:解方程组,求出的值;
(4)回代:将求出的的值回代到所设的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所求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5)检验:把两个已知点代入到求得的解析式中,检验解析式是否正确.
两直线平行时斜率相等,即
函数与的图象平行,则
两直线垂直时斜率之积为,即
函数与的图象垂直,则
①一次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所对应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②一次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所对应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简称“左加右减”
①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即函数;
②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所对应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即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可以由直线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①当时,向上平移;②当时,向下平移;
简称“上加下减”
①函数的图象可由函数图象向上平移个单位得到
②函数的图象可由函数图象向下平移个单位得到
等式右边是关于自变量的整式
全体实数
属于一切实数
等式右边是关于自变量的分式
使分母不为的实数
等式右边是自变量开偶次方式子
使根号下的式子大于或等于的实数
等式右边是关于自变量的零次幂
使底数不为的实数
任何一个以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变形为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当于求一次函数的函数值为时,自变量的值,即求与轴交点横坐标。
方程的解即时,的值。由图象可知,一次函数图象过,当时,,
则为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即为两直线
的交点坐标
据图象可知,两条直线交点,
的解为.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当于求某个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或小于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求不等式的解集,即求的纵坐标大于时,横坐标的取值范围,由图象可知,当时,的纵坐标大于,的解集为.
两个一次函数,,可组成一次不等式组。在图像上代表的是函数在的下方。
如图,两一次函数交点,求不等式的解集,即求图象在图象上方时的取值范围,根据图象可知,当时,的图象在上方,该不等式解集为,
十字交叉法
最简公分母法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解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解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把带入解析式,得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①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轴、轴的垂线,所得矩形的面积为定值.
②过双曲线(≠0) 上任意一点作一坐标轴的垂线,连接该点和原点,所得三角形的面积为.
点和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过分别做轴轴的垂线得到两个矩形。有:
点和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连接、、可得,过分别做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与交于。
有:①
②
直线
为矩形
一般式:(书写的规范:题目对解析式没有要求,均需写成一般式)
顶点式:(分析性质:涉及函数最值对称性增减性需化为顶点式)
交点式:(交点问题:涉及函数与轴的交点时可用交点式)
★一般式与顶点式互化:
直线
时,随增大而减小
时,随增大而增大
时,随增大而增大;时,随增大而减小.
当时,有最小值,
当时,有最大值,
左加
右减
上加
下减
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且,
此时称抛物线与轴相交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抛物线与轴交切于这一点,此时称抛物线与轴相切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抛物线与轴无交点,此时称抛物线与轴相离
一元二次方程
在实数范围内无解(或称无实数根)
或
大于取两边
小于取中间
(或)
无解
全体实数
无解
—
方位角:以南北为基准,向东西方向偏.
如图: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
由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设在中,,、、所对的边分别为,
则有:①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
②锐角之间的关系:
③边角的关系:、、;
④,斜边的高
①弄清题中名词、术语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②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③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④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为修建一座桥,建桥过程中需测量河的宽度(即两平行河岸与间的距离).在
测量时,选定河对岸上的点C处为桥的一端,在河岸点处,测得,
沿河岸前行米后到达处,在处测得.请你根据以上测量数据求
出河的宽度.(参考数据:,;结果保留整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函数试题压轴题,《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共12页。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方程与不等式综合复习--巩固练习(基础),共5页。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总复习(解答题)突破训练:专题三《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结合的实际应用》(原卷版),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