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习题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习题答案解析,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讲练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精讲
诗文佳句赏欣。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二、讲练结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桂枝香·观木樨①有感,寄吕郎中
陈 亮②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③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④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注】①木樨:桂花的一种,逢秋开放,花小香浓。②陈亮(1143—1194):一生力主抗金,忧心国事。此词或作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秋。陈去看望曾任礼部郎官的吕祖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到夜半。吕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并对陈亮表示支持。陈很快慰。③三十六宫:这里借指人间。④芙蓉:暗指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之句。
1.下阕“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一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用“芙蓉”语典表达边愁:秋芙蓉盛开,未尝不美,但一想起含有边关烽火之忧的“芙蓉小苑入边愁”,作者只能倍添愁思了。②用“东篱黄菊”典故反衬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黄菊只能助人凄凉,暗指陶渊明遗世高蹈的做法不足取;而桂子可“唤回春意”,表达了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
2.此词处处摹花之魂,又处处见作者风骨,你从词中读出了哪些崇高之美?请结合写桂花之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积极用世的热忱:桂花来自月宫,但“不辞”散落人间,而且愿“三十六宫都足”,可见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
②清高自尊,但不矜不伐:词人担心因自视之高,惹得瞽花白嫌凡俗二表达了自尊且敬人的高尚品格。
③感国事跟危,欲力挽狂澜的悲壮:时已晚秋,但作者不愿自甘幽独,仍想唤回已去的春意,把温暖重新撒向人间。
④决不随'波逐流,只能高躅独步的幽愤:“入时太浅”,开在深秋;“背时太远”,难以入俗流,只能重踵先贤之高迹。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①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②燃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④,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此年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③燃犀处:指采石矶。④谢:谢玄,东晋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喜爱佩戴紫色香囊。
3.“剪烛看吴钩”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在晚上反复剪去灯花查看自己锋利的钢刀,表达了作者不愿再在后方(楚地)赋闲,愿意亲自参与军事,恢复国土,报效国家的愿望。前方传来喜讯,宋军大败金人,无奈“风约楚云留”,风和云却把 作者阻留在了此地。放眼山河,心中豪迈的抗金志气无法施展,他手握钢刀,想象采石根掀起惊涛骇浪, 壮阔的战斗场面让词人情不自已。
4.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阕是怎样借典抒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②然后借周瑜的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肥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作者忧伤。③最后借宗悫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作者豪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宗悫和祖逖说出一人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5~6题。
出塞作①
王 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注】①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③乘障:登城守卫。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⑤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5.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渲染边关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为下文写唐军的应敌作铺垫,衬托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
【解析】第一问要求描绘前两联的场景,只要抓住诗句中的人、景、事进行具体描绘即可。首联,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的野火,吐蕃骑兵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颔联,进一步描写 吐蕃骑兵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駆马驰骋,在秋天草枯、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射猎。这两联共同描 绘了吐蕃骑兵在平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第二问,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要从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等 角度作答。本诗前两联表现吐蕃骑兵的强悍,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里渲染的 浩大声势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为下文描写唐军的镇定从容张本。
6.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写作手法不同:《出塞作》第三联冷静客观地记叙(白描)唐军防守和进攻的情景;《雁门太守行》第二联则用饱含感情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②侧重点不同:《出塞作》第三联没有对交战的场景作具体描写,只描述了唐军将士白天登城守卫和夜间渡河出击两个应敌行动,突出了唐军将士的从容镇定,应对自如;而《雁门太守行》第二联描写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和伤亡惨重。
【解析】解答比较题的关键是确定角度,先理解诗歌,然后从内容、情感、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异同,再分条作答。这两联诗都是关于战争的描写,但描写的内容有所不同,一写战争的场景,一写战前的角声和战后的场面;手法上也有所不同,一是白描直叙,一是饱含情感的渲染。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春 尽
韩 偓①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②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其寓居南安时。②断云:片片云朵。
7.诗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能体现出“春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景物描写“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能体现“春尽”。流水中漂浮着落花,说明已到暮春,这个时节再有一场风雨,春天的残花差不多也就落尽了,春天也就远去了。
8.颈联中有一个字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请找出这个字,并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恨”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恨”字统摄全诗。前两联写的是春尽的惜春之恨,第三联第一句点出“闲”的无所作为、空度年华之恨,第二句又写出地处偏远、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之恨。第四联则是借流莺的厚意含蓄表达出内心无法排遣之恨。
(五)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9~10题。
朝 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9.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
10.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 上水珠滴落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拼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道中寒食
陈与义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为“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B. “有诗酬岁月”,说的是诗人常在赋诗填词上下功夫,而不计较岁月的流失。
C. “无梦到功名”,则是说诗人对于官宦仕途没有兴趣,也不去作这样的梦想。
D. 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忙碌。
1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
11.D
12.诗人的形象:奔波仕途的无奈,怀才不遇的愁苦,思念家乡的羁旅愁绪。
【解析】
11.本題主语考查诗句内容分析及手法鉴赏。D项应为“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
12.此題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题目及内容分析,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歹孚云笑此生”,奔波仕途的无奈;“无梦到功名*,怀才不遇的愁苦;“客里逢归雁”,思念家乡。
(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选C3分,选E2分
(2)①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的美谈已经很难找到;②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里相见;③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④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⑤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答出其中3点即得6分,每点2分,其中“感情”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及手法鉴赏。C项应为“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揺曳”。E项“感情激昂”有误,全诗感情深沉委婉。
(2)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首联“兵戈”,“人间万事非”,诗人
叹息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无家寻弟妹”,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注释内容③④,
写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尾联对未来的担忧。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释】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 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 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 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 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15.本诗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分析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4.BD
15.①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惊”字
②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
③表达了诗人因流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团聚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
【解析】
14.本题主要考查诗词的内容赏析及手法鉴赏。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潴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囈文生义,,穷年”
指一整年。
15.本題主要考查诗词内容分析。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首先找出来,最生动传神的是勺原'字。具
体分析,“冬节”到来,“忆岁时'',心里一惊:离春节又不远了!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
(九)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白居易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
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注】①卢子蒙侍御:卢子蒙,作者友人,姓卢名贞;微之,即元稹,字微之,别称元九,为作者挚友。②咸阳坟:大和五年七月,元稹卒于鄂州,葬于咸阳。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标题交代了本诗写作缘由:阅览卢侍御旧诗,发现卢侍御与元微之唱和之作,而抚今追昔写下这首七律。
B. 首联说自己与卢贞有相见恨晚之感,早年听到挚友元稹吟诵卢诗,追溯往事,借元稹以引出卢贞。
C. 颔联用对偶手法说今日与卢贞聚首,批阅卢贞的旧卷,多有赠元稹之诗,为后文写元稹去世做铺垫。
D. 颈联直抒胸臆、言浅意丰:思念故友,两人情难自禁而老泪纵横,别有一种伤心之事,实难探知。
E. 本诗有叙有议,着重刻画主观心理,以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将细微深婉的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
17.请从情景关系这一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尾联。
【答案】
16.CE
17.尾联运用以景结情(融情于景)的手法,表达诗人悼念挚友的感伤之情。(2分)尾联以“闻道”一词领起,用想象中的景象来开拓诗歌意境;那咸阳坟头,白杨抽枝,树都已高三丈了,而斯人已逝,再也回不来了。通过元稹墓前白杨抽枝的景象更深一层地抒发诗人心中的哀伤、沉痛之情。
【解析】
16.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及手法鉴赏。C项非“对偶”,而是顶针手法。E项语言特点是明白如话、简朴自然。
17.本題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题干要求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尾联。“间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
杨枝",“间道”一词领起,用想象中的景象来开拓诗歌意境;那咸阳坟头,白杨抽枝,树都已高三丈了,而
斯人已逝,再也回不来了。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 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 “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 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 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9.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
18.BE
19.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解析】
18.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及手法鉴赏。B项“相接”精神想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项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19.本题考查'1寺眼”,先找出第二联内容,明确%寺眼”,然后注意手法分析,最后点明情感。诗眼分别
是,誓”“滴”。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
三、诗歌知识点总结
常见的诗歌意象:
月亮——思乡、怀念故友
浮云——游子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婉、至诚
鹧鸪——思乡、凄清
东篱——出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
杨柳——离别怀思之情
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以及纯洁的高尚品质
松树——傲霜斗雪的品质
梧桐——凄凉、凄苦、悲伤之情
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亡国破家之感、羁旅情仇、飘泊之苦
寒蝉——悲凉
浮萍、孤舟——漂泊之感
(一)花草树木类:
1、菊花:隐逸、高洁、脱俗。梅花:坚强、不屈不挠。
2、竹:气节、正直,谦恭、虚心。杨柳:送别、伤感。
3、梧桐:凄凉、凄苦。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4、草:卑微、荒凉或希望、顽强生命力。
(二)飞禽走兽类:
1、子规(杜鹃):凄恻、思乡。
2、猿猴:哀伤、凄厉。
3、鸿鹄:理想、追求。
4、孤雁:思乡、孤独寂寞、飘零。
5、沙鸥:漂零伤感。
6、蝉:高洁,悲秋。
7、斑马:惜别。
8、鹧鹄:离愁别绪。
9、哀鸿:哀伤痛苦,流离失所。
(三)风霜雨雪类:
1、江水:流逝、伤时、愁苦、怀古。
2、秋水:盼望.
3、烟雾:情感朦胧、惨淡。
4、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5、浮云:游子、飘泊。
6、露、霜:人生易老、环境凄苦。
7、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四)其他类:
1、月:人生圆缺悲欢、思乡念亲。
2、夕阳:失落、消沉、人生短暂。
3、夜半:愁思怀旧。
4、古迹:怀旧、感慨昔盛今衰、明志。
5、乡村、山水间:厌俗思归、纯朴隐逸。
6、仙境:飘逸自由、高洁厌俗。
7、天地山川:生命短暂、个人渺小,情感孤独,心胸开阔。
8、双鲤、尺素:书信。
9、西楼:闺怨。
10、南浦:水边送别。
11、长亭:路上送别。
12、精卫:不畏艰难。
13、抱柱:坚守信约。
14、三尺:法律。
15、南冠:囚犯。
16、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常。
诗歌意境:
诗歌的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这两个词语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常见的思想感情(基调)类型:
依恋、忧愁、惆怅、伤感、凄苦与寂寞、孤独、烦闷,
恬淡、闲适、豁达与欢乐、愉悦、乐观,
憎恶、激愤、愤懑与仰慕、热爱,
激昂雄壮与悲壮
坚守节操与忧国忧民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1、直抒胸臆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
2、借景抒情 由景生情 情因景现所以 借 景在诗中出现,情也在诗中出现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寓情于景 不直接写情,通过景让读者感受到情,全诗皆是景物描写,但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西封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4、以情驭景:情感在前,景物都染上了情感色彩。05全国卷唐李华《春行即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
确定不了是以上哪一种就叫情景交融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就是借助于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物通常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意象。莲菊松竹梅等,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题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6、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 观书有感 题西林壁
7、衬托
①正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千古风流人物 多少豪杰 周瑜 突出周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②反衬 以动写静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8、乐静写哀情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渲染
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10、点面结合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虚实结合 实写:眼前景、现实事。 虚写:联想和想象。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联想和想象区别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联想)[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
抑扬 王昌龄《闺怨》赏析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3、白描 相对于工笔白描:勾勒轮廓。工笔:细节描写。特点是对景物粗线条勾勒 不加铺陈和修饰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14、用典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写刘裕的气概讽刺南宋王朝 表达自己抗敌志向
如果以上这些手法都不合适的话,那么记住表现手法还包括修辞方法如常见的:
1、比兴 孔雀东南飞
2、夸张、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拟人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4、设问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5、反问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6、双关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
清新飘逸、流畅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浅白如话、华美绚丽、清丽明媚、明朗疏淡、委婉含蓄、沉郁顿挫、雄健豪放、苍凉悲壮、细腻感人、语近情深、情真意切。
如果鉴赏时我们觉得以上这些熟悉的概括不够恰切的话,需要自己选词概括,但要注意用语规范,语言最好凝炼优美。
炼字:
1、动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惟闻钟磬音。
2、形容词: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3、数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4、副词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综合训练,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答题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和默写》满分答题指导,共3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诗歌鉴赏的重要实词讲义-无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不那,不奈,一些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