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9716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9716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9716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共12页。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D.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1分)在眺望海边驶近的帆船时,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海平面的上升B.太阳的东升西落
C.地球是一个球体D.地球绕太阳公转
3.(1分)如果你朋友12月份要到南非出差(南半球),你将会建议带( )
A.春装B.夏装C.秋装D.冬装
4.(1分)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 )
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
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
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
D.只有位于同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
5.(1分)下列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500000
B.1/5000000
C.五千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千米
6.(1分)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湖南地图D.耒阳地图
7.(1分)当你在故宫观光旅游时,你应选择( )
A.北京市政区图B.故宫浏览图
C.亚洲地图D.中国地图
8.(1分)读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极周围均是陆地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③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比较均匀
④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大洋均跨南、北半球
③④B.①③
C.②④D.①②
9.(1分)读图,关于图示区域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B.甲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C.乙为非洲,丙为印度洋
D.乙、丁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10.(1分)下列各种现象中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 )
A.南极大陆发现丰富的煤炭资源
B.在我国的南海海域打捞出唐宋时期陶瓷碎片
C.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有古代森林、古河床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
D.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
11.(1分)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下列关于红海的形成和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②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③不断加宽,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④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1分)下列适合在操场进行篮球比赛的天气是( )
A.B.C.D.
13.(1分)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M地为( )
北半球7月B.北半球1月
C.南半球7月D.南半球1月
14.(1分)王芳同学在学习了“世界的气候”一章内容后,有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世界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B.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平直
C.世界年平均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D.亚欧大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降水多
15.(1分)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层遭到破坏
B.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含量增加
C.太阳的辐射
D.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
16.(1分)夏天,长白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度假消暑,其影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历史因素
17.(1分)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西部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C.欧洲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18.(1分)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19.(1分)孔子学院(CnfuciusInstitute),即孔子学堂,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据此完成:
目前我国在其它国家设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是( )
A.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B.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C.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
20.(1分)华为在中国、瑞典、俄罗斯及印度等多地设立16个研究所,把美、欧、日、中等国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2015年华为入选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百强,位列科技领域品牌第16位。华为的发展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不利
B.目前中国科技居世界首位
C.中国的经济发展不需要参与国际合作 D.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21.(8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A、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D 。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一年当中迁西县的白昼时间达到最 (填长或短),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3)2021年1月初,当我们正在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时,地球应该运动到 (填A、B、C、D)两点之间。
(4)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终年高温的温度带是 。
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07月12日0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7时02分、7时26分分别发生2.2级、2.0级余震。震源深度10千米。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以下问题。
(1)结合甲图分析,唐山此次地震发生,原因是唐山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图中C地地震很少发生,原因是位于 ,地壳比较 。
(3)乙图反映的是板块的 运动,和甲图中A、B两处中的 处相符合。
23.(10分)读以下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类型的备选答案,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A、B、C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降水量分布比较均匀的是 。
(2)读图A可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特征是 。
(3)B地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夏季 (炎热干燥、高温多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以上。
(4)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在 月,降水最多在 季(夏、冬),说明C地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 。
24.(6分)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并结合所提供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1804年~1927年从10亿到20亿用了123年,到1960年增长到30亿用了33年,到1974年用了14年增长到40亿,到1987年用13年时间增长到50亿,到1999年用12年增长到60亿。
(1)阅读材料一可看出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 (快、慢)。
(2)读材料二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③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3)材料二图中,①处居民以 人种为主,④处居民以 人种为主。
(4)材料二图中,②处所在的国家主要使用 (语言),⑤所在大洲的东部、东南部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教。
人教版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1分)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D.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地球的大小.
【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解: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选项符合题意,选项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1分)在眺望海边驶近的帆船时,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海平面的上升B.太阳的东升西落
C.地球是一个球体D.地球绕太阳公转
【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解答】解: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这项事实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C。
【点评】考查了证明地球形状的实例,属于基础题。
3.(1分)如果你朋友12月份要到南非出差(南半球),你将会建议带( )
A.春装B.夏装C.秋装D.冬装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解答】解:1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南非位于南半球,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南北半球的季节划分,牢记即可.
4.(1分)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 )
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
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
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
D.只有位于同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春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昼夜平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5.(1分)下列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500000
B.1/5000000
C.五千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千米
【考点】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解答】解:比例尺进行大小比较时,先把比例尺化成数字式再比较大小。A比例尺为1:500000,B比例尺为1:5000000,C比例尺为1:50000000,D比例尺为是1:500000000;数字式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则越大。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得知,1:500000比例尺最大,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是答题的基础,化成数字式再比较大小较好。
6.(1分)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湖南地图D.耒阳地图
【考点】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湖南地图、耒阳地图图幅相同,耒阳地图的实地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表示的内容最详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内容和范围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7.(1分)当你在故宫观光旅游时,你应选择( )
A.北京市政区图B.故宫浏览图
C.亚洲地图D.中国地图
【考点】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
【分析】我们要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如:查找世界国家和地区的位置,选择世界政区图;查找旅游景点的位置,选择旅游图;查找地形的分布,选择地形图;查找气候类型分布,选择气候图;查找工业的分布,选择工业图等。
【解答】解:情况不同,要求不同,选用的地图就不同,一定按实际需要选择地图。当你在故宫观光旅游时,你应选择故宫浏览图。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理解各类地图的用途是答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8.(1分)读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极周围均是陆地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③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比较均匀
④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大洋均跨南、北半球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考点】海陆分布概况.
【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解答】解:读图可知:北极地区为海洋,南极地区为陆地,故①错误;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均匀,故②正确、③错误;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大洋均跨南、北半球,④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牢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9.(1分)读图,关于图示区域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B.甲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C.乙为非洲,丙为印度洋
D.乙、丁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考点】海陆分布概况;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洲界线.
【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地球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之说;全球共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七个大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故A错误;
甲是澳大利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故B错误;
乙是非洲,丙为印度洋,故C正确;
乙为非洲,丁是亚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概况,掌握其相关知识点,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0.(1分)下列各种现象中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 )
A.南极大陆发现丰富的煤炭资源
B.在我国的南海海域打捞出唐宋时期陶瓷碎片
C.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有古代森林、古河床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
D.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
【考点】海陆变迁.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
【解答】解:A、南极大陆发现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结果,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我国的南海海域打捞出唐宋时期陶瓷碎片,这是海洋事故造成的,不能证明海陆变迁,故B符合题意;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例证,关键是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运用其解释海陆变迁现象.
11.(1分)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下列关于红海的形成和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②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③不断加宽,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④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点】板块的运动.
【分析】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大洋中脊,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等。全球海陆分布和陆地上的宏观地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红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因此会不断的扩大。
【解答】解:读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这两个板块是张裂拉伸的,所以红海面积会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可能会形成新的大洋;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及其影响,读图分析解答。
12.(1分)下列适合在八中操场进行篮球比赛的天气是( )
A.B.C.D.
【考点】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合,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解答】解:读图可知:A表示的是东北风八级,B表示的是中雨,C表示的是晴,D表示的是雾。适合在八中操场进行篮球比赛的天气是晴,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住各天气符号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3.(1分)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M地为( )
A.北半球7月B.北半球1月C.南半球7月D.南半球1月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解答】解:读图可知,三条等温线,自南向北温度减小,所以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此时M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故可知,此时是冬季即1月份。
故选:B。
【点评】考查世界等温线的判读,有一定的难度,读图解答即可。
14.(1分)王芳同学在学习了“世界的气候”一章内容后,有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世界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B.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平直
C.世界年平均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D.亚欧大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降水多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中纬度沿海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多。
【解答】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故A不符合题意。
南半球海洋广阔,年平均气温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故B不符合题意。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故C符合题意。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根据所学结合选项解答此题。
15.(1分)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层遭到破坏
B.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含量增加
C.太阳的辐射
D.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
【考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分析】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解答】解: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既引起温室效应,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16.(1分)夏天,我省黄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度假消暑,其影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历史因素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黄山海拔高、气温低,成为夏季避暑胜地。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故选:C。
【点评】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17.(1分)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西部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C.欧洲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考点】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解答】解:亚洲西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A错误;
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佛教发源于南亚,B错误;
欧洲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C正确;
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世界主要人种以及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地区,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18.(1分)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考点】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解答】解:基督教起源于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南亚的古印度,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牢记即可。
19.(1分)孔子学院(CnfuciusInstitute),即孔子学堂,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据此完成:
目前我国在其它国家设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是( )
A.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B.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C.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
【考点】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包括了联合国创始国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后来还加上了使用很广泛的语言:阿拉伯语、西班牙语。
【解答】解:因为中国的人口最多,所以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由于世界的联通,世界各国与中国在经济、贸易等方面联系越来越密切,故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语的特点,属于中档题,理解解答即可。
20.(1分)华为在中国、瑞典、俄罗斯及印度等多地设立16个研究所,把美欧日中等技术优势的创新资源有机地结合,经过十余年的发展,2015年入选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百强,位列科技领域品牌第16位。华为的发展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不利
B.目前中国科技居世界首位
C.中国的经济发展不需要参与国际合作
D.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考点】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分析】21世纪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解答】解:华为在中国、瑞典、俄罗斯及印度等多地设立16个研究所,把美欧日中等技术优势的创新资源有机地结合。这说明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国际经济与合作,要求学生识记掌握。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21.(8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A、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春分 ,D 冬至 。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一年当中迁西县的白昼时间达到最 长 (填长或短),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极夜 (极昼或极夜)现象;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南回归线 。
(3)2021年1月初,当我们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地球应该运动到 DA (填A、B、C、D)两点之间。
(4)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地区形成了明显的 四季 变化,地球上终年高温的温度带是 热带 。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地区一年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可以说四季分明。
【解答】解:(1)读图可得,A是北半球的春分,B是北半球的夏至,C是北半球的秋分,D是北半球的冬至。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西安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3)2021年1月初,当我们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地球应该运动到DA两点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4)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地球上终年高温的温度带是热带,该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故答案为:(1)春分;冬至;(2)长;极夜;南回归线;(3)DA;(4)四季;热带。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示意图,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不同节气的位置及昼夜长短特点,结合图示记忆解答即可。
22.(7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07月12日0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7时02分、7时26分分别发生2.2级、2.0级余震。震源深度10千米。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二:(如图)
(1)结合甲图分析,唐山此次地震发生,原因是唐山位于 亚欧 板块和 太平洋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图中C地地震很少发生,原因是位于 板块内部 ,地壳比较 稳定 。
(3)乙图反映的是板块的 碰撞挤压 运动,和甲图中A、B两处中的 A 处相符合。
(4)在地震频发地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 C 。
①学习防震知识
②进行地震预报
③熟悉避难场所
④参加地震演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分析】地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解:读图可知,(1)唐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会常有地震发生。
(2)从图中可以看出,C地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很少发生地震。
(3)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实验模拟的是两个板块进行相对碰撞挤压运动;在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的地方,容易隆起形成山脉,和甲图中的A喜马拉雅山脉处相符合;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隆起上升形成。
(4)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防震知识,熟悉避难场所,参加防震演习,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进行地震预报,必须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完成;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亚欧;太平洋;
(2)板块内部;稳定;
(3)碰撞挤压;A;
(4)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六大板块示意图的判断及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关系,根据所学结合图示解答此题。
23.(7分)读以下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类型的备选答案,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A、B、C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B ,降水量分布比较均匀的是 A 。
(2)读图A可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为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特征是 终年高温多雨 。
(3)B地的气候类型为 亚热带季风 气候,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夏季 高温多雨 (炎热干燥、高温多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 以上。
(4)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在 7 月,降水最多在 冬 季(夏、冬),说明C地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 雨热不同期 。
【考点】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分析】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不同,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读图可得,A、B、C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B,降水量分布比较均匀的是A。
(2)A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3)B地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4)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在7月,降水最多在冬季,说明C地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雨热不同期,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雨。
故答案为:(1)B;A;(2)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3)亚热带季风;高温多雨;0℃;(4)7;冬;雨热不同期。
【点评】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要熟记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24.(8分)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并结合所提供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1804年~1927年从10亿到20亿用了123年,到1960年增长到30亿用了33年,到1974年用了14年增长到40亿,到1987年用13年时间增长到50亿,到1999年用12年增长到60亿。
材料二:世界人口分布图。
(1)阅读材料一可看出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 快 (快、慢)。
(2)读材料二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③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 。
(3)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 不能 。理由是: 人口的分布受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影响 。
(4)材料二图中,①处居民以 黄色 人种为主,④处居民以 白色 人种为主。
(5)材料二图中,②处所在的国家主要使用 英语 (语言),⑤所在大洲的东部、东南部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佛 教。
【考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1)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2)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疏。
(3)人口的分布受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影响。
(4)亚洲东部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非洲北部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5)美国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英语;亚洲东部、东南部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佛教。
【解答】解:(1)阅读材料一可看出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2)读图可得,③处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人口稀疏。
(3)人口的分布受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影响,所以不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
(4)读图可得,①位于亚洲东部,该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④位于非洲北部,该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5)②位于美国,该国家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英语;⑤位于亚洲,亚洲东部、东南部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佛教。
故答案为:(1)快;(2)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3)不能;人口的分布受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影响;(4)黄色;白色;(5)英语;佛。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种、语言、宗教及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等,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4/10 11:21:11;用户:bb;邮箱:rFmNt4MI3Quxx-asyOqyVYrRfzA@;学号:355173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三)(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50分),图中序号代表的海域名称正确的是,e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一)(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二)(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